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在三國史上真實存在嗎?一本史書揭開了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其中有一段諸葛亮罵死王司徒的場景,拍手叫絕,言語精彩絕倫,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精湛的舌戰技術,特別是那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珍藏版的表情包,並成為了廣大網友惡搞鬼畜題材的經典著作,但三國歷史上的王司徒真的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真實存在這一段歷史嗎?
在查閱史書《三國志》是沒有過記載的,這明顯又是小說加的杜撰。
原因有二:一是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王朗還在曹魏國都做司徒,並沒有參與前線爭戰;
其二,王朗的確是死在公元228年(這一年正好是諸葛亮一出祁山),從史料看,王司徒應該是死在許昌而不是祁山。
這裡面就產生出一個問題:小說作者的這次杜撰僅僅就是因為情節發展的需要還是另有原因呢?
應該說作者是特意安排的,不過原因還是出在王朗自己身上。
理由有二:
其一,王朗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很大,也是曹魏重臣。
《三國志?王朗傳》記載:王朗早年就以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著稱,漢末割據時期的徐州牧陶謙就任命他為會稽太守。
曹氏三代對王朗也是非常的賞識,從曹操時代的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到曹丕時期的以軍祭酒領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司徒,直至最後曹睿的司徒,位高權重,一帆風順。
陳壽對他的評價是:「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讓一個這樣的對手死在諸葛亮的手上,符合羅貫中「尊劉貶曹」的作品傾向,也對應了大將手下從來不斬無名小卒的傳統寫法。
其二,王朗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和諸葛亮有過口舌之爭,卻曾筆墨相鬥。
據《三國志?許靖傳》記載:王朗和蜀漢大臣許靖是舊交,蜀漢政權建立後,王朗曾經多次寫信規勸許靖等蜀漢大臣投降曹魏,但許靖則是不與理睬。
王朗不死心,同時又向諸葛亮發起了挑戰。
《諸葛亮集》中說:建興元年(公元223年),魏司丵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等人分别致信諸葛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
「面對曹魏發動的輿論攻勢,諸葛亮寫了一篇名為」正議「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之類的文字,對王朗之流的言論進行嚴厲反擊。
顯然,這一次筆墨之爭被羅貫中注意並成為小說創作的一個素材。
真相雖然揭開,但對我們來說卻非常失望,如果真實存在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歷史,會給我們更多體會真實的體驗,難道不是嗎?
他們幾個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中嚴重被黑,與正史上截然不同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真的是家喻戶曉,即便是黃口小兒也耳熟能詳。其對社會的影響程度那是巨大的,但這本書的性質就是小說,而非史料。清代文學家曾說道,「三國演義乃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畢竟在...
蜀漢之中,周瑜最忌憚他們三個,無諸葛,有劉備,其他兩個是誰?
周瑜是三國時期一位著名人物。他的著名,體現在軍事,體現在心眼。只可惜,時至今日,他的軍事才能,早已被心眼小而遮蓋。畢竟,多數喜歡看三國的人,還是體現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上,或是小說《三國演義》中...
三國演義里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三國是一個典型的戰爭時代,雙方出動兵力占五萬人以上的戰役,在九十年間有一百多次,每年都有戰爭,在三國是培養名將的肥沃的土壤,所以名將就成為三國時期一個大的群體。三國鼎立取決於三場重大戰役(官渡、...
《三國演義》羅貫中通過兩個步驟讓諸葛亮封神,其一氣死周瑜,其二呢?
魯迅評《三國演義》,有一句:「狀諸葛多智近妖」,的確,我們熟悉的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無不成功彰顯了諸葛亮驚人的智慧。我們也知道,以上事件,皆是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前提下,兩個智囊的PK,必...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不光不是諂媚之臣,還是一名忠於漢朝的忠臣
諸葛亮,實際上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為了表現諸葛亮智絕天下的 人物形象,作者從諸多方面對其進行了重點塑造。除了智慧、謀略之外,還突出了諸葛亮的口才。「舌戰群儒」是第一例。而在第九十三回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