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蜀漢迅速滅亡中的責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蜀漢的核心人物,因為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因為民間評書的口耳相傳,成了深得廣大群眾喜愛的歷史明星,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卦、智取成都、罵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跡,把諸葛亮塑造為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神人;他的才能如皓月之明,他的計謀神出鬼沒,周瑜被他戲弄於鼓掌之間,魯肅三番二次的被他忽悠,司馬懿甚至被他嚇破了膽,好像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民間傳說里諸葛亮就是智慧的象徵,在真實歷史中諸葛亮雖然沒有羅貫中神筆之下,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事,但他那令人敬畏的人品,傑出的才能、光輝的業績,與毫無保留的獻身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照意義的形象,然而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是一樣,在這些幾乎完美的功績背後,也有許多失誤,甚至是戰略決策上的錯誤,說的嚴重一點蜀漢滅亡的如此之快,與諸葛亮的治國是有很大的關係,下面我們就來分析諸葛亮的一生失敗在哪裡?

諸葛亮人生的失敗跟悲哀就是不善於培養人。

這個失敗直接導致蜀國後繼無人迅速垮台,劉備在時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一幫謀士,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一幫猛將,有李嚴、糜竺等一幫士大夫,可謂人才濟濟,但是劉備死後蜀漢的人才逐漸凋零青黃不接,為什麼這個歷來人文薈萃的巴蜀大地,在諸葛亮這個千古名相的掌控中出現了人才荒,其實原因就出在諸葛亮身上,在蜀漢政治集團里諸葛亮就像太陽一般輝煌燦爛,滿朝文武盡皆失色,由於自己太優秀,諸葛亮對其他人的能力都不太信任,我們看三國演義就能找到這樣的情景,但凡有任務交給屬下,都是千叮嚀萬囑咐,始終放心不下,最後還要贈送錦囊一個,於是蜀漢的官員都逐漸養成了言聽計從按部就班的風習,干什事都不用動腦子,不用了解情況不用分析問題,不用研究對策,只要聽上面安排就可以,面對這樣的局面諸葛亮也深刻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一直在努力物色人才,但在他這種拘謹偏執的用人標準下,就是人才擺在他的面前也是看不到的,所以蜀漢在諸葛亮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比較出色的人物,諸葛亮也就只能在飽嘗獨木支撐大廈的苦果之後,草草的選擇姜維、蔣琬分別做軍事和政治上的接班人,但實際上這些接班人都從未參與過國家戰略決策,缺乏實際工作的鍛鍊與培養,於是諸葛亮身心俱催累死在五丈原之後,蜀漢迅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直接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諸葛亮不善於用人,在劉備臨終前提醒的情況下, 還派馬謖前去把守要地街亭 ,以至於街亭失守 ,劉備的察人能力可令嘆服 ! 還有對於有特長的人才,秋璇責備、不能寬容,如李嚴、魏延,可見其識人、用人之能並不高明。

諸葛亮用法太嚴,用兵過份,劉備入川之後,諸葛亮和法正曾有過一次關於執法治國的談話,諸葛亮列舉了秦始皇和劉章的例子,來說明他希望用嚴酷的法律來恢復社會秩序治理國家,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刑法太嚴刻薄百姓,蜀漢成了魏蜀吳徭役最多刑法最重的一個國家,諸葛亮為了恢復漢統,執政後期全身心投入到北伐事業,卻讓百姓遭受到連年的戰爭之苦,很多老百姓舉家出逃人口銳減。

諸葛亮缺乏政治家的遠見,三國鼎立的態勢形成後,作為政治家的諸葛亮卻變的十分短視,既沒看到曹魏的國力和其統治的穩固性,也不肯承認蜀漢更應該固守求存的弱勢,始終沒有調整戰略方針,還是一味地抱著隆中對不放,連年征戰大動干戈,直接消耗了國力,導致了蜀漢迅速的垮台。

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講,知其不可知而為之,是一種很可怕的性格悲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國人坑的十大古代名人 三國時期占了四個

NO1、劉禪——劉禪其實不昏庸!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