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國良將,如若劉備帶領他出征,東吳必定元氣大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曹操占據長江以北,劉備守在蜀中,孫權盤踞在江南之地。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隨即曹丕稱帝,建立魏國;劉備也不甘人後,在進位漢中王之後,建立蜀國,自己稱帝。

而東吳孫權卻一直都沒有任何的動作,靜靜的看其他兩位折騰。

但就在二年間,發生了讓劉備極為氣憤的事情,在蜀與魏戰爭期間,孫權差遣呂蒙偷襲了荊州,致使關羽戰死。

在演義中記載,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感情深厚。

雖然在正史中,並沒有對桃園三結義的記載,但關羽與劉備也已經共同打拚許久,情義自然深厚。

但孫權的偷襲讓關羽猝不及防,也讓劉備萬萬沒有想到,這也正好給了劉備一個機會,攻打東吳,擴大領土版圖。

此時,蜀國的綜合實力是要略強於東吳的,雖然丟失了荊州,但劉備也收下了上庸三郡,可以說有增有減。

關羽死後一年,劉備開始舉兵進攻東吳,但是劉備卻準備的並不完善,因為他缺少一名主力大將。

此去東征劉備並不是沒有帶將領兵,而是這些人都不足以擔任統帥。

仔細來看,劉備的選將則是張南(前鋒部隊)、馮習(大督)、趙融、廖淳等為別督、吳班、陳氏等人。

此時蜀國並不是沒有良將可以挑選,有一個人如果劉備若是帶著他,那麼即使不破東吳,也可以使東吳元氣大傷,這個人就是魏延。

魏延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數次北伐中都擔任主帥,可以說有勇有謀,而如果出征東吳,把趙雲調回去守在漢中,帶領魏延出戰東吳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魏延曾在諸葛亮北伐中,獻出「子午谷奇謀」,但諸葛亮認為此計風險太大,而當時蜀國已經容不得一點閃失,便放棄了魏延獻出的奇謀,雖然放棄,但諸葛亮也稱讚這是條好的計謀。

而在劉備攻打東吳時,以陸遜為首的東吳士兵以防守之勢來對抗劉備,用來消滅劉備的士氣,而這種狀態逐漸就持續的半年的時間造成了沒有仗可以打。

這樣下來東吳是沒問題的,本來就是自己家啊,但是劉備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而真正讓劉備出現問題的地方在安營紮寨上,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劉備的軍隊在密林之中紮寨,如用火攻便可輕巧取勝,劉備此舉是在自取滅亡。

而如果當初帶領魏延出戰,可能就不會形成後期的局面,而劉備應該會推遲白帝城託孤的時間。

參考文獻:《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猛將都有哪些

呂布呂布(?-198),字奉先,漢族,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呂布善弓馬騎射,臂力過人,被喻為堪比西漢名將李廣,同樣有「飛將」的美譽。在民間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說法。呂布因其勇武被...

魏延必須死,看諸葛亮的兩大缺點就知道了

劉備最信任的武將有三位:關羽,張飛,魏延。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拜把子兄弟,信任自然不用說,魏延可是劉備得荊州後主動投降的(據說還是殺死自己的主公獻城投降),劉備卻還是這麼信任魏延,(可以從劉備攻...

關羽為什麼必須死?有一種猜測出乎意料之外

關羽之死,是一條分界線,揭開了後三國序幕。但是回想前後事件,卻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細節,比如關羽為什麼倉促北上?比如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公元219年,關羽孤軍北上奪取了樊城,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曹...

關羽之死,是不是魏蜀吳聯合造成的?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關羽之死不僅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哀嘆,更成為蜀漢乃至三國劇情的轉折點。雖然荊州之失,關羽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但是,荊州這麼重要的地理位置,確實不是那麼好防守的。而且,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