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司馬氏能順利篡權?——曹魏政權興亡揭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政權的興亡與處在統治地位的政治集團的盛衰緊密相連。

三國時,曹魏政權的興亡便與譙沛軍功勢力的盛衰有關。

公元249年的高平陵政變,標誌著譙沛集團最終退出三國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司馬氏為代表的潁川士族集團,隨著司馬氏全面掌控國內的軍政大權,曹魏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一、譙沛集團的興起

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中,曹操統一北方主要依靠譙沛軍事集團,他們在統一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曹魏最終建國的支柱。

曹操本籍兗州沛國譙縣,憑他的宗族姻親關係以及從庶族人士中提拔的人才、招降的人才為主,以曹操為核心在其周圍形成了譙沛集團,骨幹成員包括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真、許褚、典韋、李典、樂進、于禁、毛玠、程昱、滿寵、張遼、張郃。

這些人大多出身社會底層,且多為能征善戰的武將。

譙沛集團是曹操最信任政治勢力,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中堅力量,掌控著曹魏政權的軍事大權,與曹魏政權有著最為堅實、最為廣泛的政治利益結合面。

他們的政治目標就是通過依附曹操實現改朝換代,從而成為新王朝的開國元勛和新貴。

司馬懿劇照

譙沛集團對用青春和鮮血甚至生命作代價辛辛苦苦所開創的政權充滿深厚情感,對他們的領袖——曹操,保持著絕對忠誠與高度崇拜。

他們的政治追求單純而明確,就是想通過改朝換代,獲得各種政治經濟特權,攫取更多地社會經濟財富,從而大大提高其社會政治身份和地位。

東漢王朝沒有給這個譙沛集團的成員帶來什麼值得炫耀的好處,他們對漢王朝當然也沒有多少親切感,反之,倒是迫切希望他們的領袖能夠在合適的時機來取代早已名存實亡的東漢傀儡政權,使自己順理成章地成為開國元勛,王朝新貴。

因此,譙沛集團的政治理想與追求和曹魏政權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所以,在曹操基本統一北方霸業成就,準備「稱王、稱孤」、向「王業」過渡的時候,譙沛集團的高級成員沒有一個人反對,都是堅定的支持者。

二、潁川汝南士族集團大起底

公元188年漢靈帝死,少帝劉辯即位,大將軍何進以外戚身份入宮輔政,為消滅宦官集團,引用袁紹為府掾,從而結成了何、袁聯盟,在袁紹的建議下,何進廣招「四方猛將及諸豪傑」, 「復博征智謀之士」 20餘人,其中就有潁川荀攸、陳紀。

這象徵著潁川名士復興期的來臨。

涼州軍閥董卓入洛專權則為潁川名士集團的全面復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董卓雖然手握重兵,但在政治上卻無親信可用。

當時主持選舉工作的是吏部尚書周毖與汝南人吳瓊和許靖。

周毖得到董卓的信任,但實際上其政治態度卻傾向於袁紹。

在大規模的官吏調動與任命中,潁川的荀爽任司空,陳紀為尚書令,韓融為太僕卿,韓馥出任冀州刺史,張咨為南陽太守。

新的政治格局只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而在董卓西遷並被呂布所殺後,關東義軍聯盟又開始了內部的自相殘殺與互相兼并。

在這富於戲劇性的政治大變動中,大大小小的士族名門要麼為了保全身家性命,要麼想在亂世中抓住機會以出人頭地,撈取政治資本,紛紛利用各種關係,選擇新主。

潁川名士也不例外,如荀諶、辛評、郭圖等投奔了北方的袁紹,司馬徽、徐庶等則南投劉表。

真正將大部分潁川士人重新聚集並形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集團,應該說是曹操的貢獻。

曹操在起兵之初,靠著夏侯氏、曹氏等宗族勢力的積極響應,不乏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軍事將才,卻極為缺乏高瞻遠矚、治國安邦型的政治人才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事謀略人才。

東漢之世,世家大族一直處於左右政局的重要地位,享有各種特權。

隨著東漢王朝的瓦解,各地區的大姓豪傑之士成為割據政權的社會基礎,割據者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持,起用士人代表,否則其割據便難以成功。

作為傑出政治家的曹操對招攬大姓名士的支持,不僅有清醒的認識,心情也是極為迫切的。

因此,早在初平2年(191年)潁川名士代表荀彧審時度勢,棄袁歸曹後,「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荀彧歸曹,不僅為潁川士人大量進入曹操幕府,協助曹操統一北方建立霸業,而且為潁川士人匯聚為一個獨立於譙沛集團之外的勢力集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譙沛集團同曹魏緊密結合同根生不同,潁川汝南文官勢力與曹操則是互利共贏的關係。

就曹操來說,他最早占據的兗、豫二州是他安身立命之地,建立霸業的根據地,如果得不到當地士族名士的支持,這個根據地就不可能穩固。

而潁川士人優異的群體政治才能更是吸引曹操注意力的內在原因。

在曹操周圍逐漸形成了以荀彧為代表,骨幹成員包括其所舉薦的荀攸、鍾繇、陳群、杜襲、郭嘉、荀悅、辛毗、華歆、王朗、趙儼及後來的司馬懿等以潁川人士為主的政治勢力。

他們以文官謀士為主,形成了魏晉士族的一批核心力量,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潁川集團的領袖在曹操掌權時是潁陰大族的代表人物荀彧,這一集團的主要成員都是由他舉薦給曹操的。

荀彧的政治態度與價值取向基本上代表著潁川集團的根本主張。

荀彧出身於東漢中葉以後崛起的潁川地區荀、陳、鍾等三大儒學士族之一的荀氏家族。

儒學世家的忠孝節義觀念使得該政治集團雖然對漢末的政治腐敗深惡痛絕,但是對皇權本身以及皇權覆蓋下的儒學一統地位以及自身的政治經濟特權利益仍然執著追求,他們所希望的是在亂世中找到一位明主,在挽救皇權大廈於將傾的同時,通過「龍蟠幽藪,待時鳳翔」,既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又能保持住自己的家族利益。

《後漢書》卷七十《荀彧傳》將荀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說的很明白:「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

」荀彧、郭嘉等人正是在看到袁紹僅僅是表面上「欲效周公之下士」,決非他們心目中所欲投效的「撥亂之主」,只有曹操才是「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的「明主」人傑,便決然棄袁歸曹。

避難荊州地區的潁川士人杜襲、趙儼、繁欽等人也是認識到「曹鎮東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的政治才能才甘心歸順曹操的。

可以說,在曹操開創霸業的數十年間,潁川集團對曹操表現出了絕對的忠誠,對曹操始終不離不棄,潁川集團以及整個潁川郡,對曹操「統一政治」的建立,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曹操統一北方時期,譙沛集團與潁川集團在政治利益方面表現出很大程度的一致,二者在很多方面的差異與衝突暫時被共同的目標所掩蓋,兩個集團的合作是比較融洽的。

但是到了建安十五年以後,曹操創建霸業的任務基本完成,準備向創立「王業」乃至代漢自立過渡,曹操所代表的譙沛集團與潁川集團的政治分歧便凸顯起來。

前者是曹操稱王稱帝的堅定支持者,而後者從本階層的政治傾向與價值體系出發,則是以儒家的正統觀念作為其人生的價值取向,他們志在廓清天下,匡復漢室,恢復原有的統治秩序,繼續保持他們既得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社會身份與社會聲望。

雖然,他們也能判斷出即使曹操代漢自立,整個潁川集團的根本利益不會受到重大損失,但他們長期形成的名節觀念與政治信仰很難輕易發生改變,因此,他們堅決不同意曹操代漢自立的行為。

雙方的矛盾與鬥爭日趨激烈,無論是在魏王世子的擁立人選還是選舉用人政策與人才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事實上都是這一矛盾鬥爭的反映。

建安十七年的荀彧之死既是這一鬥爭的白熱化,也標誌著在這場鬥爭中曹操所代表的譙沛集團決定性的勝利。

荀彧之死,對潁川集團政治上的打擊是沉重的,也迫使他們的政治態度不得不發生適當轉變,但要他們徹底轉變態度尤其是徹底摧毀他們所賴以安身立命的價值觀念體系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為了打擊潁川集團對漢魏禪代的抵制情緒,轉變他們對譙沛集團成員社會政治身份的輕視態度和名節觀念的傳統認知標準,曹操曾經連續發了三道所謂的「求才令」,同樣也是兩個集團矛盾與鬥爭的反映形式。

當然,作為交換條件,曹操以及他所代表的譙沛集團為了贏得潁川集團政治上的傾力支持,也在許多方面作出了讓步。

比如,曹操對荀彧的處理就說明他對整個潁川集團既打擊又拉攏的矛盾心情,同時,也將部分軍事指揮權交給值得信賴的潁川集團的部分代表人物。

至於曹丕代漢前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政策以及後來的歷史發展,更能說明潁川集團在漢魏禪代以及曹魏後期統治中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並從而導致了曹魏集團的最終失敗與潁川集團後期的代表人物司馬懿的崛起以及司馬氏政權的建立。

隨著曹魏政權的建立與演變,潁川集團勢力在第二代核心成員的不懈努力下而重新復興,逐步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使得潁川集團又戲劇性地變為曹魏政權的顛覆者和埋葬者。

三、譙沛集團的覆滅和潁川士族勢力的崛起

曹操晚年在儲位人選上搖擺不定,導致了曹丕、曹植兄弟反目,為曹氏喪失政權埋下禍根。

曹丕嗣位是潁川士族集團舉薦的結果,士族地位大為提升,逐步打破譙沛集團對軍權的壟斷。

曹丕即位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便是對士族集團的投桃報李。

曹丕獲得王位頗為不易,尤其嫉恨才華卓越的曹彰、曹植。

稱帝後,曹丕將近支宗室分封各國,不予實權,定期更換封地。

「是時,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無其實;王國各有老兵百餘人以為守衛;隔絕千里之外,不聽朝聘,為設防輔監國之官以伺察之。

雖有王侯之號而儕於匹夫,皆思為布衣而不能得。

」宗室諸王被嚴密監視,相互隔絕,不得溝通,長期遷徙,如同流放。

近支皇室備受壓制,才華難以施展。

曹丕也曾把兵權交給信任的士族大臣統轄,司馬懿被封為撫軍大將軍,陳群為鎮軍大將軍。

曹丕臨終前,令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共同輔政,親貴、士族大臣各2名,相互制約。

年底,司馬懿擊敗諸葛瑾,被封為驃騎將軍,軍事地位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譙沛集團壟斷統兵權的局面徹底被打破。

隨著曹仁、夏侯尚等人相繼離世,譙沛集團只剩下曹真、曹休等少數宗室,後繼無人。

曹睿即位後,曹真、曹休擔任大司馬、大將軍,司馬懿一度成為大將軍,隨即降為太尉,禁軍由夏侯獻統領。

地方上,曹真坐鎮關中,曹休坐鎮揚州,司馬懿坐鎮南陽,管轄荊州軍務。

曹真、曹休去世後,曹睿只能依仗司馬懿掌管軍權,取得了對蜀作戰勝利,剿滅了遼東的公孫淵,司馬懿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同時,司馬懿出身名門,又是潁汝士族的領袖,地位舉足輕重。

由於曹睿託孤不當,加上曹爽毫無政治能力,獨攬大權後倒行逆施,激起魏國元老的強烈不滿,導致司馬懿順利奪權。

高平陵政變司馬氏的成功奪權宣告了譙沛集團徹底失勢,也預示著改朝換代的到來。

一個王朝的落幕,本質上是代表其統治地位的政治勢力的衰亡,只可惜曹魏政權賴以立國的譙沛集團不出三代人便草草退出政治舞台。

寫得好的話,請讀者不吝打賞!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作品 文/煙雨平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袁曹之爭到高平陵政變

電視劇《軍師聯盟》,戲說的是一介書生司馬懿,被曹操徵辟為官,陷入曹家暗流洶湧的奪嫡之爭,運用謀略將曹丕送上大位並盡力輔佐,扶持士族、抑制宗室。在與諸葛亮的較量與博弈之中,兩人互為對手又惺惺相惜。...

重讀三國︱曹操為何逼死他的首席謀士?

曹操能蕩平北方群雄,一個關鍵因素是人才。他麾下謀臣武將之盛,其他軍閥難望項背,荀彧是其中功勳最著的一個。荀彧如何輔佐曹操成就大業?又為何與曹操關係破裂,竟致自殺?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

司馬懿其實並沒有什麼本領,僅靠長壽而已

都說司馬懿是因為謀略過人,而取得曹魏天下,我看則不然。司馬懿若不是因為長壽,他想篡權簡直是痴人說夢,只能用幸運二字來形容司馬懿。司馬懿啥都不靠,就靠活的長,生生的熬死了一群人。曹操的子孫不知是不...

三分歸晉:司馬氏為何難保天下太平

《軍師聯盟》稱該劇以三國時期「魏國」為故事大本營,通過對權謀與情感的描述,抒寫魏國大軍師司馬懿如履薄冰、機智傳奇、謀冠天下的歷史故事。下部在2017年下半年也會登場。 然而這部劇與正史有相當大的...

淺談潁川士族(陳氏、鍾氏)

潁川陳氏發跡於漢太丘長陳寔,到陳群時達到頂峰,歷經魏晉南北朝經久而不衰,是潁川氏族中難得的常青樹,潁川陳氏更是在北魏時期被認定為潁川首姓,可見地位之不凡;從源頭來看,作為「潁川四長」之一的陳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