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歷史中卻被孫策曹操敬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為展現諸葛亮的口才,羅貫中安排了兩處場景,其一是「舌戰群儒」,其二便是「罵死王朗」。

演義中曹操死後王朗威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與曹丕,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同曹真出戰,自稱夠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把諸葛亮勸降過來。

兩軍對陣後,王朗在陣前想要誘降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反唇相譏,把王朗罵了個體無完膚,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可歷史上的王朗真的像小說里寫的死的這麼窩囊嗎?答案自然否定。

小說家出於藝術創作的需要自然會添油加醋的構思一些故事,而歷史的上的王朗才智過人,豐麗博敞,但性格嚴謹慷慨,多立威儀,恭儉節約,就算因婚宴而受到的禮物也一無所受。

常常譏笑世俗的那些有好施之名,但不體恤窮賤的人,所以經常用財物周濟困急。

是位得到過孫策曹操敬重的名士!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拜郎中。

185年楊賜逝世,王朗因而棄官為楊賜服喪。

服喪期滿後,獲舉孝廉、受官府徵辟,他都不應命。

乃後才被徐州刺史陶謙舉為茂才。


193年,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時任徐州治中從事,與徐州別駕趙昱建議陶謙遣使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

陶謙聽從,並命趙昱帶奏章至長安。

獻帝接到奏章後,頗感讚賞,並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王朗也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王朗到會稽後,見當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並且與夏禹同廟。

王朗認為秦始皇是無德之君,不配獲得人民祭祀,於是將這行為取締。

他在任四年,獲得當地人民愛戴。

196年,孫策進攻江東各地。

當時吳人嚴白虎等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吳景等欲先擊破嚴白虎等。

孫策說:「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於是引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

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

孫策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

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孫策依計。

於是,夜裡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

王朗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被孫策斬殺。

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

孫策派賀齊追擊,王朗投降,孫策敬重王朗為人,不想加害,便派張昭勸王朗投靠他,但王朗堅決不肯,後來曹操上表讓朝廷徵召王朗,孫策無奈,只能將王朗送至許都。

孫策以朋友的禮節親自拜訪虞翻,虞翻投歸孫策,被重新任為會稽功曹,會稽郡從此歸服孫策。

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

後歷任少府、奉常、大理。

王朗處理事務在於寬恕犯罪者,控罪有疑點時判罰都會從輕,因而與鍾繇一起以治獄而知名。

曹操曾經請王朗赴宴,席上嘲諷他說:「不能學你當年在會稽丟了好飯碗(指王朗任會稽太守時兵敗於孫策之事)。

」王朗仰頭嘆息:「言行舉止要表現得恰如其分真是太難了。

」曹操問:「為什麼這麼說?」王朗回答:」像我那樣,當年既為漢吏,不能保境安民,所以『未可折而折』,而您在這個場合,原本當盡地主之誼,體現恭敬好客、折節求賢的氣度,想不到卻如此對待新來的客人。

這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曹操無言以對。

影視資料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稱帝,王朗遷任御史大夫,後改御史大夫為司空,進封王朗為樂平鄉侯。

此時的王朗與鍾繇、華歆位列三公,他個人在魏國的聲望達到頂峰!曹丕稱帝後還時常出外遊獵,有時到半夜才回宮。

王朗於是上疏勸諫,曹丕於是不再半夜回宮。


黃初二年(221年),吳蜀夷陵之戰爆發,有人認為應該舉兵支援稱藩的東吳,並一舉吞滅蜀漢,但王朗認為此時坐山觀虎鬥才是最佳選擇。

應該等待兩軍相持不下時才領兵支持,並派持重的將領攻蜀軍要害之處,一舉決勝;而當時東吳尚未起兵,而且經常下雨,不利於行軍。

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最終沒有加入戰團。

至於小說中勸諸葛亮投降的段落,個人認為只是立場不同,各為其主罷了。

諸葛亮固然可敬,可王司徒不也是為天下蒼生著想嗎?要是諸葛亮真的接受了,國家早點歸於一統,也能讓百姓免於兵戈之苦。

而且在王朗看來,蜀地就那麼點地,劉備連年征戰,又遭夷陵大敗,國力已經衰落,實際上章武元年蜀地只有90萬人口,諸葛亮也說過益州疲敝,民貧國虛,後方還有南蠻作亂,這時候勸降也是於情於理的選擇。

《新三國》劇照

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進封王朗為蘭陵侯,升任司徒,年邁的王朗還是發揮著他的餘熱,力勸皇帝不要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次年去世。

到243年,王朗與曹真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廟庭,算得上是進入魏國英靈殿了。


會稽太守期間沒有開城投降(對比華歆),還是象徵性的抵抗了一番,說明還是有點軍事才能和忠誠意識;入魏後積極進諫勸規主公的行為也算盡職盡責了;經學造詣上註解《周易傳》被後人稱為「王學」也算有成就能垂名青史了。

身為臣子,能侍曹魏三主而榮,位列三公,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當然,在三國這個將星輩出的時代,能做到人臣的極限,也不枉在世間走一遭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 王朗 真是被 諸葛亮 罵死 的嗎?

歷史上的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回稱作是《武鄉侯罵死王朗》,是說諸葛亮兵出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率軍迎敵,軍師王朗自逞其能,說他用一席話,就能夠讓諸葛亮「拱手而降」。結果這話倒...

三國人物傳之王朗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 ,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拜郎中,任菑丘縣長。中平二年(185年),楊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