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事不決問張昭,為什麼張昭總是當不了丞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頌紅旗; 策劃製作:軍緣鑫
孫權在位的時候,東吳雖然不敢說猛將、謀士如雲,但一茬接一茬地生長得很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之後有陸遜。
但對於東吳丞相一職,可能沒有那麼熟悉。
眾所周知,孫策臨終前留有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句話雖然沒有寫進正史,但也從側面說明張昭是個當丞相的材料。
然而,無論呼聲有多高,東吳的丞相一職始終沒有張昭的份,為什麼呢?
孫權自己是這麼解釋的:「孤豈有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因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
」
也就是說,孫權不用張昭的公開理由,是考慮張昭性情剛烈,聽從他的意見還行,不聽他的意見就會有怨忿,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
因此張昭始終是一名高級顧問,沒有執掌權柄的機會。
孫權這麼做,自然是英明之舉,也反映出他是知人善任的。
比如用周瑜為大都督,程普這樣的老將本來並不服氣,但是孫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予了周瑜便宜行事之權,使得周瑜很快收服人心。
再比如用魯肅接替周瑜,恐怕很多人看不懂,當初荊州就是這哥們借出去而要不回來的,憑什麼呢?憑的是周瑜臨終力諫。
孫權用人,並沒有搞自己的小圈子,而是讓手下自己培養接班人,這樣的接班人才能夠一如既往地繼承傳統,並發揚光大。
因此,與其說東吳的人才是孫權培養的,還不如說是人才使用機制來培養的。
當然,這麼做也是存在很大風險的。
就是如果懷有異己之心,孫權可能連個心腹都沒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扯吧」,歷史與文化,細品又慢咽。
三國群雄(三)——孫權
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傳位給了他的弟弟孫權,孫權繼位吳侯、領會稽太守。孫策突然的死和自己突然就變成一方諸侯,孫權自己也挺懵逼的,本來就只是想好好過著二少爺的生活,享受人生,孫策也知道孫權資...
諸葛亮坑的最多的人是孫權?第五次北伐病逝前都還在坑!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出發點,和真實歷史無關)三國時期的吳國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要比蜀國強大的多,僅次於魏國,既然是三國鼎立,魏國這麼強勢,吳國為了自身利益也只能和蜀國聯盟,不過憑良心說蜀國有點不地道。
張昭和孫權抬槓,逼得孫權燒張昭家的房子!
當初孫權哥哥孫策臨死前將孫權託付給張昭,有這麼一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足見張昭在東吳的影響力。 但張昭名氣在東吳眾謀士之上,但終其一生,實際地位並沒有做到文臣的第一把交椅,就是當...
細數三國時期東吳的幾任「大都督」
1.東吳最早的一任大都督,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周瑜。周瑜是孫策時代就已經很有名氣的謀士,孫策臨終前有一句非常重要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也為孫權早期掌權定下了基調。這其...
赤壁之戰後,呂蒙勸周瑜自立,周瑜說一番話,呂蒙不解孫權卻懂了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周瑜的巔峰之作,也是三國中影響意義最大的一次戰役。赤壁之後,天下正式三足鼎立,致使東漢末年的亂世,又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然而此戰最後真正的受益者卻是劉備。因為曹操在戰敗後,自然狼狽...
為什麼周瑜等大都督功高震主?禍根埋在江東小霸王孫策身上
文 | 江隱龍如果說「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背後是張昭這一派內臣對孫權的制約,那「外事不決問周瑜」背後則是幾代軍事領導人與孫權在權力上的分庭抗禮;如果說張昭與孫權的對峙還多有個人性格因素,那周瑜及後...
戲看三國託孤,最高明的竟然不是劉備
託孤是指把身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了眾多託孤的例子,劉徹託孤霍光,順治託孤給鰲拜索尼等。今天我們聊聊三國那些託孤的例子。1.劉備白帝託孤——透著陰謀和狡黠
孫策死前說了兩句話,孫權若用定能一統三國,可惜他一句也沒聽
三國的這段歷史,向來被人們津津樂道。三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誰呢?江東小霸王孫策。孫策是一個文韜武略都非常好的人,在三國志當中,對他的描寫很中肯,不僅肯定他的武功蓋世,並且,也肯定他在用人這...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後面還有一句,經典到窒息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句話是江東小霸王孫策臨終之前對孫權的忠告,也是將江東大事託付於張昭與周瑜。在孫策死後,張昭輔佐孫權,幫助孫氏討伐叛軍,最大...
為什麼說孫權手下英傑雖多,卻最不好帶?東吳四都督都手握重兵
文 | 江隱龍如果說「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背後是張昭這一派內臣對孫權的制約,那「外事不決問周瑜」背後則是幾代軍事領導人與孫權在權力上的分庭抗禮;如果說張昭與孫權的對峙還多有個人性格因素,那周瑜及後...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接著加這一句,簡直妙到巔毫
說到三國的故事,不得不說江東的孫權,只從孫堅被劉表殺死後,孫策無奈之下只好投靠袁術,但孫策是個有抱負的人,他一心想要自己創業,最終他帶領一批老將,回到江東打下一片基業。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