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頭疼、司馬懿忌憚,這人究竟何德何能?卻離奇膝蓋中箭而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中後期的時候,當年叱詫風雲的五虎上將基本都死的死老的老,僅剩趙雲和魏延還拿得出手;而吳國也好不到哪裡去,似乎吳國沒有幾個長壽的大將;而魏國相對人才多一點,有一個很好的起承轉折。
當時若論天下第一大將,非張郃莫屬;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
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
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
後屯陳倉。
早年的張郃相對於另外四個「五子良將」來說還是比較尷尬的,可以說是墊底的,畢竟張遼、徐晃、樂進、于禁幾人要麼獨立領軍,要麼鎮守一方大將;而張郃還是一直擔任副將,直到夏侯淵死後,才有機會展示自己。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讓諸葛亮頭痛不已,司馬懿更是忌憚他的能力和軍中威信,欲除之而後快。
張郃為人心思細密,他精通曆算,又擅長戰場規劃與謀略,在多次作戰前必會分析敵我軍勢,然後再作詳盡的謀略。
在多次戰役中顯示張郃並不只是武將一個,而張郃更能稱得上儒將。
例如在袁曹的官渡大戰、蜀魏的漢中戰、定軍山之戰都薦舉出不少計謀,又或是破謀等例如黃忠的「反客為主」之計、諸葛亮的「埋伏計」和算出蜀軍急攻陳倉的糧數等。
可見張郃的智謀並非池中物。
雖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基於「擁劉反曹」的思想,在前期更是將張郃描寫的無勇無謀,但小說終究是小說,無法掩蓋歷史真相。
因而後期,將張郃英勇無比的形象突出描寫,在九十九回中被諸葛亮圍攻,一人拍馬舞槍,衝出重圍,在萬軍之中往來衝突,再在亂軍中救出副將戴陵,連諸葛亮都稱譽他勇武過人,更視其為蜀中之害,可見張郃為智勇雙全的魏國名將。
張郃一生戰功赫赫,如果不是張遼有逍遙津一役威震天下,或許憑張頜一生的戰績,列如五子良將老大也毫不為過。
張郃有一點,就是穩,特別穩,所以張郃沒有張遼的「威震逍遙津」那般輝煌戰績,但也沒有于禁那般被「水淹七軍」;張郃是一員真正的大帥之才!
可正是因為張頜有如此才能,所以才被曹操所忌憚,終曹操一生,張郃都被打入冷宮,極少獨立領兵作戰發揮自己真實實力的機會,畢竟比作韓信,可是有兩重意思(曹操曾贊他是當代韓信)。
在曹丕繼位之後,張郃才被解放出來,縱觀張郃一生,極少有敗仗,可是張郃卻是一個悲劇,前半生被庸主和曹操壓制,後半生好不容易輝煌一下,卻又被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當時頂尖謀士聯合陰死,實乃可惜可嘆。
而諸葛亮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出祁山,卻被張郃攔腰砍斷:
《三國志·諸葛亮傳》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
《三國志·曹真傳》 :「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
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
《三國志·張郃傳》 :「諸葛亮出祁山。
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
」
諸葛亮都快哭了,沒辦法,這麼大的責任,只好讓可憐的馬謖當替罪羊了,其實馬謖更適合的是當幕後謀士,而不是將軍,諸葛亮非要讓這個「趙括」領兵,失敗後都不給機會就殺了,可惜可嘆,馬謖原本是很有機會成為繼法正之後蜀國的第二個謀主的。
但是如此一個英雄人物,卻被司馬懿算計,借諸葛亮之手來除掉,實在是可惜了。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詔命張郃統領眾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據《魏略》記載,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
諸葛亮都忌憚他三分,卻被歷史刻意遺忘
三國里最憋屈的將領是誰?無疑張郃就是其一。《三國演義》奉的是蜀漢正統,刻意突出諸葛亮。這樣一來,三國舞台上的次要角色變成主角,曹魏陣營整體被矮化,自然,張郃這樣的,就數不上了。《三國演義》中的...
諸葛亮的軍事藝術:正兵和奇謀並用
前言:估計很多人接觸諸葛亮這個名字,是從三國演義的故事開始的。義演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是智慧的象徵。或者我們曾經對他有過佩服崇拜之情。但當我們帶著這種崇拜的感情在網絡上尋求更多關於他人生的時...
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郃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