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借刀殺孟達的背後,曹操的無奈只有他能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隨著《三國機密》的熱映,三國歷史又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加上之前的《軍師聯盟》,三國話題總是讓人津津樂道。
很多人印象里,三國歷史就是魏蜀吳的爾虞我詐。
但國家之間的鬥爭,更是特定環境下,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
前面我們說過諸葛亮的《隆中對》,今天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諸葛亮的內心想法,看看權力衝突背後的邏輯。
諸葛亮的算計
諸葛亮北伐曹魏時,第一次跟司馬懿過招,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叫孟達。
孟達,原本是蜀漢這邊的將領,在劉備過世時,犯過嚴重的政治錯誤,就反叛投奔了曹魏。
在曹魏這邊,當時的領導已經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重用孟達,讓他鎮守魏蜀兩國的重要通道。
第一次北伐時,劉備和曹丕都死了,孟達在曹魏這邊混得也不太好,就想著回到蜀國那邊謀生。
這個時候孟達就通過一些渠道聯繫上諸葛亮。
諸葛亮很高興,多次寫信勸孟達回來,還讓孟達的老朋友李嚴寫信給孟達。
李嚴也告訴孟達,回來一定會得到重用,孟達就決心回到蜀國。
既然要回歸,就得為蜀國做點事,孟達就想著先做內應,配合諸葛亮北伐。
沒想到,就在孟達做好準備時,諸葛亮把孟達要反叛的消息,泄露給了魏國。
魏國這邊司馬懿早就對孟達不放心,立馬出兵,十六天就把孟達擊潰並斬首。
以前說到這一段,都會說是諸葛亮厭惡孟達的反覆無常,這確實是原因之一,但更深層的原因,是蜀漢內部的矛盾。
蜀漢的矛盾關鍵,就是主客矛盾。
入蜀之前,劉備手下這群人,都是中原人和荊州人,沒有一個是蜀中人士。
所以包括劉備自己,是憑著武力征服四川,實際上就是客人。
而真正的主人,是劉璋留下的舊臣,這些人很多是四川的世家大族,屬於地頭蛇。
劉備集團是統治者,但人數少,而蜀漢舊臣人數多,又出身高,兩邊相處起來矛盾不斷。
劉備當政時,既要用四川人幫他統治蜀地,又要用舊部制衡這些地頭蛇。
所以劉備在託孤時,就安排諸葛亮和李嚴兩個派系的領導,維繫平衡。
但李嚴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諸葛亮北伐之際,分兵江州,跟諸葛亮唱對台戲。
諸葛亮要是不能擺平李嚴,很多舊臣就會投奔李嚴,這樣蜀漢的政權就岌岌可危。
現在孟達又來這麼一出,要是讓他回到蜀漢,李嚴那邊就增加了一員猛將,諸葛亮就更控制不住局面。
不過諸葛亮畢竟是聰明人,利用孟達回歸這件事,做了兩手準備。
先是把李嚴調回到自己的身邊,方便自己控制。
李嚴想到孟達回歸能幫自己壓制諸葛亮,就放鬆警惕,接受諸葛亮的調遣。
接著諸葛亮又把孟達反叛的消息透露給魏國,然後就看著司馬懿收拾孟達,李嚴的外援就沒了。
過了兩年,諸葛亮把其他問題解決之後,終於把蜀漢的新舊部整合到一塊,大家同穿一條褲子,聽從諸葛亮的安排。
別覺得諸葛亮腹黑,這是當時情形所迫,人性使然。
曹操的手段
我們再來看,當時三國時期的權力關係。
出身高貴的壟斷著各種官職和輿論,占據道德制高點。
但天下大亂,光能說不行,還得會做。
會做事的人,很多都不是士族,他們有能力,卻被士族看不起,就會出現各種矛盾。
諸葛亮和李嚴pk的過程,其實也是寒族和世族的對抗。
外來的客人,沒有根基,一定不會被世族看得起。
再來看河北雙雄,曹操和袁紹,這就是《三國機密》的故事主線。
袁紹家族,四代三公,是士族的絕對領袖。
而曹操,是宦官的後代,所以袁紹這類人是看不起曹操的。
曹操曾經想加入士族,但是士族就是不陪他玩。
曹操在士族得不到支持,只好從平民那裡尋找支持,以此作為基礎來跟士族斗。
曹操在青州平了黃巾起義之後,將這些人收編為青州兵,這就成了曹操稱霸的資本。
後面在發展的過程中,曹操又把袁術、袁紹、孔融等人給端了,充分彰顯了自己的權威。
所以他才得意地說出:若沒有我,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為了防止有人顛覆他的政權,曹操不斷打壓士族,打壓士族就得選拔平民人才來幫助自己。
在亂世里,只要有本事,即使你出身低微,也會得到重用。
曹操用這樣的觀念,打破了士族和寒族的界限。
不過後來曹操一死,曹丕就很難控制住這樣的局面,青州兵也不再聽從曹魏的指揮。
加上曹丕又是篡位,很難以德服人,這種情形之下,曹丕只好對士族讓步。
曹丕把任命官員變成「九品中正制」,士族的權力出現大回潮。
誰都擋不住歷史的潮流
不止是曹魏,蜀漢和東吳也有這樣的問題,士族和寒族衝突攪和在一塊。
諸葛亮解決了孟達和李嚴之後,開始以嚴刑峻法治蜀,打擊蜀中士族,組織力量北伐。
對諸葛亮來說,北伐是迫不得已,不然蜀漢的統治正當性就說不通,而且蜀漢的士族又不願意把資源浪費在諸葛亮的北伐上。
等到諸葛亮去世,繼任者沒有諸葛亮的威望,自然北伐的事業就失敗了。
而曹魏這邊,曹丕讓士族重新站穩腳跟之後,士族就開始搞事。
他們覺得曹家根本不配當領導人,所以過了兩代人,司馬家又把曹家的位置給篡了。
司馬家是士族的領袖,這又延續了士族把持政權的傳統。
而無論曹操還是諸葛亮,利用寒族對抗士族的措施,隨著他們的離去,煙消雲散。
這就是三國時期權力爭奪背後的邏輯,士族和寒族的pk,笑到最後還是士族。
這個結,需要等到很多年後的安史之亂,才被終結,這已經是後話。
三國最「陰」的人,害死關羽三易其主,後被諸葛亮司馬懿聯手玩死
很多時候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足以改變歷史的走向,當時就有這樣的一個人,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感到陌生,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衛瓘實在沒有什麼名氣,然而栽在他手底下的大人物數不勝數,三國後期魏國名將鄧...
司馬懿第一戰,就直接發動閃電戰擊殺敵將,堪稱經典
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其中被諸葛亮北伐期間戲耍多次的司馬懿,在那個時期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上方谷」,「空城計」,「諸葛妝神」,「木牛流馬」等關於他的典故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但歷史上的司馬...
司馬懿明明贏了諸葛亮,為什麼還沒有諸葛亮名氣大?
首先,從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仕途經歷來看。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時,劉備正處在人生的低谷,寄人籬下,居無定所。除了關張趙三將能上的了台面之外,可謂一無所有。所以諸葛亮幾乎一出山就得到重用,劉備甚至「唯...
三國史上堪比呂布的反覆小人,同時背叛魏、蜀兩國
說起三國時代反覆無常的小人,大家首先想到了是呂布。其實,三國時還有一人,反覆無常的程度不亞於呂布。此人就是先背叛蜀國、又背叛魏國的將領孟達。孟達本是關中人,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與同鄉法正一起來到...
三國之戰,為何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治理的蜀漢是最先滅亡的?
隨著《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和《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兩部大劇的熱播,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司馬懿和諸葛亮,刷新了對於三國時期各個名仕的認知,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一下為何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治理的...
盤點影響三國走勢的重要事件
1、黃巾軍起義 光武帝重建漢朝依靠的是豪強勢力,他曾有意削弱,沒有成功,為東漢末年的割據遺留隱患。東漢中後期,宦官、外戚相繼專政的時期,吏治腐敗。漢靈帝時期,積怨已久的矛盾徹底爆發。黨錮之爭導致...
蜀漢第一個被滅,都因為諸葛亮的一個天大錯誤
在三國時期,蜀漢曾經一度兵強馬壯,打的曹操都沒有還手之力,而且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斷的北伐更是對曹魏形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卻是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這一切都源自諸葛亮的一個失誤,或...
三國中的謀士一個比一個厲害,後三個聯合在一起天下無敵
第十名 姜維整個三國中,文武雙全的人沒有幾個,姜維可算得上其中一個。他是蜀漢的謀士,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
曹丕拋棄了曹操的四項重要政策,最終導致曹魏滅亡
說到曹魏的滅亡,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過錯。作為魏國第一個皇帝,他改變了曹操的四大基本政策,最終導致了曹魏被司馬氏篡權。1、曹操限制士族,曹丕過分信任士族士族是東漢中期以後興起的一股強大勢力。在漢末...
三國唯一的草根猛將,被曹操拋棄諸葛亮重用,一戰延續蜀漢近20年
此人是三國唯一的草根猛將,被曹操拋棄諸葛亮重用,一戰延續蜀漢22年眾所周知,通過對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研讀,我們了解到了在那個鐵馬金戈、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湧現出了太多太多不世出的千古名將...
三分歸晉,士族笑到了最後——曹魏篇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魏王太子曹丕繼承王位,同年十月逼漢獻帝禪位,建立了魏國。當了六年皇帝後於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去世,享年四十歲。曹丕去世後四十五年,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退位...
三國中專坑虎父的犬子,劉禪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死後便宜了司馬懿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上陣父子兵」,這都是說厲害的父親往往能培養出厲害的兒子。三國中也湧現出了像孫堅、孫策、孫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最強父子檔,但也有很多「虎父犬子」檔,因為兒子不爭氣葬...
三國歷史人物,識勢而出的司馬懿
在我們看來,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反面人物,普遍給人的感覺是,司馬懿陰險狡詐,城府極深,難以揣摩,後篡取了曹魏的政權,為後代子孫建立西晉奠定了基礎。最終263年,兒子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蜀國第一個滅亡,只因諸葛亮犯下一個天大的錯誤!
三國初期,蜀國的實力確實較弱。但隨著不斷的發展,蜀國逐漸兵強馬壯。甚至雄踞北方的曹操都很害怕,劉備白帝城死後,蜀國的重擔就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一系列的北伐,也讓曹魏集團深感威脅。可在諸葛亮去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