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最大失誤,不是錯用馬謖,不是錯用魏延,而是錯用此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人皆知,諸葛亮北伐魏國之時,由於馬謖的剛愎自用,導致街亭被失,北伐失利。

而魏延也是諸葛亮一生之中十分防範之人,此人激進好戰,不適合做一個將領,因此沒有得到諸葛亮的重用,諸葛亮至死都對其留有一手。

但由於惜才,諸葛亮還是將魏延留在了帳下。

雖然魏延、馬謖二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諸葛亮錯用之人,但是其實諸葛亮一生之中用人最大的失誤,並不是此二人,而是其一直重用之人——姜維。

姜維,本為魏國將領,卻由於被主帥馬遵所疑而將其拋棄,姜維不得已只能投降於蜀漢。

馬謖失街亭後,一向孝順的姜維不得已只能與自己的親人分隔兩地,於蜀地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

因此,姜維北伐之心甚重,這也為後來的蜀國滅亡埋下了伏筆。

姜維歸順諸葛亮後,諸葛亮大喜,重用姜維,並將自己的一生才能傾囊相授,希望在自己死後,姜維能成為接替自己成為蜀國的輔國大臣。

然而,諸葛亮這一次卻是看走眼了,姜維之才或許只能當一個戍邊的大將,但是輔佐朝政,卻並非他所擅長。

姜維在蜀國做了這麼多年的重臣,其最大的失誤主要集中在兩點:戰略而言,不該頻繁用兵,九伐中原;戰術而言,不該「斂兵聚谷」,放棄險要。

這跟直接拋棄漢中差不了多少。

首先來看第一點,從公元235年到公元263年,姜維曾經發動了九次北伐戰爭,其中多以失敗告終。

即使少有的勝利,也未曾將魏國一舉拿下,最終只是帶著當地的百姓一起回到蜀地。

倘若戰爭的勝利用攻陷城池來進行衡量的話,可以說,不論哪次的戰爭,姜維都可以算是失敗的。

同時,長時間的頻繁用兵,導致了蜀國的國力大減,經濟水平大大降低,國內青壯年勞動力衰減,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勞民傷財之事。

再來看看第二點,就每次姜維北伐的戰術而言,他都採取了「斂兵聚谷」,放棄險要的政策。

此政策就是將魏兵引進漢中盆地,而在各個據點埋下重兵,希望能夠在魏兵久攻不下疲憊之時,將其一舉擊滅。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禪寵幸宦官黃皓,姜維欲設計除之,卻未成功,最終反而為其所記恨,使得自己的北伐策略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最終「斂兵聚谷」,放棄險要的策略無法實施而失敗。

因此,不難看出,或許姜維本來是能有能力的將領,但是他確實不擅長於處理朝廷間關係,不善於制定大的作戰計劃。

同時,思鄉心切、思母心切之心也使得姜維制定作戰計劃之時操之過急,最終引來了蜀國的滅亡。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鞠躬盡瘁!為何諸葛亮難以位列千古名相?

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歷史定論。其實,諸葛亮只能算是一個千古忠臣,並非千古名相;而史書中說諸葛亮是一個千古名相,這就有待於商討了。因為諸葛亮就是不能識大體、棄細務,凡事必親躬,說明身邊人才貧乏;...

諸葛亮善於用人,為何錯用馬謖?

談到《三國演義》,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而是智慧的集合體——諸葛亮。在眾多的讀者心目中,他是電,他是光,他是唯一的神話。若是沒有諸葛亮的幫助,劉備也難以建立蜀國,與挾天子以...

魏延能鎮守漢中近十年為什麼姜維就不行

魏延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魏延以鎮守漢中出名,劉備得到漢中之後,沒有選擇人人看好的張飛,而是選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確不負眾望,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出過問題。姜維主要就是以接替諸葛亮...

諸葛亮之敗:做的越多,反而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在三國歷史中,魏蜀吳三家打了一輩子的仗,結果卻成全了司馬氏的晉朝。對於魏國、吳國、蜀國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蜀漢。而蜀漢的滅亡雖然不是在諸葛亮生前,卻也和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存在一定的關係。當然,...

難道諸葛孔明才是蜀國滅亡的元兇

中華民族漫長5000年的歷史中,造就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成就了許多風雲人物。期中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更是其中的翹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讓這段歷史充滿了故事性,也成為說書人必學的一個段子。但演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