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呂蒙勸周瑜自立,周瑜說一番話,呂蒙不解孫權卻懂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周瑜的巔峰之作,也是三國中影響意義最大的一次戰役。
赤壁之後,天下正式三足鼎立,致使東漢末年的亂世,又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然而此戰最後真正的受益者卻是劉備。
因為曹操在戰敗後,自然狼狽不堪的逃回了北方,但周瑜雖然打了大勝仗,處境卻沒有那麼樂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東吳在創建之初,立功最大的兩個人就是孫策和周瑜。
然而孫策卻不幸英年早逝,在臨終前,將並不穩定的東吳交給了年僅十八歲的周瑜,並留下臨終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此話看似是託孤遺言,實則是讓東吳的一文一武相互牽制,孫權坐享其成!
周瑜在得知孫策病逝後,急忙趕回了都城,當時的文武大臣及周邊各部落,都服周瑜,沒人服孫權。
周瑜在這樣的處境下,依然尊奉孫權為王,自己甘願為一武將。
周瑜此番胸襟,也令後人十分敬佩。
但周瑜雖然讓位給了孫權,孫權卻不放心周瑜,時時刻刻都提防這他。
直到後來曹操來犯,才使得孫權對周瑜暫時放下了戒備心,兩人同仇敵愾,共同抵禦曹操!
赤壁之戰後,周瑜大勝,軍中將士更加佩服周瑜。
尤其是被周瑜一手提拔起來的呂蒙,更是在戰後拍馬屁對周瑜說:先主公孫堅,孫策雖征戰多年,也未取得如此輝煌戰果,大都督更加英雄了得,大都督堪稱雄視古今,空前絕後啊。
呂蒙說完,眾將也都贊同,呂蒙此話有讓周瑜取代孫權自立的意思,周瑜豈能不懂,但軍中也並非沒有孫權的耳目,周瑜一言一行還都需謹慎。
於是周瑜說到:區區小勝,你們便如此輕薄,此戰如果不是少主公決議抗曹,並且運籌帷幄,全力支持,我等豈能取勝。
周瑜這番話,呂蒙雖不懂周瑜為何將功勞歸功於孫權,但在門外偷聽的孫權卻懂了。
他明白了周瑜此話是在為自己立威,周瑜之用心,此時的孫權也非常感激!但是孫權內心雖然感激周瑜,但是周瑜在軍中的威信實在太高了,令孫權也整日惶恐不安,好在周瑜身體不支,英年早逝,孫權也消掉一心腹大患。
但孫權依然受東吳大都督之職的限制,直到呂蒙去世後,孫權才真正掌握東吳的全部軍政大權!
孫策留下十個字,孫權沒有聽取,結果失去了一統三國的機會
孫策在三國歷史上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號稱「小霸王」。他是一位少年英雄,武功蓋世,並且有很高的統兵才能,僅二十六歲就已經統一了東吳,在《三國志》中對他有比較客觀的評價。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加上這下半句,才對仗工整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三國演義》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哪個時代和大環境下都不為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多事情最終都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即「性格...
孫策死前說了兩句話,孫權若用定能一統三國,可惜他一句也沒聽
三國的這段歷史,向來被人們津津樂道。三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誰呢?江東小霸王孫策。孫策是一個文韜武略都非常好的人,在三國志當中,對他的描寫很中肯,不僅肯定他的武功蓋世,並且,也肯定他在用人這...
為什麼周瑜等大都督功高震主?禍根埋在江東小霸王孫策身上
文 | 江隱龍如果說「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背後是張昭這一派內臣對孫權的制約,那「外事不決問周瑜」背後則是幾代軍事領導人與孫權在權力上的分庭抗禮;如果說張昭與孫權的對峙還多有個人性格因素,那周瑜及後...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接著加這一句,簡直妙到巔毫
說到三國的故事,不得不說江東的孫權,只從孫堅被劉表殺死後,孫策無奈之下只好投靠袁術,但孫策是個有抱負的人,他一心想要自己創業,最終他帶領一批老將,回到江東打下一片基業。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可見...
夢三國周瑜究竟是被誰害死的?孫權涉案?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
話說三國 揭秘東吳大都督皆短命的真相
作為三足鼎立唯一一個既可以向漢也可以背漢的集團,東吳一直處於顛簸的狀態,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這與統治者的英明決策息息相關,而出風頭的一直都是大都督,東吳大都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為什麼坐...
苦學為將,計殺武聖,曹操因他將孫權視為「英雄」
當年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點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眾,皆被曹操否定。什麼是英雄呢?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
內事不決問張昭,為什麼張昭總是當不了丞相?
孫權在位的時候,東吳雖然不敢說猛將、謀士如雲,但一茬接一茬地生長得很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之後有陸遜。但對於東吳丞相一職,可能沒有那麼熟悉。
赤壁之戰前,東吳元老張昭為什麼建議孫權主動投降曹操?
對於熟悉漢末三國的朋友們來說,張昭肯定不是陌生人物。張昭是東吳的奠基元老、文臣之首,與周瑜並列為「文武雙璧」。《三國演義》形容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戲看三國託孤,最高明的竟然不是劉備
託孤是指把身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眾多託孤的例子,劉徹託孤霍光,順治託孤給鰲拜索尼等。今天我們聊聊三國那些託孤的例子。1.劉備白帝託孤——透著陰謀和狡黠
諸葛亮坑的最多的人是孫權?第五次北伐病逝前都還在坑!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出發點,和真實歷史無關)三國時期的吳國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要比蜀國強大的多,僅次於魏國,既然是三國鼎立,魏國這麼強勢,吳國為了自身利益也只能和蜀國聯盟,不過憑良心說蜀國有點不地道。
為什麼說孫權手下英傑雖多,卻最不好帶?東吳四都督都手握重兵
文 | 江隱龍如果說「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背後是張昭這一派內臣對孫權的制約,那「外事不決問周瑜」背後則是幾代軍事領導人與孫權在權力上的分庭抗禮;如果說張昭與孫權的對峙還多有個人性格因素,那周瑜及後...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後面還有一句,經典到窒息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句話是江東小霸王孫策臨終之前對孫權的忠告,也是將江東大事託付於張昭與周瑜。在孫策死後,張昭輔佐孫權,幫助孫氏討伐叛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