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聖賢之誤 之三——劉備之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這些年媒體對《三國演義》的大肆炒作,這位劉皇叔在當今中國的知名度非常之高。

下面對其豐功偉績只作簡要介紹,重點挑挑他的毛病。

  先讓我們通過時間遂道,走近這位名垂青史的劉皇叔。

  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

  相傳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蓆為生。

十五歲時外出求學,與同宗劉德然、公孫瓚拜盧植為師,並與公孫瓚結為好友。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自己的家鄉組織起義兵,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生死與共。

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

後因不滿督郵的橫行,將其痛打一頓,然後棄官逃亡。

  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

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併益州,占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

後關羽補東吳殺害,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為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

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不甚愛讀書,喜與豪傑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一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行刺念頭,使劉備躲過劫難。

  歷史名人對劉備的評價較高。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

」、「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世人對劉備的評價是比較高的,這裡面有正統觀念之使然,因劉備出身貴族,他起兵就是恢復漢室,就是忠臣,別人就不一樣了,如果起兵就屬草寇、奸臣。

劉備歷來占了個出身的大便宜。

曹操就沒有他幸運,因曹操是宦官之後,因此舞台上的曹操就畫著個白鼻子,為什麼畫白鼻了,這就是奸臣的標誌。

  我們在敬佩劉皇叔之餘,再來挑挑他的毛病吧,有專家說過,善於從別人的錯誤中汲取教訓的人是聰明人。

也讓咱們聰明一把如何?

  人非神仙,誰沒有過錯,劉備肯定也有不少過錯。

  劉備最大的錯誤就是缺乏理智,感情用事。

劉備講仁愛,重義氣,確實可嘉,值得世人學習。

他與關羽、張飛在桃園之中一個頭磕下去,就承諾三哥們「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這哥們說到做到。

  如果在當年拉了幾十個人的隊伍,打黃巾、滅土匪,也無可厚非。

但他做了肩負著復興漢室重任的蜀國皇帝之後,卻不與時俱時,不以大局為重,就為蜀國的早亡埋下了禍根。

  當他聽到關羽被東吳殺害後,悲痛不已,全失理智,不顧結盟東吳,北拒曹操、三分天下的大勢;不顧諸葛亮等群臣的極力勸阻。

毅然決然舉蜀國幾百萬大軍征討東吳。

  這是一場勝也敗,敗也敗的不會有好結果的戰爭。

劉備皇帝率軍親征,又不聽諸葛亮事前的排兵布陣,而是報仇心切,結果被東吳年輕將領陸遜火燒連營600里,使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在警衛的拚死保護之下,劉備才撿了一條性命。

從此憂鬱攻心、一病不起,演繹了白帝城託孤的悽慘故事。

  這一敗仗成為了蜀國由盛轉衰的起點。

雖有後面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征戰曹魏,那是諸葛亮知不可為而之,以鞠躬盡瘁報先主而已。

蜀國從那一仗開始就走上了不歸路。

  我們從劉皇叔的失誤中應該汲取的教訓就是:凡事要理智,三思而行,切忌感情用事。

另外,就是不要固執己見,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

  好了,劉皇叔還是很偉大的,毛病也就不挑得太多了,就此打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是怎麼禍害蜀國的

他的一生基業,靠的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兩個兄弟就是關羽、張飛。關羽、張飛和劉備是過命的交情,同床睡的好基友。戰場上為大哥衝鋒陷陣,被俘後還千里尋主重回團隊。劉關張的故事,經《三國演義》桃...

劉備,三國中最會營銷自己的人。

一提到三國,大家肯定都會說出幾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劉備劉玄德肯定是其中之一,劉備這個人看起來沒啥本事,就是愛哭,前半生顛沛流離,曹操都占了天下三分之二了,他劉備還在寄人籬下,雖然劉備這個人看起來...

忒愛哭的劉皇叔(下)

三  劉備與呂布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可謂一對歡喜冤家。  當初,呂布跟隨董卓作亂,萬人難敵;劉備依附公孫贊討賊,「三英戰呂布」。後「陶恭祖三讓徐州」,劉備撿了個大便宜,有了立足之地。不料曹操與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