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要逼死陸遜 真正的原因太可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陸遜字伯言,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

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

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巧奪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

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

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

夷陵之戰時,陸遜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略方針。

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

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

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

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

然而陸遜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 那麼孫權為什麼逼死陸遜?

實際上孫權這個人,到了晚年叫做神經過敏、疑神疑鬼、喜怒無常,所以嚴冷先生的《三國史話》隨筆就說,孫權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嚴先生這個話當然是個玩笑話。

所以陳壽說孫權這個人有勾踐之奇,這是一語雙關啊,就是他前期創業的時候,那個忍辱負重,那個先裝孫子後當霸王,先識時務後成俊傑,跟勾踐一樣,到了晚年殺功臣,懷疑自己的人也跟勾踐一樣。

而且陳壽還對孫權有這樣一個評價: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什麼意思?就是孫權這個人本來就是個疑心很重的人,本來就是個敢殺人的人,到了晚年他就更嚴重了,越到晚年越他疑心,有人就會問前面那麼多情,那麼以情感人,怎麼到了晚年成這個樣子呢?這也不奇怪,多情必多疑啊,你說重情的人,他是不是疑心就比較重,他老懷疑他自己愛的人會不會背叛自己,所以情天往往同時也是恨海,所以孫權的變化很正常,雖然變得很厲害,而且正是由於孫權晚年的這種變化,

陸遜擔任吳國的第三任丞相是大有文章。

陸家和孫家是有仇的,有國恨家仇。

呂蒙擔任上游統帥的時候,不是先生病後去世嗎,孫權兩次問他繼任人,呂蒙說陸遜。

陸家和孫家的 矛盾,應該從袁術說起,當時陸遜的從祖父陸康是東漢末年的廬江太守,袁術在壽春時,因為沒有軍糧,便向陸康求援。

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不予理睬。

袁術大怒,派孫策去打陸康。

這場戰爭足足打了兩年,最後城被攻破。

七十歲的陸康也在一個月以後發病而死。

當時追隨陸康的陸氏宗族一百多人也受盡了苦難。

差不多死了一半,所以,陸家和孫家是有國恨家仇的。

孫權對陸遜也就不能不有所保留。

但一方面,出於政治需要,孫權對陸家不能不籠絡借重。

另一方面,要是真重用陸遜,孫權也會猶豫。

所以呂蒙兩 次向孫權推薦陸遜,孫權才任命陸遜為丞相。

而孫權呢,也對於陸遜是寄予厚望的。

陸遜接任以後,孫權和陸遜有過一次談話,這個談話記載在哪裡呢?記載在《三國志》的《呂蒙傳》,不在《陸遜傳》。

在這個談話中呢,孫權一一評點,周瑜、魯肅、呂蒙三人的功過得失。

這絕對不是閒聊天,這是有用意的。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孫權對周瑜的評價,非常之高。

說到了什麼呢,說到周瑜是「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來自《三國志。

呂蒙傳》)。

說周瑜這個人實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是不可能有人繼承他的。

不過將軍你今天繼承他了,這是什麼。

這是把陸遜看做第二個周瑜啊。

這是寄予厚望的,那麼陸遜也不負厚望,確實,為孫權立下汗馬功勞。

因此在顧雍去世以後,陸遜就接替顧雍成為吳國第三任丞相。

陸遜這個江東名士,真正做到了出將入相。

將相都當了,這也是陸遜一生的頂峰。

但是陸遜擔任丞相不久,大概一年,就被孫權逼死。

前面我們講過,孫權的第二任太子孫和和他的第四個兒子孫霸爭奪太子的地位,這個叫做「南魯黨爭」,南宮指的就是太子,魯就是魯王,就是孫霸。

這個時候朝廷當中的人,一分為二。

叫做舉國中分,就是整個國家分兩派。

兩大派,一派擁護太子,一派擁護魯王。

陸遜是擁護太子的。

陸遜一而在再而三的給孫權寫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孫權見面談一次。

孫權不聽,不談。

還不斷地派人到陸遜那裡去責備陸遜。

與此同時,陸遜的幾個外甥,因為擁護太子被撤職流放,就是陸遜周圍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殺的被殺。

陸遜不斷接到孫權的責備,於是陸遜非常的憂鬱,非常的氣憤,最後活活氣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實報導劉,關,張之死

東吳大都督————陸遜字伯言,本名陸議,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孫吳四英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