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錯用馬謖導致北伐失敗,歷史上並沒有斬馬謖一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戰略家、將領。

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經常談論定國大事。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因此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了「揮淚斬馬謖」的典故,廣為熟知。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的楷模和智慧大哲的代表人物,諸葛亮一生為了復興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此,諸葛亮在中國封建社會以皇權為代表的利益集團中,被歷朝歷代的皇帝所吹捧,加上人們對諸葛亮的神化,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等等民間立場的宣揚,使諸葛亮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完美與智慧的化身?

那麼,真實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歷史上的諸葛亮有沒有揮淚斬馬謖,文史君帶著這些疑問翻閱了歷史史料,今天一起重新解讀這段千古傳誦歷史故事背後的真假面目。

劉備臨終前曾叮囑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要論劉備能做君王,是因為他最善識人。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聽取劉備的告誡。

建興六年,諸葛亮對魏國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戰爭,而且動用了幾乎所有能動用的兵力, 然而,在街亭這場蜀魏重要的戰爭中,魏延曾建議了子午谷奇謀,卻被諸葛亮婉言拒絕了。

諸葛亮錯用了馬謖為先鋒,導致了這一次北伐戰爭的失敗。

作為主帥的諸葛亮自然顏面盡失,在眾大臣面前,只能殺一儆百,讓馬謖來背黑鍋以平息眾怒,整治軍紀。

但是歷史的事實並沒有上演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千古絕唱,

諸葛亮任用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了魏國統帥張郃,諸葛亮帥軍隊退守到漢中,馬謖迎戰前曾經立下過軍令狀,兵敗後自然入獄。

諸葛亮因礙於與馬謖的關係諸原因將處置馬謖的事情交給了姜維處理。

姜維為了整頓軍紀將馬謖貶為庶民,對外謊稱馬謖是病死在獄中。

馬謖對此事猶是感激,自此更名寧隨,輔佐姜維,替姜維決他所不能之斷,終為一代名將。

歷史史料中記載:馬謖在街亭失守後,根本沒有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緝拿到牢獄裡去了。

馬謖的死刑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就病死在牢獄之中(或更名繼續活了下來)。

所以根本不存在揮淚斬馬謖的歷史典故。

也就是說諸葛亮斬馬謖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情節,找不到任何史實依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