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總愛哭鼻子,老羅為啥要給劉備這樣的人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說對付男人,女人有三寶:一哭二鬧三上吊。
哭不僅是武器,美人哭起來更是有一番嬌柔之美,叫梨花帶雨。
但同樣的情形如果換成男人,那就是「別有一番滋味」了。
自古以來,對男人的要求便是,男兒有淚不輕彈。
不過,這一定律卻在三國演義里失效了。
書中的天字號頭牌劉備以哭聞名,從第一回出場到第八十五回謝幕,一共哭了三十多次。
怪不得民間有句俗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羅貫中為什麼總要突出劉備愛哭,難道是他的惡趣味?
1.哭是因為仁
在劉備的哭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攜民渡江的那一場。
曹操率軍攻打荊州,恰好劉表死了,他的小兒子劉琮隨即即位,然而卻直接投降了。
駐紮在新野的劉備得知後大驚失色,只得逃往樊城。
曹操其後又率八路大軍來攻。
劉備只得再一次棄城,城中的百姓因為感恩劉皇叔,所以願意一道追隨劉備。
網絡配圖
渡江的過程中,百姓哭聲不絕,多有損傷,劉備在船上看了,「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劫,吾何生哉!』。
」
來到襄陽後,卻被劉琮拒之門外,劉備不忍大動干戈所以放棄攻城,再次出發前往江陵。
路過劉表的墳墓時,大哭:「辱弟備無德無才,負兄寄託之重,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干。
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
」本文為趣歷史原創,未經趣歷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這時候哨馬來報,曹操大軍已經占領了樊城,馬上就能渡江追趕。
眾人紛紛勸劉備暫棄百姓,快速逃往江陵。
劉備的回答是「玄德泣曰」。
曹軍很快追來,劉備大敗,突出包圍後身邊只剩下幾百人,於是再一次「玄德大哭」。
後來趙雲長坂坡前七進七出,救出阿斗,與劉備會和,「劉備亦泣」。
僅這一場逃亡戲,劉備就多次痛哭,而這一切都起源於百姓。
因為如果不是為了百姓安危著想,劉備不會率領百姓逃亡。
或者當得知有追兵快來時,他如果直接棄百姓而走,那麼就不會被曹軍打的損失慘重,也就不會有後續的眼淚。
所以劉備的哭,起因於他愛民如子,不忍百姓受苦受難。
這種品德,儒家稱為「仁」,它是君王的最高德行。
羅貫中寫劉備,給他定的基調就是「仁」,它是全書的主旋律。
這個字貫穿劉備的一生,他所有的行為、語言都有符合這一標準。
在小說里,除了別人的誇讚,羅貫中重點是用哭這個細節來表現劉備的仁。
因為哭是一個人的真情流露,為百姓而哭說明他是把百姓真正放在心裡,所以這眼淚不但沒有讓人覺得他懦弱,反而由於體現了仁愛之心,讓人對他倍加尊敬。
而且,劉備的哭也使他形象更飽滿,有血有肉真性情。
這無疑讓他更親民了,成了平民式的帝王,受人愛戴。
網絡配圖
2.劉備愛哭嗎
歷史上的劉備愛不愛哭,這個不得而知,因為沒有記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真實的劉備並不同於羅貫中通過哭來塑造出來的文弱,他性格中有火爆的一面。
我們知道,三國中以直性子、爆脾氣聞名的是張飛,被稱為莽撞人。
他的熱血事跡之一便是怒鞭督郵。
話說黃巾之亂平息後,劉備雖然立下大功,但因為沒有行賄宦官,所以只得了一個縣尉官職,大概相當於派出所所長。
不久後,督郵來訪。
他奉命來檢查這些因為軍功而升職當官的,看看裡面是不是有假冒偽劣產品。
劉備由於不肯向督郵行賄,惹惱了對方,他便試圖設計免掉劉備職務。
這情形被喝酒後的張飛得知,大怒之下便把督郵綁了起了,怒鞭數百下。
督郵於是哭求饒命,愛心泛濫的劉備便放了他,之後棄官離開。
三國演義拿手的技藝便是張冠李戴。
怒鞭督郵這事真實發生過,但主角卻是劉備。
朝廷下令篩選淘汰一批靠軍功當官的人,劉備應該是其中被遣返的一員。
當督郵奉命前來時,劉備得知了被遣散的消息,便想求見督郵。
本文為趣歷史原創,未經趣歷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世無雙」者非趙雲,某張姓魏將大呼「剽竊無恥」
文/元芹「子龍,子龍,世無雙!」但凡看過94版《三國演義》,誰都忘不了這首熱血沸騰的插曲。長板一役,將趙雲義薄雲天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而其衍生出的諸多情節,如「甘氏跳井」「摔阿斗」,更是把劉備...
從劉備攜民渡江這一段故事來看,真實的劉備究竟是仁義還是奸詐?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劉備為避曹軍攜新野樊城之民奔逃。但是到後來,這一段便引發了後人對劉備為仁君一說的質疑。到了近代,更是有了魯迅之「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一說。從實際出發,劉備究竟是仁義還...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鞭督郵」的主角由劉備改成張飛?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揚揚幾十萬字的鴻篇巨著中創造一大批影響極大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重要人物都擁有知名度極高的經典故事。比如張飛就有怒鞭督郵、三英戰呂布、當陽橋獨退百萬兵、義釋嚴顏...
當三國遇上水滸,李逵和張飛的形象塑造全面對比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第一部可供案頭閱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我國歷史小說創作的楷模,為歷史小說的出現提供了典範。「老不讀《三國》」,因為...
與曹軍交戰慘敗,劉備「帶百姓逃命」的真實目的?
有人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只是感激。而帶百姓逃亡患難見真義,才是諸葛亮死心塌地追隨劉備的根本原因。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在隨時會被曹操追兵殲滅的情況下,堅持帶百姓一起逃亡日行十里。最終慘敗的事情。
三國往事:諸葛亮為何火燒新野
江東孫權得到周瑜、魯肅等人才的輔助,勢力進一步擴大,江中竟有戰船七千餘艘。孫權拜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水陸軍馬。 曹操破袁紹後,命孫權送一兒子到許昌為人質。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召周瑜、張昭商議。周瑜認...
趣評《三國演義》:劉備攜民渡江,實則害人利己
今天要說的還是劉備攜民渡江的故事,也可是說是一場人為的事故。只少有許多人認為,劉備的攜民渡江,是挾民渡江。新野的老姓並非自願跟著他逃生,只少是不是全部自願的。這樣說並不是憑空亂說的,我們來分析下下。
歷史上的劉備真的很「弱雞」嗎?
按照易中天的說法,歷史人物往往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文學形象,尤其是通俗文學形象會極大地影響一個歷史人物的民間形象。劉備就是如此,大多數人眼中的劉備正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喜歡...
劉備攜民渡江的真相!諸葛亮無計可施,曹操譏笑說:自食其果!
荊州九郡,新野只是一個小縣城,湊不出十萬民眾。《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火燒新野退曹軍,劉備無奈打算將數萬百姓遷入樊城,隨後曹操八路大軍掩攻樊城,劉備問計諸葛,諸葛亮說: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關羽只服他,曹操忌憚他,名聲卻被羅貫中給玩壞了
《三國演義》的作者努力想把劉備寫成寬厚仁愛的一代明君,但是過猶不及,劉備的形象忠厚善良得不真實,連魯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評價他是「仁厚而近偽」。民間也流傳著「劉備摔孩子—邀買人心」的歇後語,把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