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瑜等大都督功高震主?禍根埋在江東小霸王孫策身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背後是張昭這一派內臣對孫權的制約,那「外事不決問周瑜」背後則是幾代軍事領導人與孫權在權力上的分庭抗禮;如果說張昭與孫權的對峙還多有個人性格因素,那周瑜及後繼的三任繼承者的勢力勢力則多多少少源於孫吳特殊的兵制。
這裡要對周瑜等人的職位做一次說明。
《三國演義》中以周瑜、呂蒙、陸遜三人為大都督,因為魯肅之地位、作用與上述三人相當,故有將此四人合稱為「四大都督」之說。
在《三國志》中,僅提到陸遜被命為大都督,這裡的大都督又稱為「都督中外諸軍事」,是一個臨時職務,此處為方便依然稱四人為四大都督。
三國時期,曹魏兵制為屯田制,而孫吳兵制則帶有濃濃的部曲色彩。
部、曲本為西漢軍隊建制,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部曲漸漸成為門閥士族私人力量的代稱。
在戰亂頻繁的年代,各方豪傑有雄心者多招募私兵以圖自立,正如曹操所言「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周瑜等人自是如此。
孫策辭袁術自立後,周瑜是帶著兵投靠孫策的,《三國志》言「瑜將兵迎策」,這裡的「兵」自然是周瑜的部曲。
魯肅家境優於周瑜,更是「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以圖大計。
江東諸將引兵投靠孫權充實了孫吳政權的力量,但這些部曲本身是將領的私人武裝,面對朝廷有著較強的獨立性,這一情況也使得孫權的集權之路走得異常艱難。
除了諸將自己的部曲,孫策、孫權為籠絡人心也常常授兵於將,這一政策源於孫策。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授周瑜為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並發《給周瑜鼓吹令》如下:「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如前在丹陽,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
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
縱觀整個孫吳歷史,拜將的同時幾乎無人不授兵者,從太史慈開始到周泰、甘寧、徐盛、朱然等江東名將,莫不授兵,可以說孫吳之兵雖然幾乎是蜀漢的兩倍,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孫權輕易所能調動的軍隊卻未必比得上諸葛亮。
同時,這些部曲與爵位一樣,往往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著名者如諸葛亮瑾父子、張昭父子以及陸遜祖孫、凌統祖孫等。
當然,長此以往,國家難免出現尾大不掉之勢,故部曲過眾者往往在其死後被分授於諸子,並在這一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將領死後由朝廷重新授兵,以掌控各將部曲的慣例。
孫策、孫權承認各將部曲並奉行授兵制,自然與其立足於門閥士族的背景有關,然而這一舉措最終限制了皇權的集中,以至於孫權死後出現了「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的情況。
了解到這一背景,便不難明白為孫吳四代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與陸遜在孫吳政權中的實力了。
孫吳政權成立伊始便存在的君將之爭,與君相之爭一樣,伴隨了孫權一生,一直到孫吳滅亡依然存在。
不過周瑜、魯肅、呂蒙與陸遜號稱「東吳四英傑」,亦自有其過人之處。
孫權坐領江東,而荊州卻是經過幾代大都督的努力而攻克下來的。
周瑜主導了赤壁之戰,魯肅力主借南郡於劉備而抗曹操,呂蒙偷襲荊州擒殺關羽,陸遜擊退劉備的復仇之師——《道德經》雲「治大國若烹小鮮」,面對將相如此,恐怕孫權這一鍋小鮮也不是那麼好烹。
曹操有五子良將 劉備有五虎上將 孫權憑啥與他們爭霸
一三國梟雄曹操手下有一幫能臣良將,「五子良將」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謂「五子良將」,是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說法,指前將軍張遼、左將軍于禁、右將軍樂進、征西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徐晃。陳壽在作《三...
沒有重大戰功的魯肅,是靠什麼位列四大都督的?
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卻獨獨魯肅沒戰績。這個奇特現象,恰應了一句《孫子兵法》里的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放在魯肅身上,這也足以評價他一生的卓越才華。
真正害死周瑜的不是諸葛亮 他或是被孫權毒死的
楊帆遠航/文 《三國演義》本就是本小說,當做小說來看實在是精彩之極,可是如果你將《三國演義》當做正史來看,那你就真的是醉了,就如易中天在他的《品三國》里所說的一樣,《三國演義》虛構的東西可不少,...
三國五虎上將也好,五子良將也罷,難敵四英將
(加盟作者海無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名將雲集,如果按魏蜀吳來分類的話,曹魏有五子良將。這個說法來自《三國志》,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在列;蜀漢則是大家熟悉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
東吳大帝孫權治國水平一流,為何被很多人都稱呼「渣權」?
三國,要數吳國的統治時間最長久,其中孫權的功勞最大。公元200年,孫權執掌江東,在張昭、周瑜的輔佐下逐漸穩定局勢。孫權改變孫策時代的強硬態度,對士族階層以安撫為主、招賢納士。這個時候,東吳可謂人...
三國群雄(三)——孫權
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傳位給了他的弟弟孫權,孫權繼位吳侯、領會稽太守。孫策突然的死和自己突然就變成一方諸侯,孫權自己也挺懵逼的,本來就只是想好好過著二少爺的生活,享受人生,孫策也知道孫權資...
話說三國 揭秘東吳大都督皆短命的真相
作為三足鼎立唯一一個既可以向漢也可以背漢的集團,東吳一直處於顛簸的狀態,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這與統治者的英明決策息息相關,而出風頭的一直都是大都督,東吳大都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為什麼坐...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接著加這一句,簡直妙到巔毫
說到三國的故事,不得不說江東的孫權,只從孫堅被劉表殺死後,孫策無奈之下只好投靠袁術,但孫策是個有抱負的人,他一心想要自己創業,最終他帶領一批老將,回到江東打下一片基業。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可見...
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立下了功勳大業——東吳四大都督
東吳四大都督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
諸葛亮誇他聰明,曹操令子向他學習,後世竟將他諷為忘恩負義之人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三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三國之中,劉備曹操比之孫權都是父輩的人物,孫權憑藉自己的實力建立了一個能夠與兩人相抗衡的帝國,這做事著實不容易。孫權才能如何?諸葛亮曾夸...
傳說中的江東四英傑,都是什麼樣的人,給孫權帶來了什麼影響?
可能是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說到三國,更多人關注的是曹魏與蜀漢,而雄踞江東孫吳,總是容易被忽略掉。但只要說到東吳,就不能不提傳說中的江東四英傑。素有「曲有誤,周郎顧」一說的周瑜,老好人形象的魯...
細數三國時期東吳的幾任「大都督」
1.東吳最早的一任大都督,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周瑜。周瑜是孫策時代就已經很有名氣的謀士,孫策臨終前有一句非常重要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也為孫權早期掌權定下了基調。這其...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後面還有一句,經典到窒息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句話是江東小霸王孫策臨終之前對孫權的忠告,也是將江東大事託付於張昭與周瑜。在孫策死後,張昭輔佐孫權,幫助孫氏討伐叛軍,最大...
為什麼說孫權手下英傑雖多,卻最不好帶?東吳四都督都手握重兵
文 | 江隱龍如果說「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背後是張昭這一派內臣對孫權的制約,那「外事不決問周瑜」背後則是幾代軍事領導人與孫權在權力上的分庭抗禮;如果說張昭與孫權的對峙還多有個人性格因素,那周瑜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