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人坑的十大古代名人 三國時期占了四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NO1、劉禪——劉禪其實不昏庸!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在位四十年。

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公元263年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一般人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劉禪親政後信小人遠君子。

但是,古代有哪個皇帝身邊沒有幾個小人呢?

第二,不戰而降,但不能說他就是個混蛋,中國皇帝不戰而降的很多。

當時,他跟不肯投降的兒子說了一段話:「現在大臣都說要投降,你卻仗血氣之勇,想要讓滿城流血嗎?」諸葛亮挾少主以令蜀中欲稱帝卻無膽,劉禪正是利用諸葛亮這種心理而智斗周旋最終勝利,但並未掘其祖墳,這樣看來,劉禪還是一個仁君。

第三,沒心沒肺。

蜀國滅掉後,劉禪被帶到了洛陽。

司馬昭招待他,而宴會上所演奏音樂舞伎跳舞蹈是蜀國的。

但內容不怎麼好,像當年韓信玩的四面楚歌。

蜀國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劉禪卻談笑自若。

換一個角度來講,此時的劉禪已為「魚肉」,「沒心沒肺」未嘗不是一種明哲保身。

他還是中華歷史上唯一亡國之後善終的君主。

NO.2 陳世美——得罪小人,冤背千古罵名

「陳世美科考時,妻子含辛茹苦,對他恩重如山,高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從此便數典忘祖,休了結髮妻子,享盡人間榮華富貴……於是他便成了中國男人忘恩負義的代表。

世人皆罵陳世美並不是沒有根據,可是,又有幾個人了解陳世美幕後真正的故事呢?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陳世美這樣一個人。

他出身在清朝時期的一個仕官家庭,成年後,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潔、大公無私、待人謙和的官員。

一日,朋友上門拜訪,並希望尋得一官半職,陳世美爽快答應並幫助了這位朋友。

很快這件事就在當地傳開,於是同窗、好友、親威紛紛上門尋求幫助,由於人數太多實在無法應付,陳世美便吩咐管家將這等人士統統拒之門外。

不久後,一位曾在科考時幫助了陳世美的同窗也來到了陳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況下也將他掃地出門。

事後,他非常記恨陳世美,於是執筆將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小人所為之事統統記於陳世美頭上。

後來此傳記被一戲班子所得,於是把他改編成戲劇,在各地上演,於是便有了《秦香蓮》——陳世美休妻之說。

世代相傳後,陳世美的後代一直不服於這種說法,在傳到第8代後,陳的子孫曾將這齣戲的道具、人馬掀了個底朝天,但都無濟於事,陳世美還是背上了千古罵名!

NO.3 登徒子——好色之名,竟因笨嘴拙舌

「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詞,但登徒子到底是誰,他究竟怎樣好色,很多人都說不清楚。

登徒子是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襄王的大夫,是一位政府官員。

楚襄王很寵幸辭賦作家、屈原的弟子宋玉,登徒子很嫉妒,就向楚襄王進讒言道:「宋玉雖然長得文雅英俊,但是老是喜歡發牢騷,又是一個好色之徒,希望大王為了您的名聲著想,不要讓他跟隨您隨便在後宮出入。

楚襄王沒想到在別人眼中,宋玉居然是一個好色之徒,於是回頭來質問宋玉。

宋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不是好色之徒,相反,登徒子先生倒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聽來了興趣,問道:「此話怎講?」宋玉回答道:「天下的美女以楚國為最,楚國的美女以臣的家鄉為最,臣家鄉的美女以臣東邊鄰居家的女子為最。

這個東鄰的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搽粉則太白,塗胭脂則太紅;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一束白色的生絹,比喻腰細),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就是這樣的傾城美女,因為愛慕臣,登上牆頭偷偷瞄了臣三年,我至今都沒有答應跟她拍拖。

登徒子先生就不一樣了,他老婆長得蓬頭卷耳,齙牙稀疏,彎腰駝背,身上又長滿了疥瘡和痔瘡。

就是這樣一個奇醜無比的女人,登徒子居然還跟她生了五個子女!大王您仔細想一想,我倆到底誰是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聽,頓時暈了。

宋玉雖然是詭辯,但是邏輯性極強——我宋玉美色在前連眼睛都不眨一眨,登徒子卻連丑妻都愛得要死要活,登徒子難道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嗎?這番混蛋邏輯居然說服了楚襄王,楚襄王繼續寵幸宋玉,只是可憐了登徒子老先生,自從宋玉把和楚襄王的這段對話寫成了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登徒子從此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

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誣心胸狹小

因為一部「七分虛構、三分真實」的《三國演義》,周瑜讓人家喻戶嘵。

但人們所知曉的這個周瑜卻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判若兩人。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的大都督,是一個性格暴躁,政治、軍事才能遠遜於諸葛亮的人最後被諸葛亮氣死的人。

是與「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這樣一些典故相聯繫著。

而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德才出眾堪為中國古代男人楷模、洋溢著漢代風骨和中國古人崇尚的氣節之美、慷慨之氣、忠義之氣的優秀男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軍事奇才,是中國古代優秀男人的典範。

而據民間傳說原來周瑜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周循頗有周瑜的風範,但周循死得很早。

而周瑜的二兒子周胤因為言語觸犯了孫權,被發配到了當時的廬陵郡(今江西吉安烏東)。

周胤到了廬陵郡,一度落魄不堪,被當地一個姓羅的老員外(也就是羅貫中祖先)收為女婿。

兩家結為親家後,代代相傳,一直到元末明初,周家為周敘一代,羅家為羅貫中一代。

「羅貫中每次科舉考試都落榜,而周瑜後裔周敘卻金榜題名,羅貫中心裡非常不服氣。

後來羅貫中隨父到山西太原一帶經商鹽業,常出沒茶館聽三國戲曲。

NO.5 廖化——文武雙全,豈是平庸之輩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純屬「矬子裡面拔將軍」,任用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

實際情況是這個樣子嗎?曾看陳壽的《三國志》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廖化不但不象成語中說的那樣窩囊,而且他「高調精彩亮相,武藝無比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是一位叱吒疆場的三國英雄。

廖化一生,先後跟著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以勇敢果斷著稱,最後官封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在三國時就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譽。

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指的廖化。

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這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輩」,只能是伯樂瞎了眼,豈不是歷史上一樁冤案!

NO.6 魏延——一代良將,硬安腦後反骨

魏延字文長,是三國後期蜀國的第一虎將,他曾效命於荊州劉表,後來轉投他處,在關羽攻城時,義斬太守,救下老將黃忠,成為蜀漢開國元勛的猛將。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卻是一個被說成「腦後有反骨」的反賊。

魏延作為蜀國後五虎將時代的戰將扛把子,卻一直不受信賴,尤其以子午谷奇謀不被諸葛亮採納最為後人惋惜(當然這個「子午谷奇謀」究竟可行性幾何尚有爭論) 即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魏延依然奮勇向前,為蜀漢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至於魏延之死實乃與楊儀政治鬥爭的結果,與諸葛亮無關。

魏延雖然才幹出眾,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剛愎自用,同僚們普遍對他敬而遠之。

許多人因接受不了魏延的這種性格,便處處讓著他,更助長了魏延的這種脾氣。

不過,蜀軍中掌管後勤的官員楊儀卻從不把魏延放在眼裡。

楊儀本性狷狹,為人奸詐。

魏延一向看不起楊儀,而楊儀又偏偏與魏延對著幹,這使魏延十分惱火,對楊儀恨之入骨。

久而久之,二人積怨很深,猶如水火。

諸葛亮一死,楊儀就讓費?去揣摩魏延的意圖。

這時的魏延卻對形勢做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他天真地認為,諸葛亮活著時自己受到壓制,才能得不到施展,現在諸葛亮既然已經不在了,那麼也就輪到自己大展雄才,伐魏殲敵了。

楊儀便上表朝廷,告魏延謀反。

事後魏延也覺得自己言辭不當,但有口難辯,也告楊儀謀反。

一時間二人羽檄交馳於成都、漢中之間。

而後魏延自知謀反之罪已定,必死無疑,便一不做,二不休,揮軍逆擊楊儀主力。

楊儀派王平出戰。

兩軍對壘,王平指著魏延大聲質問:「諸葛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要謀反嗎?」魏延手下將士也都認為魏延理虧,又知孤軍難敵,便紛紛倒戈,一鬨而散。

魏延無奈,帶著幾個兒子向漢中逃去,途中被馬岱追斬,死於非命。

魏延頭顱被割下,作為禮物獻給楊儀。

楊儀起身將魏延頭顱踩在腳下,咬牙切齒地:「狗奴才,還能再作惡嗎?」在楊儀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滿門抄斬,雞犬不留。

楊儀泄私憤之情,暴露無遺。

NO.7 潘仁美——大宋名將,竟變千古奸臣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明朝有本叫《楊家府演義》的書,在歌頌楊業一門忠烈的同時,把潘仁美寫成了一個大奸大佞。

隨著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壞怠盡,怎麼看都如那天下的烏鴉一般,橫豎都成了黑的了。

潘仁美其實是北宋一名有著赫赫戰功的開國名將,把他寫成大奸大佞,實在很冤枉。

潘仁美當時乃河北大名人,軍校出身,周世宗時,已經是一位頗有才幹的年輕將領,周世宗征西北時,命他為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市)護軍。

宋太祖趙匡胤未即位時,也對他格外信任。

登基時命潘美召集後周宰輔,曉以大義,使這些人對新朝俯首稱臣,甚至連改朝換代的聖旨,也是由潘美曉諭天下的。

當時陝西軍閥袁彥心懷異志,趙匡胤擔心袁彥作亂,命潘美前往西北監其軍,膽勇過人的潘美單騎入長安,迫使袁彥入朝,趙匡胤對潘美此舉倍加讚賞。

979年,潘美北伐契丹,節節勝利,被封代國公。

潘美南征北戰,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與史稱「良將第一」的曹彬相提並論。

NO.8 蘇定方——軍功顯赫,何來奸詐之說

說起這個蘇定方,老一輩的人都會想到著名的武生戲《羅成叫關》里那個動不動就奸笑的白臉大鬍子。

在《說唐》和《隋唐演義》里,在竇建德旗下的時候,他設計害死了正面英雄羅藝、羅成父子。

尤其是這個少年英武的帥哥羅成,是英雄秦瓊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狀元,又是唐軍第一勇將,人氣高得不得了,結果中了蘇定方的圈套,萬箭穿身,死得那個慘啊。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其膽略真是絕倫超群。

有人評價蘇定方為唐高宗時期天下第一良將。

蘇定方一生中,為大唐破滅三個國家,都活捉了他們的君主,獻給高宗。

可以軍功甚著。

舊唐書評價它為「神略龕張」真是恰如其分。

NO.9 李道宗——王朝基石,慘變猥瑣小人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歲從秦王李世民征戰劉武周,參加了唐初全國統一戰爭、唐對東突厥、對吐谷渾、對薛延陀、對高麗的歷次對外戰爭,功勳卓越、影響深遠。

道宗雖貴為皇室,但禮賢下士、勤奮讀書、生活儉樸、品德高尚,又極富謀略眼光、善於謀劃、作戰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戰未有所失,同河間王李孝恭並稱當代英傑,受世人所敬仰,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將。

小說《薛家將》把他描述成一個反面人物是不符歷史事實了,是對李道宗將軍的污衊,在此必須指出,因此讀者要分情歷史同文學,不要委曲歷史名人還原歷史人物原貌。

NO.10 李鴻章——替罪羔羊,枉背滿清黑鍋

滿清的賣國賊只有一個,那就是掌握滿清實際權力的西太后。

在清朝,特別是在西太后時代,連光緒皇帝都得聽太后的,何況一個當北洋大臣的李鴻章。

李鴻章冤,所以儘管當時就有全體軍機大臣為其喊冤,集體上奏:「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但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

朝廷豈可將矛頭指向自己,豈可輕易引火燒身?所以,那個帽子也只有給他戴上了。

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就被革了職,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著血還在與洋人爭辯周旋。

1901年他代表大清國與11列強簽完《辛丑條約》後,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

他死前一小時,俄國公使的還站在他躺著的床頭面前逼迫他,其時李鴻章已經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著淚。

李鴻章給朝廷遺折中說「切盼」大清國「舉行新政,力圖自強」的願望,並提醒朝廷「一國生事,多國構煽」,要警惕列強對中國存在「野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三國演義詆毀的三大名將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被人們所熟知,然而藝術作品始終是藝術作品他並沒有還原歷史,相反為了塑造人物和故事的可讀性冤殺了很多歷史大將。一代名將被扣上腦後反骨的魏延魏延作為蜀國後五虎將時代的戰將扛把...

三國中的這四人,已經被冤枉了千年

第四名:魏延蜀國最好的是伯樂是劉備,劉備發掘出了名將魏延,劉備去世後,蜀國再無傑出人才出現。到了三國後期,幾乎全靠魏延一個人在撐場面。雖然魏延的武功很猛(三國後期),但其為人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