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為何杜撰諸葛亮罵死王朗,真實歷史原來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里有一個很精彩的片段,諸葛亮罵死王朗,故事肯定是虛構的,不過王朗勸降諸葛亮倒是事實。
這個王朗是東海郡郯縣人。
東海郡大部分在今天的蘇北,郯縣屬於山東。
他當過郎中、縣長,被舉為孝廉,在陶謙那裡當「治中」。
治中是刺史身邊最大的官,與「別駕」同為刺史的左右手。
董卓死後,王朗與別駕趙昱勸陶謙派代表到長安,向朝廷表示「奉承王命」。
陶謙就派了趙昱去。
朝廷很嘉許,拜陶謙為「安東將軍」,任命趙昱為廣陵太守,也把會稽太守的位置給了王朗。
王朗在(浙江紹興一帶的)會稽郡當太守,當到了孫策兵臨城下之時。
他與華歆不同。
華歆在豫章立刻投降;王朗卻不計成敗,與孫策打了一仗。
他敗了以後仍不投降,乘船逃往東冶。
東冶離開會稽很遠,在今天福州的東北。
孫策親自帶兵追擊,又在東冶打敗了他。
他這才服輸、投降。
孫策僅僅責備他幾句,不加以殺害,讓他在曲阿以平民的資格住了下去。
王朗在曲阿住了一些時候,也像華歆一樣,被曹操徵召了去,做官。
但是他與華歆不同,沒有怎樣替曹操策劃征討東吳的事,雖則他也一度「參司空軍事」(本職是「諫議大夫」)。
他即使也像華歆那樣,當了征討東吳之時的「軍師」,在人格上也沒有什麼不對。
因為,他不曾被孫策下跪過,也不曾被孫權待以「上賓」之禮。
王朗後來在曹操那裡所擔任的工作,主要是在司法方面,官職是大理(等於清朝的大理寺卿)。
作風「務在寬恕,罪疑從輕」。
公餘之下,他寫了幾部書:《易傳》、《春秋左氏傳》、《孝經傳》、《周官傳》。
他在太和二年去世(公元228年)。
諸葛亮在同一年進行第一次的北伐,圍郝昭於陳倉(寶雞)。
王朗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和諸葛亮有過口舌之爭,卻曾筆墨相鬥。
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蜀漢政權建立後,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但許靖則是不與理睬。
王朗不死心,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
《諸葛亮集》中說:建興元年(公元223年),魏司丵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等人分别致信諸葛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
「面對曹魏發動的輿論攻勢,諸葛亮寫了一篇名為」正議「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之類的文字,對王朗之流的言論進行嚴厲反擊。
顯然,這一次筆墨之爭被羅貫中注意並成為小說創作的一個素材。
當然,王朗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很大,也是曹魏重臣。
陳壽對他的評價是:「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讓一個這樣的對手死在諸葛亮的手上,符合羅貫中「尊劉貶曹」的作品傾向,也對應了大將手下從來不斬無名小卒的傳統寫法。
他棄孫權投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的程度更勝王朗!
在《三國演義》之中,王朗算是一個比較悲慘的人物,因為本來在書中戲份就不多的王朗,竟然在陣前被諸葛亮活活的罵死,為後世所恥笑,實際上,王朗與諸葛亮幾乎沒有什麼交集,更是因病去世,絕非被諸葛亮活活罵...
恍然大悟!三國演義中被刻畫為奸臣的兩人,其實卻是忠良賢臣?
一提到華歆和王朗這兩個人,很多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們腦中可能會浮現出兩個屢次易主,文武無能,只會吮痔獻媚的狷介臣子的形象。的確,在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對這兩個人的描述可謂相當不友好。
此人膽氣不懼孫策,卻被諸葛亮罵死,其後代卻成為一國之君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士族代表往往是這個時代的翹楚,像諸葛亮、司馬懿、荀彧、荀攸等士族代表,不但有著文人的風骨,又有著武將的膽氣,能夠馳騁戰場。在眾多文人之中,就有不少傑出代表...
曹魏開國三公,竟然有兩個是拜孫策所賜!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曹丕繼承曹操魏王位,大賞功臣,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也就是在同一年,曹丕代漢稱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權,仍然仿照漢制,置三公,改...
歷史上的 王朗 真是被 諸葛亮 罵死 的嗎?
歷史上的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回稱作是《武鄉侯罵死王朗》,是說諸葛亮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率軍迎敵,軍師王朗自逞其能,說他用一席話,就能夠讓諸葛亮「拱手而降」。結果這話倒...
他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歷史中卻被孫策曹操敬重!
在《三國演義》中,為展現諸葛亮的口才,羅貫中安排了兩處場景,其一是「舌戰群儒」,其二便是「罵死王朗」。演義中曹操死後王朗威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與曹丕,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
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在三國史上真實存在嗎?一本史書揭開了真相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其中有一段諸葛亮罵死王司徒的場景,拍手叫絕,言語精彩絕倫,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精湛的舌戰技術,特別是那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珍藏版的表情包,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