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品三國:桃園結義,各懷心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貫中妙筆點春秋,《三國演義》風雷激盪高潮迭起。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後世讀者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劉關張組合,關係鐵桿情感深厚縱橫無敵。

  

書中主要人物不下數十位,率先出場的正是劉備、關羽和張飛。

三人投軍途中邂逅,言語投機酒逢知己,在張飛莊後的桃園結為異姓兄弟,傳為千古美談,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

我個人卻認為,桃園結義可能是史上最為草率的結拜,剛通報完姓名,說了幾句大話,便結成生死之交,不是草率麼?為何後世傳為佳話,並且效仿者眾多?因為它也是最成功的結義。

草率與成功,這兩個詞根本屬於對立關係,但劉關張三人幹得實在漂亮,貌似草率,其實都動了心思,所以他們成功。

  

古時候,結拜可不算小事,馬虎不得。

大多是相處日久了解頗深,或是共度患難生死相托的朋友,才結義成兄弟,如評書中七俠五義、瓦崗英雄等。

結拜的儀式非常隆重,必須宰殺家禽牲口祭神,焚香禱祝跪地宣誓,相當於微型結盟。

其中最重要的程序便是宣誓,「皇天在下后土在下,我某某與某某因為什麼理由結為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若違背誓約,天人共戮……」古人信神,不輕易立誓,誓言比現在的法律條文還具約束力,今人違法的不少,古人違誓的不多。

劉關張三個熱血青年一見如故,當場就欲結拜,是否頭腦發熱?非也!我認為他們三位都經過了深思熟慮,大腦轉得賊快,都覺得對方有利用價值,最終達成默契,鐵三角關係是日後處出來的。

按書中順序,我們先看劉備,賣履織席換錢度日,胸懷大志自命不凡,典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角色。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面如冠玉唇若塗脂,說白了就是個奶油小生,個子還挺高。

古人以尺論身高,常見有「六尺男兒」和「七尺之軀」的說法,可見六尺屬正常身高,七尺算是大個子,劉備七尺半,比普通人高。

高也罷了,偏偏他耳朵大得垂到肩上,手臂長得伸過膝蓋,有這兩點與眾不同的「異相」,再加上胸懷大志,劉備哪能輕易瞧得上別人。

  

再看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只一個照面,劉備就動起了心思:嗬,這人比我還高半頭,長得山魈似的,囔起來不用麥克風全村都能聽見,嘿嘿,可用,可用!我猜測劉備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可交,而是可用。

果然劉備識人,張飛單憑獅吼功,一聲嚇死夏侯傑,此為後話。

  

輪到關羽出場,比張飛還驚艷,簡直亮瞎人眼。

關羽身高九尺,按古一尺等於現在七寸換算,二米三,與姚明一般高,一下子就把劉、張二人比了下去。

如果那時流行打籃球,關羽混個國際球星當不在話下。

再看他鬍子二尺長,拖到肚臍眼,臉皮如一塊老紅木板,嘴唇厚實而充血,兩道臥蠶眉不怒自威,一雙丹鳳眼精光閃爍,書中形容「相貌堂堂」,我不敢苟同,整個就一妖怪巨靈神。

劉備一眼就相中關羽,心道好傢夥,不錯不錯,可用之人,沒事拉出來嚇嚇人還是可以的。

  

三個相貌與眾不同的「憤青」一見如故,但還不應該熱乎到立即結拜的程度。

我想這事是劉備一手促成的,三人中就數劉備最能瞎掰忽悠,後來有了諸葛亮,劉備就藏拙了,不再鼓弄唇舌,而動不動把壓箱絕活拿出來抖抖,什麼絕活,哭唄,要不怎麼有「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說法。

結義這事肯定是劉備倡議,別看他平時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那是因為人卑言輕,沒人把他當回事。

劉備思量著如果拉攏住這兩個凶神惡煞,哥倆往他身邊一站,走在大街上誰敢招惹?也許劉備的初衷就是做個街面上的黑老大,不受人欺負,還能順帶收點保護費調戲花姑娘啥滴,怎麼說也比賣草鞋強上百倍。

  

張飛是三兄弟中唯一的有產階級。

劉、關二人是走村串戶的小販,張飛是酒肉店老闆。

張飛的店面規模可能不小,書中張飛說願用家資招兵買馬共圖大事,用來招兵買馬,這得多少錢財!所以我估計張飛是大老闆。

好多人都認為張飛是粗漢子,把他與梁山李逵劃為一類,大錯特錯!李逵與張飛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若張飛行事衝動魯莽,又怎能積下偌大家產?《三國演義》中張飛粗中有細大智若愚的事例不在少數。

張飛再傻,也不會傻得拿全部家產當兒戲,他甘拜劉備作老大自有用意,因為劉備有底牌——一張偽造的身份證——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論字排輩當今小皇帝還得管他叫叔。

劉備就是個大忽悠,因為與皇帝一個姓,也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意思,其實八竿子打不著,小皇帝壓根就不知道族姓中還有劉備這號人。

偏偏劉備這張偽造的證明成了他逐鹿中原的王牌,每當底氣不足,一亮出根正苗紅的「中山靖王之後」身份,形象立馬高大上。

張飛可能一眼就看穿了劉備的把戲,然而在亂世,真作假時假亦真,我老張出錢,你劉備做形象代理兼發言人,再拉個大塊頭關羽作打手,說不定成就一番大事,當然張飛也絕想不到「大事」後來竟然那麼「大」。

自古有錢的怕扛搶的,兵荒馬亂年代,張飛雖有家財,也擔心朝不保夕,所以決定棄商從戎。

注意,是「從戎」,不是「從軍」,畢竟身價決定眼界,張飛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做普通士兵,他花錢最起碼可買個軍官噹噹,而劉備、關羽則是為了進軍營混個溫飽而已,說報效國家那是虛話。

誠然,劉備最動心的正是張飛的財產。

當張飛說「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時,劉備大喜。

本以為交上這個人以後喝酒吃肉方便,酒肉朋友爾,誰知他「頗有資財」,還自願奉獻招兵買馬,劉備能不樂嗎?野心一下子便膨脹起來,暗說運氣真好,碰上個愣頭青。

因為有運作資金,所以他們的誓言中除了「同生共死」,又加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八個字,這就是欲干「大事」的兆頭。

我覺得誓言中有一句實在好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關、張可虧大了,年紀比劉備小還得與他同死,而結果卻是關老二先駕鶴,張老三再歸西,劉備反而最後一個升天。

在生死面前,誓言一下子變得輕如鴻毛。

再看關羽,後世尊為武聖人,但彼時實在寒磣——頭扎破頭巾,胸前掛著邋遢的二尺長鬍須,推著輛獨輪車,口中吆喝:「賣棗吶,又甜又脆的山東大棗!」我想關羽算是趕了個巧,占了個子高鬍子長的光,被劉備相中,硬拉著入伙。

三人初次見面不知深淺,我料關羽根本不知劉備是個花架子,文不能寫詩文武不能耍刀棒,被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所忽悠。

關羽竊喜,劉皇叔親民,張老闆仗義,我賣大棗的老關攀上這兩棵大樹,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或許還能成「大事」,何樂而不為?

就這樣,貌似三個熱血憤青的衝動行為,一個「草率」的決定,在歷史的天空留下一道炫彩,光芒奪目。

如果他們是普通人,結拜後的場面可能是這樣:劉備鋪開草蓆,關羽捧來大棗,張飛從家裡取來酒肉,三人席地而坐,喝酒吃肉嚼棗子,發發牢騷吹吹牛皮談談理想,最後打著飽嗝邁著醉步回家做春秋大夢。

偏偏三人都不同凡響,老大劉備雄才大略,連曹操都佩服忌憚;老二關羽出身寒磣,在拼殺上最賣力,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膾炙人口的英雄事跡,更奠定後世武聖人地位;老三張飛,廚房裡殺豬戰場上殺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經典戰例一嗓子嚇退曹操八十萬大軍,曹將夏侯傑當場死亡,估計那爺們患恐懼症。

  

有人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

劉備這兩名「隊友」可不是豬,他們是雄獅、是獵豹,劉備如虎添翼。

亂世出英雄,桃園結義,一個野心家,兩個超級殺手,因為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雖然各懷私心,但在歷史的風頭浪尖同心協力奮勇前進,終於實現共贏。

劉備成就霸業,關、張成就功名,佳話留青史。

稍許遺憾的是關羽、張飛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自古「瓦罐不離井沿破,將軍難免陣上亡」,也許正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