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必須死,看諸葛亮的兩大缺點就知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最信任的武將有三位:關羽,張飛,魏延。

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拜把子兄弟,信任自然不用說,魏延可是劉備得荊州後主動投降的(據說還是殺死自己的主公獻城投降),劉備卻還是這麼信任魏延,(可以從劉備攻取漢中後用魏延守而棄張飛)。

這可足見魏延自身實力。

而魏延也很重視這份信任,不僅幫助劉備東征西討,全力防守漢中,還為自己主公的夢想奮鬥終身。

可以說魏延完全是全心全意效忠劉備,效忠蜀漢。

只可惜這麼一個大忠臣。

最後卻落得個身敗名裂,未能像趙雲等壽終正寢。

造成這點原因,就是緣於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小心眼和想太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解其中緣由。

先談談諸葛亮的缺點:無論在演義里還是在史書上。

諸葛亮可以算是最厲害的書生,書生一般都有一種傲氣(通俗講叫小心眼)諸葛亮他也有,這點可以從劉備去東吳相親中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劉備去東吳後,將荊州事務全權交由諸葛亮打理,可這劉備去東吳好久沒回來,劉備的兄弟將關羽張飛以為諸葛亮設計加害劉備,準備發動兵變,殺害諸葛亮。

恰好此時劉備回來了,阻止了這場兵變。

諸葛亮聽說這件事後,心裡滿是委屈。

然後準備棄掉官印繼續歸隱隆中。

這一點足見諸葛亮有種小心眼的缺陷。

還有一個故事證明諸葛亮另外一個缺點:當劉備攻下漢中後,法正等人力勸劉備晉位漢中王,諸葛亮在一旁是憂心忡忡。

心中不知道想了多少,法正的才能堪比郭嘉、諸葛亮。

難道他支持劉備當漢中王沒有考慮過厲害關係嗎?所以足見諸葛亮想的太多

再看看魏延: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當時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諸葛亮不但沒有採納,反而還訓斥一番,說魏延太過激進,想致蜀軍於死地。

魏延當即心裡就很不痛快,但苦於諸葛亮是領導,也就忍讓了。

而魏延這個忍讓只是短暫性的,後面他又反覆多次提自己的子午谷奇謀,還大肆宣揚諸葛亮不聽自己的建議,有種自視清高。

尤其是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魏延還在抱怨。

諸葛亮也開始懷恨在心了。

這件事情開始真正為魏延的死埋下了伏筆。

所以當諸葛亮死之前,心裡的兩個缺點又發作了,他在想魏延這個人有污點。

這點從魏延最初是在曹魏集團效力,因為不受重視而反曹,來到劉備帳下效力可以看出。

他怕他死後整個蜀國沒有人能管得了魏延這個刺頭了。

魏延的存在給蜀國帶來嚴重的不穩定因素,說嚴重點,有可能顛覆蜀國。

再加上魏延一直反對自己的北伐路線,讓自己蒙羞,可見魏延的死在諸葛亮心中早有定奪。

諸葛亮之所以不在生前殺魏延,是因為當時他主持的北伐需要這樣的猛將,而且諸葛亮覺得他能震住魏延,所以確切的說他沒有想太多。

只可惜了一代名將。

魏延的死是真悲劇的。

小編結束語:名將的隕落歸根結底還是太過耿直。

(喜歡小編的文章請點讚吧,順便關注下小編,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是魏延,我沒有反骨,我為自己代言!

三國歷史留下了很多疑案,子午谷奇謀就是其中爭議頗大的一個,它是由諸葛亮麾下的魏延提出來的,可惜沒有被採納,成為眾多諸葛粉的遺憾,如果當初諸葛亮採納了這個計謀,指不定諸葛亮就不用六出祁山了,早就把...

三國死的最慘的十大能臣名將

成書與明代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數十載的征戰殺伐被羅貫中演繹得精彩紛呈,其中許多典故婦孺皆知,能臣名將更讓人耳熟能詳。本文為讀者總結出十位在三國中結局悲慘的將帥。第10名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