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敢忘憂國,孫權為什麼還要逼死陸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陸遜是我非常喜歡的三國將領之一。

陸遜影視形象

他曾經在我的家鄉宜都擔任過太守。

夷陵大戰爆發後,陸遜以主將身份,在長江邊築城抵抗劉備的蜀軍,這座城後來叫陸城,正是宜都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我曾經上學的地方。

宜都陸遜廣場

夷陵之戰是陸遜一生的巔峰。

公元222年,劉備帶領70萬大軍進軍東吳。

這個數字有點誇張,但劉備來勢洶洶,勢不可擋倒是真的。

孫權重壓之下,力排眾議任用一介書生陸遜為東吳大都督。

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將個個不服,好在陸遜強行壓住。

後來陸遜終於在夷陵抓住劉備的破綻,火燒連營殺退蜀軍,讓劉備含恨而退。

夷陵之戰的勝利,顯示了陸遜傑出的軍事才能。

此戰讓他名震天下,後來官至丞相。

這麼一位勞苦功高的吳國中流砥柱,卻在晚年被孫權逼死。

其直接原因是捲入了太子之爭。

孫權最初立大兒子孫登為太子,孫登是陸遜的弟子,想來不差。

然而孫登卻沒有福氣,在赤烏四年(241年)死去。

第二年,孫權立另一個兒子孫和為太子。

孫和賢能,深得孫權和東吳一幫大臣喜歡。

然而,孫權後來的行為,卻引起了一場足以改變東吳走向的莫大風波。

孫權影視形象

孫權在喜歡太子孫和的同時,對另一個兒子孫霸也很溺愛。

於是立孫霸為魯王,與太子孫和享受同等待遇。

每個人都有野心,何況面對的是萬人垂涎帝位。

孫霸也是如此,依仗孫權的溺愛上躥下跳,做起了取孫和而代之的美夢。

那朝中的大臣也是非常會看臉色,分成太子黨和魯王黨兩派。

公主魯班(孫權寵姬步夫人所生的長女,嫁給全琮)、全琮兒子全寄、楊竺、吳安、孫奇等則想依靠魯王撈取政治上的好處。

而比較正派的大臣以陸遜為首,包括諸葛恪、顧譚、朱據、屈晃、滕胤、施績、丁密等則維護太子。

太子孫和

由於全公主魯班經常設計陷害孫和,太子孫和寵信日衰。

在繼承人上的飄忽不定,往往會動搖國本,招來甚至來滅頂之災。

不談其他,三國同期的袁紹、劉表的教訓還在眼前。

這個道理,陸遜是知道的,所以這段時間他就變得憂鬱起來了。

但是,即使位高權重的陸遜捲入立嗣之爭也是很危險的。

相較之下,諸葛亮則圓滑的多。

同樣的立嗣難題,劉備問孔明,是立義子劉封,還是親子劉禪。

孔明說,這是家事,不用問我,問關羽張飛。

孔明不會不知道,帝王的家事就是國事。

關羽一根筋,很直接的表態,大哥,有親兒子,誰會立乾兒子?Po哥估計劉備其實也是同樣的心思,只是劉備想找人背鍋,諸葛亮不肯,甩給關羽。

關羽腦子比起這兩人還是差不少,很自然的把這鍋接過來了。

後來關羽敗走麥城,劉封因為這個事,不肯相救。

魯王孫霸

陸遜肯定不會缺乏政治頭腦。

但他受儒家教導,對孫權和吳國一片忠心。

從大局出發,陸遜屢次上疏孫權,陳述嫡庶之分,力保太子地位,並要求回到首都建業,當面與孫權細談。

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顧譚也多次上疏反對廢嫡立庶。

然而,陸遜所做的一切除了激怒孫權,沒有任何作用。

孫權禁止他回建業,並多次派遣使責罵陸遜。

陸遜憂傷過度,於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終年六十三歲。

太子黨這邊,太傅吾粲因幾次與陸遜通信,被下獄處死,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等都被流放。

公元250年(這個數字很巧合,似乎很好的給孫權這年的決定做了一個判定),孫權終於下詔廢除太子孫和。

詭異的是魯王孫霸更慘,因陷害太子直接被賜死,依附魯王的楊竺、吳安、孫奇等先後被殺。

同時,立8歲幼子孫亮為太子,這一場立嗣之爭以兩敗俱傷而終結。

陸遜畫像

很多人認為這是孫權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

若真是如此,想必孫權一定會在暗中得意的拍拍手,對孫亮說:兒子,我跟你把刺頭都挑出來了,你就放心的上位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的後世子孫為何大都早逝不能固守領土?

孫權,是三國時期比較傳奇的人物。他創造過輝煌,也經歷過低谷:曾以數萬之眾破曹操於赤壁,但其十萬雄師也曾被八百士卒所吞沒;在其執政期間歷次防禦戰中幾無敗績,但數次北伐其功績卻乏善可陳;他曾在關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