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去輔佐曹操?諸葛亮與曹操能否合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生有一種境遇被稱作"懷才不遇"。
沒有體驗過這四個字的人,自然亦無法從感情上理解諸葛亮的選擇。
這個世界上真正有才能的人其實並不多,只占極小的一部分。
一個人的才能越是強大,有時候反而越是容易被埋沒。
因為出眾的才能是一種極度稀缺的資源,既然稀缺,就不可能通過常規與世俗的標準來衡量,有時甚至可能被這些標準否定。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諸葛亮在後人眼中自然是馳騁萬里的良駒。
然則,方其隱居未出,躬耕隴畝自比管樂之時也還是受到了"時人莫之許也"的冷遇。
"看看現在許多不明真相的外行人自以為是地嘲諷內行專家的社會現象,我們就不難想到,隱居時的諸葛亮必然也是遭到了某些宵小之輩的刁難。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的同時又能很清楚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同管仲樂毅處於同一水平則更是難能可貴。
但可惜的是,時人莫之許也。
好在這世上伯樂雖少,卻總還是有的———他們是崔州平,徐元直以及劉玄德。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架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儘管當時的劉備已經潦倒半世,但三顧之禮卻讓幾乎被全世界否定的諸葛亮非常感動。
更難能可貴的是,劉備還非常贊同三分天下的計策,賞識孔明的才能,兩人之間的關係日漸親密,搞得連多年追隨劉備的關張二人都有點不高興了,後來經過了劉備的勸解才平息下來。
孔明積壓在內心多年的懷才不遇的抑鬱之情終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
將心比心,他自然就會"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曹操代表的是一個看似美好卻依舊會否定他到死的世界。
劉備代表的是一個無盡混亂卻能肯定他個人價值與才能的世界。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這些話換成網絡語境更好理解
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這樣介紹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迷當然能懂這話意思,但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對話習慣早已改變,三國時的聊天肯定不像今天這麼簡單粗暴,再...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煙雨襄陽——三顧頻煩天下計
對於襄陽的嚮往與期望,由來已久。不止是出於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的崇拜,也是期待對「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的印證。行走在襄陽的大街小巷,在長滿青苔的方磚之上,厚重的歷史元素撲面而來。這...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歷代諸葛亮傳記都記載諸葛亮躬耕於隆中
諸葛亮是傳記相當多的一位歷史人物,對於各個時期的歷史學者來說,諸葛亮都是喜聞樂見的歷史研究對象,甚至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都親自為諸葛亮寫傳記。在這些諸葛亮傳記中,諸葛亮「家在襄陽西的南陽鄧縣隆中...
諸葛亮明明不願意出仕!但是卻又為何出山幫劉備!
劉備草廬三顧,諸葛亮盡心竭力,終究三分全國而有其一,諸葛亮完成了自個的志趣,也成果了一代智者、賢相。可是我在讀書時發現,諸葛亮好像有隱居之意,終究為啥出仕?又為啥挑選了劉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