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先後侍奉過三位不同的主公,均受重用,最後得以善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黃權(?—240年),字公衡。
巴西閬中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的別駕張松建議應該迎接劉備,使他討伐張魯。
黃權勸諫說:「左將軍劉備有驍勇聲名,現在請他來蜀,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愿;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則一國不能容下二位君王。
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穩,則主人就會有累卵之危了。
現在盡可守緊邊境,等待時局的穩定。
」劉璋不聽,派法正去迎接劉備,而將黃權外放為廣漢長。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開始進攻益州,派將領分別攻下郡縣,各郡縣都望風歸順,而黃權閉城堅守,等到劉璋投降,才去見劉備歸順。
劉備封黃權為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破張魯,張魯逃入巴中,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與臂膀。
」於是劉備以黃權為護軍,率領諸將進入巴中。
但張魯已經回到南鄭,投降於曹操。
之後劉備攻破杜濩、朴胡,攻殺夏侯淵,占領了漢中。
人們只知道攻取漢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謀略,卻不知道這些計謀都是黃權首先替劉備想出來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領益州牧,以黃權為治中從事。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準備征討東吳,黃權勸諫說:「吳人驃悍善戰,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為臣乞請您讓我為先頭部隊去試探敵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
」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而任他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劉備自己在江南前線。
章武二年(222年),東吳名將陸遜順長江流勢衝破蜀軍的包圍,蜀漢江南前線部隊大敗,劉備撤退。
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於魏國。
有關部門依照法規,上報要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
」於是仍像以前那樣對待他的家人。
魏文帝曹丕問黃權:「你放棄叛逆前來歸順,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黃權回答說:「我受過劉備的特殊恩寵,不能降吳,又無法歸還蜀漢,於是前來投降。
況且敗軍之將,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哪裡還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賞識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
從蜀國投降的人中有人說,劉備已經誅殺了黃權的家人。
黃權知道其言不真實,於是對曹丕說:「我與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
疑惑還未解,請等待之後的答案。
」沒有立即發喪,後來得到確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斷的一樣。
黃初四年(223年),劉備病逝,魏國群臣都相互慶賀,唯獨黃權無一絲笑意。
曹丕察覺到黃權有器量,想故意嚇嚇他,於是派人召見他。
黃權還在路上,前來催促的使者一個接一個,在道路上交錯奔馳,黃權的下屬官員、侍從都嚇得魂飛魄散,而黃權卻舉止自若。
後來,黃權領益州刺史,遷進河南。
司馬懿十分器重他,問黃權:「蜀中像您這樣的人有多少?」黃權笑著回答:「沒想到被您如此看重。
」司馬懿在給諸葛亮的書信中說:「黃公衡是個爽快人,經常從坐位上起身,讚嘆著談論你,這種談論總不離口。
」
景初三年(239年),黃權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始於黃權。
正始元年(240年),黃權去世,諡號景侯,兒子黃邕繼嗣。
黃權留在蜀中的兒子黃崇,任尚書郎,蜀漢滅亡時隨諸葛瞻戰死於綿竹。
魏明帝曹叡有一次問黃權:「天下三分鼎立,到底哪一處是正統?」黃權回答說:「這要驗證於天文。
往年有『熒惑守心』的跡象,結果文皇帝駕崩。
而吳、蜀二主都平安無事,這就是它的驗證。
」很巧妙的將這個敏感的話題回答了。
小說《三國演義》里,黃權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原為劉璋部將,因勸諫劉璋勿引劉備入蜀,而為劉璋所疏遠。
劉備攻打劉璋,黃權出謀劃策抵擋劉備。
等到益州平定,黃權閉門不降,劉備親自前往請他,黃權才歸降。
後來劉備稱帝,將征伐東吳,黃權勸諫,但劉備並不聽從。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黃權因吳兵隔斷在江北岸,欲歸無路,不得已而投降曹魏。
魏主曹丕大喜,遂拜黃權為鎮南將軍。
黃權堅辭不受。
兩易其主,卻一如既往受到器重
三國中,益州有一名士,喚叫黃權,剛開始侍奉劉璋,後來出仕劉備,最後在曹魏終老。可以說輾轉於三個勢力之間,兩次改換門庭。雖然變換門庭,但他都能得到劉備、曹丕的器重。而不管他在哪個勢力,他的身上烙下...
他是蜀國大將隨劉備伐吳不戰而降魏,而劉備卻還覺得對不起他
蜀漢章武元年秋天,劉備為報東吳偷襲荊州斬殺關羽之仇在登基不久便整頓兵馬大舉伐吳。這場戰爭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劉備冒然的伐吳的結果是被打的大敗,在這場戰爭中劉備損失了不少將軍。劉備損失的將...
此人是劉備錯失的最優秀人才,品德能力不亞於諸葛亮
在蜀漢內部,能力和德行能夠與諸葛亮匹敵的人,只有黃權一人。黃權曾經也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但由於劉備的一個致命錯誤,他永遠失去了這位人傑。黃權是蜀人,本來是益州牧劉璋的主簿。益州別駕張松勸說劉璋迎劉...
都知三國中呂布是三姓家奴,三國除呂布又一位「三姓家奴」,誰知
都知三國中呂布是三姓家奴,但三國還有一個和呂布相反的「三姓家奴」——黃權。 黃權侍過三君,一劉璋,二劉備,三曹操。黃權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在主子的心裡位置很高,而且不管是誰,對黃權都是正面評價...
他是西蜀的戰略大師,能力超孔明龐統可惜被逼投魏
說到三國中劉備的軍師們,人們立馬會想到諸葛亮,龐統,法正一幫大神。其實在西蜀,有一個牛人,其軍事才能以及戰略規劃能力絲毫不輸那些稱龍叫鳳的隊友們,甚至在幾位之上。卻因劉備對他的意見時聽時不聽,以...
他率軍背叛蜀漢投降曹魏,反而成為劉備一輩子最愧疚的人
一部三國史數十載,英雄能人輩出,留下無數耳熟能詳的故事。今人或敬其忠勇,或嘆其謀略,似乎都很嚮往那個年代。但亦感其生不逢時,或哀其一生無奈。回首這段歷史,縱然你是千里之駒,有著百般能耐,也得遇...
被諸葛亮光輝所掩蓋的蜀漢四大牛人,有一人被劉備拋棄後被迫降魏
肯定會有人說是費禕、蔣琬、董允和簡雍;但是在這裡想說不是,費禕、蔣琬、董允與諸葛亮合稱蜀漢四相,名氣還小麼?而簡雍的記載實在太少,似乎最大的功績也就是當間諜勸說劉璋投降而已,其實此時劉璋已經到了...
此人是蜀漢一員良將,武可安邦,文可治國,卻被劉備辜負了
熟讀中國古代歷史,從古至今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諺語:「巴出將, 蜀出相」。而巴蜀就是我們現如今的四川雲南地區。在漢朝時期,巴蜀之地還是一個文化發達地區,多出文士相才,也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少數民族偏...
三國志黃權傳,如何評價三國的蜀漢將領黃權?
黃權(?-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劉 備:①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②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司馬懿:
他一開始投降劉備後竟然叛至曹丕,劉備卻這樣評價他
昨天小編寫了蜀漢中期的大將王平,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三國前期的將領。他曾經因劉璋投降而加入劉備,因夷陵之戰戰敗後路斷絕被迫投降曹丕,即使從履歷上看不是一個良好形象,但事出有因,連劉備都原諒他並且不...
亂世中的無奈:兩個兒子,一個為蜀漢拋頭顱,一個為曹魏灑熱血
魏文帝黃初三年夏季,東吳大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八百里,打得蜀漢皇帝劉備大敗而走,狼狽不堪,只帶小部分人逃到白帝城。蜀漢損失了很多人馬,其中有一支負責監視曹魏動向的江北軍,被吳軍截斷退路,黃...
說點正史:蜀漢二十八臣以外的有趣之人
黃權(?-240年4月),字公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 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州牧劉璋召為主薄。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長。劉璋敗,才降劉備,被拜...
劉備手下一員名將,自己投降曹魏,兒子卻為蜀漢壯烈犧牲!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和曹魏、曹丕建立的曹魏,二者的關係可謂水火不相容。在劉備生前,和曹操展開了漢中之戰等多次較量。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聯合東吳,多次北伐曹...
黃權投降了曹丕,為什麼劉備說孤負黃權,黃權也相信劉備沒抓家人
黃權(?—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 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為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長。劉璋敗,才降劉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