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將遺風挽悲歌:本可自立稱帝的皇甫嵩,為何成了董卓的階下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黃巾亂起,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而此時由於外戚宦官交替執政已經腐敗不堪的漢王朝之所以沒有立即滅亡,主要是靠皇甫嵩、朱俊等一批既有謀略又忠於朝廷的儒將的不懈努力,才挽大廈於將傾。

但這一批儒將又由於其本身的局限性,墨守愚忠,不能行非常之謀,以致於上之朝廷繼續昏亂,下之群雄割據蜂起,無法挽回東漢王朝滅亡的命運。

但對於皇甫嵩等個人來說,卻是以他們不朽的功業和高尚的品德,在大漢帝國的夕陽中,奏響了一曲雄渾壯麗的悲歌。

皇甫嵩是習儒家詩書長大的,史載其「少有文武志介,好《詩》、《書》」。

皇甫嵩有勇有謀,是討伐黃巾軍的最主要將領。

皇甫嵩初討黃巾,進保長社。

黃巾賊波才引大眾圍城,嵩兵少,軍中皆恐,皇甫嵩乃召軍吏謂曰:「兵有奇變,不在眾寡。

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

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

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

」當晚用火攻大破賊兵。

又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追波才於陽翟,擊彭脫於西華,並破。

余賊降散,三郡悉平。

後又於廣宗大破張梁,斬梁,獲首三萬級,再破張寶於下曲陽,又斬之。

首獲十餘萬人。

至此,黃巾主力完全被消滅,皇甫嵩立了首功。

皇甫嵩即被拜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合八千戶。

在平定黃巾過程中和平定後,皇甫嵩都鮮明體現出他的儒將特色。

在作戰過程中,嵩溫恤士卒,甚得眾情,每軍行頓止,須營幔修立,然後就舍帳。

軍士皆食,己乃嘗飯。

吏有因事受賂者,嵩更以錢物賜之,吏懷慚,或至自殺。

從以上行為看,皇甫嵩受漢代禮教思想影響,愛兵如子,在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上,也完全循禮而行。

讓我們尊敬的同時,也暴露出他的迂腐。

黃巾平定後,嵩奏請免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帝從之。

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平定賊亂,先想到黎民百姓,是儒將本色。

但真正顯示皇甫嵩之偉大與局限的是下面兩件事。

皇甫嵩

皇甫嵩功蓋蓋主,本可自立稱帝?

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內虛困。

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勸皇甫嵩利用手中掌握的軍權和此時巨大的名望推翻腐敗的漢王朝,自立稱帝。

他對皇甫嵩說:「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

故聖人順時而動,智者因幾以發。

⋯⋯威德震本朝,風聲馳海外,雖湯、武之舉,未有高將軍者也。

今身建不賞之功,體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又說:「若欲輔難佐之朝,雕朽敗之木,是猶逆坂走丸,迎風縱棹,豈雲易哉?且今豎宦群居,同惡如市,上命不行,權歸近習,昏主之下,難以久居,不賞之功,讒人側目,如不早圖,後悔無及。

就當時的形勢來講,如果皇甫嵩真率軍進逼朝廷,朝廷絕對是無力抵抗的。

因為他這時的實力和聲望比稍後的董卓都要強。

但由於他的禮教思想影響,他絕對不會像董卓那樣做的。

也更不可能像閻忠所勸的那樣稱帝自立。

皇甫嵩對閻忠是一口回絕,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

如果我們撇開皇甫嵩的愚忠來看這件事,我認為,皇甫嵩如果真要對漢王朝盡忠,他可以不去稱帝,但他如果能以其實力做後盾,於朝廷上驅逐十常侍等腐敗官吏,對地方上鎮撫懷有不臣之心的地方軍閥,則漢王朝也許還有中興的可能,至少也能為天下百姓多延續幾十年的安定生活。

皇甫嵩讓人可悲可嘆之處在於連這一步他也不敢走出。

皇甫嵩最後對閻忠曰:「非常之謀,不施於有常之勢。

創圖大功,豈庸才所致。

黃巾細孽,敵非奏、項,新結易散,難以濟業。

且人未忘主,天不v逆。

若虛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禍,孰與委忠本朝,守其臣節。

雖雲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

反常之論,所不敢聞。

」忠知計不用,因亡去。

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回觀歷史,也許皇甫嵩是預見到了如果像董卓那樣去做的話,就會出現董卓後來所發生的那些事情,即所謂「人未忘主,天不v逆」,不僅會加速朝廷的滅亡,還會讓自己留下千古罵名。

他不能斷定事情一定會怎樣發展,於是他便選擇了一條穩妥、保守的路。

這也是他因於其所受時代思想的影響所必然會作出的一種選擇。

皇甫嵩

皇甫嵩對待董卓的態度

這第二件事是因於第一件事而來的,就是皇甫嵩對待董卓的態度。

皇甫嵩與董卓一起討伐黃巾,有幾次,董卓進攻不能成功,而皇甫嵩卻取得成功,使董卓在慚愧的同時嫉恨皇甫嵩。

(「卓大慚恨,由是忌嵩。

」)

後來朝廷降詔讓董卓把兵權交給皇甫嵩,卓不從。

嵩從子酈時在軍中,說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

今怨隙已結,勢不俱存。

卓被詔委兵,而上書自請,此逆命也。

又以京師昏亂,躊躇不進,此懷奸也。

且其凶戾無親,將士不附。

大人今為元帥,杖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皇甫酈這個建議實際上是非常合理的,在當時來說,又是完全可行的。

可惜皇甫嵩既然已經在對待朝廷問題上選擇了那條謹慎保守的道路,在對待董卓問題上,也無法再做出有氣魄的舉動了。

皇甫嵩的回答是:「專命雖罪,專誅亦有責也。

不如顯奏其事,使朝廷裁之。

」於是上書以聞。

帝讓卓,卓又增怨於嵩。

後來董卓當政後,自然尋藉口要殺掉皇甫嵩。

皇甫嵩只是由於其兒子皇甫堅壽與卓交善,才得以免死。

但此後,即使他再想挽救漢王朝,也無能為力了。

惜哉痛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他,是一位已經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他,前半生極其璀璨,然其後半生,卻最終泯然眾人,為天下所不齒。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說他痴,更人...

「扶危於亂世」的東漢廉潔名臣——皇甫嵩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記得,在第一回中,作者羅貫中重點描寫了一位英勇機智、料敵如神的將領皇甫嵩,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成功撲滅了黃巾起義的熊熊烈火,堪稱匡扶社稷的蓋世英豪,就連曹操、劉備、袁...

東漢後期名將平定黃巾起義勛臣皇甫嵩生平

東漢末年,皇權衰敗,朝綱紊亂。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亂政,使曾經一度輝煌的漢王朝面臨著即將倒塌的危機。靈帝末年,生活的困苦,使身處窘境人們開始習慣性的期盼救世主的出現。於是,歷史進行了選擇,一個並不怎...

揭秘:首功之臣皇甫嵩為何被貶為無能的將領?

平定張氏兄弟以後,皇甫嵩以左車騎將軍的名號兼任冀州牧,爵位由原來的都鄉侯升為槐里侯,享受八千戶的租稅。在冀州牧任上,皇甫嵩考慮到朝廷與黃巾軍的激烈戰鬥給當地造成了巨大損耗,奏請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的...

漢末名將皇甫嵩,有三次機會可以改寫歷史

一、皇甫嵩生平簡介皇甫嵩字義真,漢末名將,安定郡朝那縣(寧夏彭陽)人。皇甫家族是西北大族,將門世家,皇甫嵩一生幾度沉浮,剿滅「黃巾軍」,平定「王國之亂」。官職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