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第一名將當屬張郃!如此帥才中箭而亡,誰才是真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郃,三國時期一流名將。

此人出場很早,在袁曹相爭時就已經登場,一直到諸葛亮執政時代。

在《三國演義》中,說張郃後期,馬前無三合之將。

基本上就是一眨眼功夫,就將敵將砍死。

其實,歷史上的張郃絕非一勇之夫,而是一個帥才。

同時期的名將郭淮評價:

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


果然,張郃大破街亭,逼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歷史上曹魏指揮這一戰的,不是司馬懿,而是曹魏。

這樣一位名將,為何會戰死呢?《魏略》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路,歸軍勿追。

』宣王不聽。

郃不得已,遂進。

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通過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張郃知道諸葛亮會有戒備,也提出來「歸軍勿追」的意見,但由於司馬懿是主帥,他必須執行命令,因此中了埋伏,而且中的是山谷中的埋伏(乘高布伏)。

稍稍品味這段話,就可以明白潛台詞。

司馬懿為何要張郃執行這個必死的命令?就是要借刀殺人嘛!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除掉張郃呢?

魏明帝時期,曹操時期的魏國大將已經所剩不多,而能夠在謀略上和司馬懿比肩的也只有張郃一人。

在實戰經驗上,張郃更是勝司馬懿一籌,這就是司馬懿忌憚張郃的重要原因。

這種情況,魏國的君臣應該看得很清楚,而魏明帝也開始重視並使用張郃。

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明帝曹睿任命張郃為西路軍總指揮,張郃不負所望,在街亭打敗了馬謖,讓諸葛亮無功而返。

次年,諸葛亮再攻陳倉,魏明帝再召張郃到京師,並親自設宴招待,讓他出兵陳倉。

張郃知道諸葛亮糧草不足,但還是晝夜兼程趕往陳倉。

這說明,魏明帝隨時可以讓張郃獨當一面,張郃也有能力代替司馬懿成為魏國的前方統帥。

在和司馬懿共同作戰時,張郃對戰場形勢的看法往往更為準確。

尤其是在張郃死亡的這次戰爭中,張郃兩次的建議都沒有被司馬懿所採納,而事後證明,張郃的這些建議都是正確的。

尤其是,司馬懿此前一直在對吳作戰的前線,對於和蜀國、和諸葛亮作戰,他對戰場的情況以及對於對手的了解,並沒有張郃熟悉和深刻。

當魏國和吳國雙方進入相互自守的階段時,對於蜀國的戰事就會成為魏國的第一軍事要務,一個對蜀國知彼知己、屢有勝績的張郃,取代司馬懿是完全可能的。

司馬懿的才能,強項在於軍事謀略和行政能力,而張郃在這方面恰恰也表現出一定的傾向。

「郃雖武將而愛樂儒士」,就是說,張郃並不僅僅是一個只會上陣拼殺的武將。

而這時候的魏明帝,已經很重視張郃。

甚至已經出現,以張郃挾制司馬懿的用意。

以司馬懿之狼子野心,當然不能容忍一個威脅到自己的人存在。

於是,張郃必須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

近來看各衛視播出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裡面中的司馬懿一心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著想,甚至不顧自己的安慰去安慰天下人,可為何這曹魏的天下最後落他司馬家了,這可與曹丕以魏代漢如出一轍啊,我們都知...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只因錯殺了此人?

諸葛亮有著不為人知的失意和悲愴。在經歷了漫長的戰亂之後,諸葛亮輔佐劉備入蜀稱帝。由於蜀地在三國時期較為貧瘠,又因地形複雜等原因,只擁有羸弱的步兵,因此,長期受到北方有著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