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NO,你被《三國演義》忽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創建者劉備病死後,他的兒子、十七歲的劉禪被扶上了皇位,這位蜀漢後主為人懦弱愚鈍,不思治國理政,諸葛亮等輔佐他的老臣們只好干著急。

眼看著蜀國朝政腐敗、江河日下,最終兵敗國亡,落得寄人籬下、苟且偷生的下場。

自從裴松之注《三國志》說到劉禪是「凡下之主」,又經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加以藝術的虛構和渲染之後,劉禪在人們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對庸人的戲稱。

事實果真如此嗎?征之史乘,許多人認為並非如此。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注載有劉玄德敕劉禪遺詔,詔曰: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諸葛亮並非阿諛逢迎大臣,劉禪亦非喜以虛辭譽兒之主。

他們說劉禪的「智量」「甚大」,總該不是自欺欺人吧。

事實上也是這樣。

劉禪從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稱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

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

其實,排一排時間表,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

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皇帝,似難以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

諸葛亮在時五出祁山,他死之後姜維又屢伐中原,這樣一次又一次勞師動眾地伐魏,都是經過劉禪首肯的。

這說明劉禪並不滿足於偏安巴蜀,而有統一天下之志,並非希求苟安的庸懦之君。

持不同意見的人認為,劉禪之所以在位時間這樣長,主要是因早年得福於諸葛亮的全力扶持,後來由諸葛亮的輔政大臣蔣琬、費禕等,也稱得上是赤膽忠心的賢相。

由於他們盡心盡力地治理國政,才使劉禪當了這麼多年的安樂王。

其實劉備臨終前就表示對這位寶貝兒子很不放心,一再拜託諸葛亮,並有言在先,如實在扶不起,不妨取而代之。

這足見劉備眼中,劉禪不會有多麼大的出息。

要不然,裴松之所注的《三國志》中,也稱他不過是一位「凡下之主」。

在用人問題上有人認為劉禪不識好歹,昏庸之至。

他寵信宦官黃皓就是突出的一例。

黃專權自恣,只是善於鑽營逢迎。

投劉禪所好,便扶搖直上,不斷升遷,最後讓他完全控制了朝政;而侍中董允為人正直,對黃皓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抵制,劉禪卻不賞識,長期得不到升遷;他的弟弟劉永對黃皓這祥胡作非為,參與政事,極為不滿,竟被流放到外地做官,十餘年不得相見。

相反,有人認為劉禪的突出才幹表現在用人問題上。

他能用賢勿疑,善始善終。

劉禪先後使用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等賢相治國,信任不疑。

尤其對諸葛亮的信用更是達到生死不渝的程度。

他的父親劉備三請諸葛亮,自稱如魚得水,但臨終時卻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對他仍有猜忌之心,而劉禪的胸襟卻較乃父闊大。

他當政之初,「政語無巨細,咸決於亮」,毫不疑忌。

諸葛亮死後,安漢將軍李邀上書,援引歷史上呂祿、霍禹等功高震主,終至反叛的史實,含沙射影地詆毀諸葛亮「身杖強兵,狼傾虎視」,惡毒地挑撥說諸葛亮之死使「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他滿以為這樣做可以迎合君主忌權臣的心理。

誰知劉禪讀疏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李邈下獄處死。

劉禪這樣做是難能可貴的,在封建帝王中亦罕見其儔,無怪乎《三國志集解》評論此事時稱:「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劉禪招撫遠人,亦頗有術數。

夏侯霸因受曹爽的株連而逃亡入蜀。

其父夏侯淵曾為蜀將黃忠所殺。

劉禪在親自接見夏侯霸後,為了與之攀親戚、拉關係,指著自己的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

」夏侯霸之從妹為張飛之妻,所生女為劉禪皇后,故有此說。

然後,對夏侯霸「厚加爵寵」,使用了一套懷柔拉攏的做法,非深有城府者是難以做到的,後人對此評曰:「後主能作此語,亦復非常。

劉禪降魏後,被遷往洛陽封為安樂公。

一次司馬昭與他一起宴飲,為他表演蜀地歌舞,隨從們都觸景生情,無限感傷,劉禪卻依然喜笑自若。

後來司馬昭又間他:「頗思蜀否?」劉禪竟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對此,絕大多數論者認為,劉禪圖吃喝玩樂,心甘情願地當「亡國奴」,無恥和昏庸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據《漢晉春秋》記載,當年司馬昭聽後都直搖頭,他對同僚們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持新觀點的人認為,劉禪的這段精彩表演,正說明他的智量過人。

司馬氏之陰險毒辣是路人皆知。

劉禪降魏後,作為亡國之君、階下之囚,身家性命都操縱在別人手中,欲想保全殊非易事。

他之所以用「此間樂,不思蜀」來回答司馬昭「頗思蜀否」的詢問,與其說是出於糊塗與昏庸,不如說是故作痴呆的韜略之計,是一種計謀和策略,企圖以此來故意麻痹司馬氏,讓他掉以輕心,從而保全自身。

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在表面庸懦、麻木的背後,潛藏著狡智和機謀。

它瞞過古往今來多少人。

不過也有人看出了其中奧妙,周壽昌便是一個。

他在《三國志集解》中評論劉禪的這番良苦用心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劉禪晚年寵信宦官黃皓,這無疑是不對的。

但導致這一錯誤的原因卻不是由於平庸,而是由於自以為是。

姜維曾向他啟奏黃皓恣擅,他說:「皓趨走小臣耳……何足介意。

」有才智的君主比平庸的君主更易犯過於自信的毛病,這是不能作為判定庸主的標準的。

綜上所述,「扶不起的阿斗」作為民諺約定俗成,無可厚非,但以之來評價劉禪這個歷史人物似乎是欠妥當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劉禪是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在位52年,享年70歲。劉禪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君主的,並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你看他在位52年就知道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能在君主這個位子上坐52年,說了任誰...

阿斗真的是弱智真的扶不起嗎?

劉禪,蜀漢後主,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禪幼年時多遭難,但是幸得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入蜀後,劉禪被立為太子。在位四十二年。但是歷史上對劉禪的爭議頗多。例如說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阿斗在諸葛亮的...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