曾國藩:讀書不是為科舉而要培養興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曾國藩生活的年代,讀書人最好的出路就是通過科舉進入官場。

可是關於為什麼讀書,曾國藩卻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答案。

在他的支持下,兩個兒子都沒有走科舉走路,大兒子選擇西學成為晚清著名外交家;二兒子也選擇了他一竅不通的數學,最後把圓周率推算到了小數點後面100多位,在世界範圍內都領先;就連嫁過門的兒媳婦都在他的教導下成為當時有名的才女。

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讀書重要, 但如何教子女讀書,曾國藩的主張即便放到今天都不過時,仍然非常有借鑑意義。

他說「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就是說讀書對人生有兩個關鍵的作用,一是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個就是形成屬於自己的專業特長,可以立足於社會。

在多封家書中,他對下一代讀書的要求是「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他說,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提出「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的。

那麼書,要怎麼讀才對呢?

讀書要讀經典

不必苦求強記

曾國藩教給孩子的讀書方法主要有3條。

第一,要讀經典。

因為曾國藩自己就是儒家標準的知識分子,所以他教曾紀澤讀書,從小就很有規劃,主要是以《十三經》和《二十三史》為根本。

按曾國藩的觀點來說,這些都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中的經典,而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這是最值得後人學習與吸取的。

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典。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曾國藩主張一本沒讀完,就不要忙著去讀其他的書,這實際上就是沉浸的讀書法。

他對兒子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

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

」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

不過,讀書應該是件輕鬆愉悅的事,但這不代表像看閒書那樣就行。

曾國藩主張看書的時候要能作札記,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得學會動手,邊看邊寫,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

後來,胡適先生就對曾國藩這種讀書作札記的方法最為推崇。

鼓勵按照興趣讀書

兩個兒子都不走科舉路

第三,就是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曾國藩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老大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

曾紀澤是晚清最有名的外交家,也是最偉大的外交家。

他年輕的時候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之後,他就不考了。

他給他爹說,我不喜歡為了科舉考試而讀書,我不想為科舉考試而讀書。

這在封建時代,學而優則仕,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才能飛黃騰達的時代,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啊。

他幾個叔叔都說這個侄兒瘋了。

曾國藩自己就是靠科舉考試混出頭的嘛。

但他的反應出人意料——說那行啊,那你想學什麼了?曾紀澤就說我喜歡西學,西方的文化和科學,當時西學了解的人還不多,而且曾紀澤還喜歡英語。

曾國藩一聽好啊,我支持你,那就不考了,研究西學、研究英語。

所以,後來曾紀澤成為少數早期對西方文化非常了解的人、知識分子。

老二曾紀鴻也是這樣,曾紀鴻也不喜歡科舉考試,曾紀鴻尤其不喜歡文史這一塊,他爹是文史大家,他就不喜歡。

他特別喜歡數學。

後來曾紀鴻一個人憑著自己創造的方法,當時把圓周率推算到了小數點後100多位,世界範圍內都是領先的。

後來他還寫出了我們中國第一部電學專著,都是在曾國藩的支持下。

為了兒子努力學西學

把兒媳培養成有名才女

雖然對於曾紀澤感興趣的這些所謂的西學,曾國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為了兒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書。

後來,曾紀澤寫成《西學述略序說》和《〈幾何原本〉序》,這兩本書出版,都是曾國藩親自批閱後為之刻版發行的。

對於老二曾紀鴻,曾國藩就更是這樣了。

曾國藩對數學一竊不通,但卻鼓勵兒子、全力支持兒子研讀數學,還專門找這一塊的書來讀。

為了培養兒子,一個父親,這非常難得。

更難能可貴的是,曾紀鴻結婚之後,他的老婆郭筠是個喜歡讀書的女性,曾國藩覺得在那種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兒媳婦能喜歡讀書,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在教兒子的時候,還順便教兒媳。

郭筠不像曾紀鴻一樣喜歡數學,她只喜歡文學與歷史,這一方面曾國藩絕對是大家。

所以在曾國藩的引導下,郭筠通讀《十三經註疏》和《資治通鑑》,也成了一個有名的才女。

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贏得了孩子的尊敬和愛戴

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要求孩子們勤奮學習,自己首先就抓住一切可能的時間讀書學習。

雖然他日理萬機,但是一有時間,他就讀書、學習,寫字、寫詩、寫日記、寫心得。

他日理萬機,但一有時間,就給孩子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還常常與他們交換學習、修身養性的心得體會。

「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他既是父親又是朋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

他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孩子們都非常欽佩、崇拜他,把他視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標。

■感悟

家庭教育無小事,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只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成就一個人和毀滅一個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千千萬萬個日子的結果,是你潛移默化的結果。

當你業餘泡在電視機旁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懶惰;

當你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揚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負;

當你和愛人吵得昏天黑地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私;

當你在乞討者面前漠然走過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冷酷;

……

你要記住,在孩子面前,再小的事也會對他造成影響,哪怕是隨地吐一口痰,或者扔一根小小的菸頭。

■家書賞析

看、讀、寫、作每日不可缺一

他在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的家書中是這樣告諭兒子曾紀澤的:「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

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

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

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

看書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

至於寫字,真、行、篆、隸,爾頗好之,切不可間斷一日。

既要求好,又要求快。

餘生平因作字遲鈍吃虧不少,爾須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書一萬則幾矣。

至於作諸文,亦宜在二三十歲立定規模,過三十後則長進極難。

作四書文,作試帖詩,作律賦,作古今體詩,作古文,作駢體文,數者不可不一一講求,一一試為之。

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後此彌不肯為矣。

曾國藩自己,一生都是奉行這樣的讀書之法的。

他給自己規定,每日用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書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這三件事未曾中斷。

在他晚年眼力很差的情況下,他讀杜佑的《通典》,每天讀兩卷,薄的讀三卷,其勤奮可見一斑。

他還說,「余平生有三恥:學問各途,皆略涉其涯涘。

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恆星五緯,亦不認識,一恥也……」;他勉勵四弟,如果能立志發奮自立,在家塾里可以讀書,在曠野、熱鬧的場所也可以讀書,即使是在砍柴負薪或放牧家豬的時候也可以讀書;如果不能立志發奮,即使是在清凈的地方、神仙的境地也不能讀書。

本版文/本報綜合整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