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漢北伐名將,一生只失敗一次,卻被恩師諸葛亮揮淚斬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喜歡看三國的朋友,肯定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時候有一場決定性戰事——街亭之戰。

而《三國演義》「失街亭」的故事幾乎人人皆知,在這個街亭之戰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也家喻戶曉,那麼馬謖到底該不該被斬殺呢?到底冤不冤呢?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

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

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馬謖「好論軍計」,因此頗得諸葛亮的賞識,「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提拔為參軍,「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 由此可見,馬謖被諸葛亮當成自己的徒弟在培養了。


那麼就有人抱怨啦!既然恩師是諸葛亮,勝敗乃兵家常事,馬謖失街亭,也罪不至死啊!?事實真的如此嗎?

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惜,諸葛亮並未聽取。

在《三國演義》中,「揮淚斬馬謖」這起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在第四次北伐過程中,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馬謖在防守軍事重要據點街亭過程中,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導致蜀軍街亭慘敗,諸葛亮精心策劃的第四次北伐也只好匆匆收場。

諸葛亮為嚴明軍紀,故忍痛將「才氣過人」的馬謖軍法處死。

當然也有人指出:馬謖在戰前頤指氣使,吹噓自己「熟讀兵書,頗知兵法」;在戰時,他驕傲輕敵,讓軍隊駐紮在山上,捨棄有利地形,不切實際地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兵法,副將王平幾次勸說都沒有用,因而他是個趙括般的危險人物。

馬謖這個危險人物根本不是「傑出將才」,而只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因而司馬懿聽說諸葛亮派馬謖來時,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耶!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馬謖領命時立過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

但結果他令軍隊全軍覆沒,耽誤國事,還使諸葛亮險些被司馬懿所擒。

因此綜合以上因素,造成了馬謖的被斬,而馬謖的被斬,絕不僅僅是因為失掉了一個小小的街亭。

所以儘管馬謖沒有畏罪投敵,而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臨死前還留了一份遺書給諸葛丞相,使全軍官兵感動得痛哭流涕,但諸葛亮最後還是殺了馬謖以謝眾人。

在正史之中,失街亭是馬謖「罪在必誅」的導火線,真正被斬殺是因為他不僅違反軍法,而且還畏罪潛逃。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載:「馬謖舉動失宜,違亮節度,大意為所破。

」「謖逃亡,朗(向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街亭的失守,不是一個小的錯誤,而是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刻,馬謖自作主張一手造成這個嚴重後果,按軍紀應斬馬謖。

俗話說「軍紀如山」,特別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更是治軍嚴謹。

正像諸葛亮回答蔣琬時所說:「若不按軍法斬馬謖,誰還會服從指揮,如何能『討賊』呢?」朱大渭還指出,馬謖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是罪出逃。

按照當時軍中的法規,如果將士臨陣脫逃,就要被處死,所以失街亭正是馬謖被斬的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斬馬謖?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描寫,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此次戰役,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趙雲、鄧芝帶軍占據箕谷;一路由諸葛亮親...

諸葛亮為何斬馬謖:失街亭被斬疑團多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描寫,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此次戰役,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趙雲、鄧芝帶軍占據箕谷;一路由諸葛亮親...

借刀殺人,失街亭可能是諸葛亮斬馬謖的藉口

《三國演義》中失街亭的故事人人皆知,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片段可謂是家喻戶曉。可是還有很多人會為馬謖鳴不平,因為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怎麼能夠因為一場戰爭的失敗就把人給斬了呢!這難道是因為諸葛亮的軍法太...

其實,馬謖在斬首之前就畏罪潛逃

隨著《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也因此而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描寫的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此次戰爭,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