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開國三公,竟然有兩個是拜孫策所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曹丕繼承曹操魏王位,大賞功臣,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

也就是在同一年,曹丕代漢稱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權,仍然仿照漢制,置三公,改相國為司徒,名列太尉之後,改御史大夫為司空,以賈詡為太尉,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

從職位分別來看,太尉主兵事;司徒主民政,司空主水土建造,祭祀,均是位高權重。

可是要是細數此時的曹魏開國三公,中間兩位最後能如此的高官厚祿,名列曹魏重臣,還是拜孫策所賜。

這兩位就是王朗和華歆。

王朗,就是為人所知的王司徒,尤其是因為演義中被罵死那一段,此時王朗還只是司空,後來調任司徒,並死於任上。

在王朗的履歷中,王朗曾經做過會稽太守,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小有實力的地方郡守,可惜碰上了江東小霸王孫策,孫策在取得吳郡之後,自然覬覦會稽郡,發兵攻打。

王朗雖然打仗不是高手,但那也得打,都被欺負到家了,棄城而逃,實在不是名士風格。

王朗先是發兵抵擋,沒想到孫策聲東擊西,攻占會稽,此刻就不是顧及名士風度的時刻了,王朗撒丫子就跑。

沒想到孫策的追兵更快,大將賀齊率軍直接追擊到東冶,王朗被逼無奈,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了,自殺又沒有勇氣,也沒這個必要,只好投降。

雖然人是投降了,但王朗卻不肯依附孫策,即使張昭來勸降,也不同意,名士有名士的打算,在他心裡,孫策還是成不了事,也不是正統,好在孫策不是鬧心成怒的主,得不到王朗,得了虞翻,孫策也是很開心,對王朗還是很禮遇的。

王朗打仗不行,但是名氣還是早就混出來的,有幾把刷子,曹丞相知道了,自然不會放過招攬才的機會,還怕便宜了他孫策呢,以朝廷名義徵召王朗入朝。

孫策也就是在這一年對於漢廷開始進貢,對於漢廷,還是很尊重的,王朗既然不肯依附,孫策也不強留。

因為戰亂,道路不痛,王朗從曲阿出發,輾轉數年,才到許都,看到這個,還是被嚇一跳,從現在的徐州丹陽到河南許昌,走了幾年,王朗真有耐心和毅力。

到了許都後,王朗先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後來就一路高升,直到做到曹魏三公。

而另一位華歆的經歷跟王朗很像。

華歆也是被孫策打敗的,只是華歆還不如王朗,仗都沒有打,就投降了,王朗是會稽郡太守,華歆當時為豫章郡太守,都屬江東六郡,在孫策擴展範圍之內,這也不怪華歆,整個江東都不是他孫策的對手,何況,他華歆非常有自知之明,自知打仗非其所長,所以虞翻一來勸降,馬上投降,成就了孫策平定江東六郡的功業。

華歆投降後,被孫策奉為上賓,如此有眼裡勁兒,得讓他為後來投降之人做個表率,而且他華歆也是名士啊!

但是華歆離開,是在孫策死後,曹丞相的眼睛,即使在官渡鏖戰的時候,也不會忘記盯著南方的人才,曹操在官渡上書獻帝,請召華歆至許昌任職。

孫權不想讓華歆走,華歆巧言能辯,說他去了,可以幫助孫權結好曹操,孫權才答應。

可沒想到,華歆在江東混的人緣不錯,走的時候,送行的有千餘人,贈了他數百金,華歆是個聰明人,以路途遙遠,懷璧其罪,又退了回去,留下了好名聲。

從離開江東的情形對比來看,看來華歆比王朗的水平高。

華歆到許都後,被授任為議郎,兼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為尚書令,這時候的就可以看到華歆還是有水平的,最後做到曹魏三公。

二人幾乎走的一樣的道路,被孫策擊敗,同時從江東之地被徵召,雖然有孫策這樣的人生意外機會,但是自身才華滿滿,才是二人成功的根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三)

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一)孫策是如何平定江東的?(二)6 趕走劉繇,占據吳郡。已經在袁術手下隱忍了四年的孫策,終於可以展翅翱翔,一飛沖天了。孫策軍先是突破了劉繇的長江防線,率部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