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聖賢之誤 之二——諸葛亮之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歷來被奉為仁義的典範和智慧的象徵。

後人讚揚諸葛亮的對聯和詩詞很多,比如:「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唐朝詩人杜甫撰寫《蜀相》讚嘆諸葛亮:「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此悽美的詩歌,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

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於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人稱「臥龍」。

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

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

即占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

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

後助劉備、孫權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三足鼎立之勢。

曹丕代漢為帝後,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公元223年春,劉備在病危之中向諸葛亮託付後事。

諸葛亮明知劉備的兒子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但在忠君思想的支配之下,諸葛亮當即表示:「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並且言必行,行必果。

  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

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

  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辦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係,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係,這次外交取得了重大勝利。

  接著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

在此次戰爭中,諸葛亮對叛軍首領孟獲採用攻心戰術,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

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同時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使蜀國的後方得到了鞏固。

 之後帶領蜀軍六出祁山,都因天災和人禍未能取得成功。

天災主要表現在設計好的火陣,正待將魏軍全軍毀滅之時,天降大雨使諸葛亮的戰略計劃泡了湯。

人禍主要是李嚴為了私利而搗鬼。

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嚴在漢中負責後勤供應,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皇上命令退兵。

諸葛亮退軍後,他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

當諸葛亮回來後,他又故作驚問:「軍糧已經夠用,為何突然退兵?」於是,諸葛亮在上朝時拿出李嚴的書信為據,與許多將士一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

另外,與孫權建立的統一戰線到關鍵之時孫權扯後腿。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

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孫權才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率大軍圍合肥新城。

對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東吳。

他親率水軍東征,讓西守的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儘自退。

但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

在西線。

諸葛亮鑒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

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54歲。

  一代賢相諸葛亮,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動容;其智,流傳千古,其誠,後世景仰。

  即使是這樣一位賢相,他畢竟不是神,還是有失誤之處。

敢於質疑權威和偉人,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創新的源泉。

  以本人淺見,諸葛亮至少有兩大失誤。

  一是未聽先帝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矚咐,在街亭之戰中,礙於情面,重用了紙上談兵的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喪失了滅魏興漢的大業,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是諸葛亮人生的一大敗筆。

這一敗筆主要敗在一個「情」字上。

  二是不善於授權,凡事事必躬親。

諸葛亮作為一國丞相,總理軍國要事,本應授權分理,各盡其責。

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可佳,但一個人的時間和精神總是有限的,事務過多難免累壞身體,影響健康。

據說,軍中帳務之類的事情,諸葛亮都要親自核對。

當司馬懿打聽到諸葛亮吃得很少,事情特多時,就料到諸葛亮活不了多長時間。

非常可惜,諸葛亮僅活了54歲就「出師未捷身先死」。

如果諸葛亮善於授權的話,多活幾十年,最先滅亡的可能不一定是蜀國,歷史有可能會重寫。

這當然是後話。

  諸葛亮之誤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

我們即要學習諸葛亮的敬業精神、高尚品德、人生智慧。

同時要堅持原則,關鍵之時要抹得開情面;要善於授權,有效地配置資源,才能將事業做大做好。

  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巨大的肩膀之上,我們就會更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斬馬謖這個故事可謂是千古傳誦,源於《三國演義》,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世人敬仰,對手恐懼的諸葛孔明到底因何而死?

對於諸葛亮這個人,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句詩形容的最為貼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短短四句詩,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奮鬥與艱辛。作為蜀國丞相,在劉備身邊出謀...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之謎

上聯;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下聯;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一副對聯把諸葛亮的一生功績都交代清楚了。歷史...

細數三國蜀國次次北伐無功而返丟失的大好機會

在歷史記載中蜀國是有好幾次時機可以攻下魏國,成就一統天下的美夢的,但是好幾次的決斷和外交,糧草,選人不當等等緣由屆喪失了最好的時機,招致北伐失敗,退守漢中。上面我們就說一下三國時期蜀國喪失的時機...

劉備集團核心人物,諸葛亮,走下神壇的故事

諸葛亮有著過人的智慧,但卻被羅貫中神化了,被當成了妖魔和神靈。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諸葛亮一度成了智慧的化身。《三國演義》里籠罩在他頭頂的光環,把他神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賢相」,羅貫中不僅賦...

逆天而行嗎?諸葛亮五次北伐

蜀漢丞相諸葛亮扶助劉備建立蜀國,天下以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尤以魏實力最大,地盤最廣,蜀吳無論是在軍力、人口、地域上都比魏弱;但三方勢力都不能獨自完全吃掉另一方。就算強大的魏國也不能貿然出...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六出邙山敗於李嚴的謊言

到了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其實蜀國的國力已經非常疲敝了。以當時蜀國的承受能力,最多出動十萬兵力北伐。但是這一次諸葛亮比以往四次的都有信心,因為這一次諸葛亮選擇出兵的時機非常好。河西走廊的小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