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破關羽 ,大敗劉備的東吳名將——功高震主,最後被孫權逼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擊破關羽 ,大敗劉備的東吳名將——功高震主,最後被孫權逼死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在稱帝僅僅三個月後,蜀漢皇帝劉備就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征伐東吳。

劉備親率蜀漢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占領秭歸,又派侍中馬良爭取五奚蠻夷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東吳水陸各軍與蜀軍交戰。

這時,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蜀軍已深入吳境,從正月到六月,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意圖,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為避酷熱,劉備將軍營駐紮在深山密林里,這一戰略上的疏忽使得陸遜看到了擊敗蜀軍的良機。

不久後,陸遜乘夜突襲蜀軍營寨並順風放火,蜀軍大亂,劉備軍在此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陸遜一戰成名。

然而這樣一位智勇超群的名將最後卻因遭到猜忌被孫權逼死。

  陸遜,字伯言,出身東吳官宦世家,初入孫權幕府。

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等職,因屢次率軍平定各地山賊作亂而被孫權器重,並將哥哥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之後更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統領帳下親衛部隊。

陸遜真正的展露頭角是在智取荊州上。

呂蒙裝病,由陸遜代守陸口,此舉致使大意的關羽不再防備江東並將荊州大部分兵馬調走,呂蒙率軍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奪取了荊州。

而陸遜也因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之功而被孫權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

在之後的夷陵之戰中,陸遜更是以火攻大破蜀軍,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數萬人,劉備僅率少數殘兵逃到白帝城並病死城中。

此戰之後,孫權和陸遜這對君臣正式進入了蜜月期,凡吳、蜀關係處理,孫權都令陸遜與諸葛亮通信,甚至為了方便,刻了自己的玉璽放在陸遜的住所,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

  黃武七年(228年)八月,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令陸遜統領六師而攝行王事。

孫權親自執鞭為陸遜在前開路,令百官朝陸遜下跪,陸遜儼然成了東吳的擎天之柱。

在之後的石亭大戰中,陸遜率軍大敗魏軍,擒斬一萬餘人,繳獲軍資器械無數,魏大司馬曹休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據《吳書》記載,石亭之戰後,陸遜回鎮荊州,孫權對他榮寵萬分。

贈送自己的車蓋給他,脫下裙帽和腰帶親自給陸遜戴上,當時凡是賞賜給陸遜的,都是御用珍品,沒有哪個人能與陸遜相比。

然而物極必反,建立如此多的功勳,獲得如此多榮寵的陸遜在孫權晚年卻捲入了立嗣之爭。

  赤烏三年(241年),太子孫登去世,孫權的第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

但自赤烏五年(242年)起,因孫權在立儲之事上反覆無常,太子孫和及魯王孫霸之間因儲君問題產生了極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分別支持太子和魯王,陸遜、顧譚、吾粲、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

赤烏七年(244年)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

雖然任命了陸遜為丞相,但陸遜在立儲之爭上的表現卻讓孫權這位皇帝猜忌日重,他既不聽從陸遜屢求保安太子、黜降魯王之諫,又相繼流放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太傅吾粲因幾次與陸遜通信,被下獄處死。

孫權更「累遣中使責讓遜」,使其「憤恚致卒」,逼死了陸遜。

陸遜於赤烏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其子陸抗襲爵江陵侯。

  孫權之所以逼死陸遜,決不只是因陸遜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癥結在於孫權認為陸遜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

陸遜一直鎮守武昌,位高權重,聲望至隆。

上自太子孫登,下至步騭、潘浚、朱據等朝臣將領都與陸遜交好,功高震主,自然為孫權所畏忌。

加上娶了孫策之女為妻(早年是為了以此籠絡,晚年卻成了催命符),而孫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長孫策手中繼承來的,孫權害怕之後陸遜會借著這樣的關係來擁立孫策之子爭奪大位。

陸遜之才更是讓晚年的孫權擔心身後之事,怕之後的嗣主駕馭不了朝中親黨眾多的陸遜,陸遜不死,孤不得安。

在逼死遜之前,孫權先是剪除其朝中親黨,在其死後更是升任諸葛恪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

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廢孫和,賜死孫霸,並於同年十一月改立孫亮為太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陸遜擒關羽,敗劉備,為何孫權卻要逼死他?

江東子弟多才俊,周瑜一把大火燒出三分天下,陸遜一把大火令劉備鬱鬱而終,但兩人的境地卻截然相反。周瑜任東吳大都督時,正是孫權的成長期,靠著赤壁之戰的一把大火,愣是將曹操幾十萬大軍燒得灰頭土臉,退回...

書生拜將破劉勝曹贏關羽 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是「初唐四傑」之一楊炯的詩句,表達詩人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戰爭似乎與書生無關,但歷史一次次的證明,書生也能成為一代名將。之前編者獨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