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師聯盟》看曹魏政權內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互撕的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晉的興亡遞嬗,不是司馬、曹兩姓的勝敗問題,而是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互撕的結局。
曹操以善於用人而成就霸業,他提出的「唯才是舉」政策在歷史上頗有影響。
然而在探討曹操用人政策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到它的另一面,即曹操名義上雖然舉天下之才而用之,但其初起兵時,網羅英才卻不能不受到政治條件和地區條件的制約。
操之父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來歷不明,「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國志·武帝紀》,以下各注凡出於《三國志》,皆不再標出書名)。
曹操政治基礎遠不及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故用人只能偏於一隅。
通過檢閱《三國志·魏志》,把魏之將相大臣的籍貫羅列出來,作一排比,我們即可發現曹魏政權的組成人員大都來自汝南、穎川(今河南省境內)和譙縣、沛國(今安徽省境內)地區。
在曹操起兵初期,其軍事活動的區域主要在汝穎及譙沛境內,他網羅人才,當然不得不從這塊根據地著手。
曹操必須依靠這一帶「名豪大俠,富室強族」的全力支持,才能在當地站穩腳跟。
隨著曹操政治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壯大,在他的統治集團中,明顯地出現了兩個以地域相結合的派別,一是以汝南、穎川地區士大夫為首的世家大族,包括依附於他們的一些庶族地主,可稱之為「汝穎集團」。
二是以譙沛地區人物為核心的新官僚集團,亦包括依附於他們的世族、庶族地主,可名之為「譙沛集團」。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汝穎集團。
曹操及十六國時後秦主姚興都曾說過「汝穎固多奇士」《郭嘉傳》。
可見汝穎地區的士人在魏晉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曹操手下著名的謀臣荀彧、荀攸、鍾繇、陳群、荀悅、杜襲、辛毗、趙嚴、戲志才、郭嘉等,均為穎川郡人。
和洽、應樣瑒等為汝南郡人。
其中荀彧出身於穎川大族名門,社會影響很大,荀彧足智多謀,是曹操打天下最得力的謀臣之一。
曹操出外征討,常以或主持中樞大政,對其極為器重。
在曹操統治時期,形成了一個以荀彧為首領的強大的汝穎集團。
汝穎世族地主把曹操作為依賴的對象,而曹操欲在軍閥混戰中取勝,也必須取得這一地區士大夫的支持,加之「汝穎固多奇士」人才輩出,這對於曹操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可見,由於各自的利益需要,雙方就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汝穎集團的強大不僅表現為它擁有一大批出身高貴,具有崇高聲望的世家大族,而且它還吸引了一批籍貫雖不屬汝穎,但卻依附於汝穎集團的名門望族。
如河內郡人司馬懿,自高祖司馬鈞以來,累世為二千石高官,司馬懿之父司馬防以守禮法著名於世,司馬懿本人「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晉書·宣帝紀》)。
這樣一個門第、才華、儒學都不在陳群、鍾繇等人之下的大族,最後荀彧所引迸,不僅隸屬於汝穎集團,以後還成了這一集團的首腦人物。
其次,我們來分析譙沛集團。
在曹氏政權中,譙沛集團也自成系統,並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曹操及其宗族(包括夏侯氏)都是沛國譙人,曹魏統兵征討的將帥和宿衛大將,不是譙縣人就是沛國人。
曹魏政權中,最重要的軍職是四征將軍、中領軍和中護軍。
在曹操時期擔任過四征將軍的有夏侯淵、曹仁和張遼,高於四征將軍的有大將軍夏侯惇、都護將軍曹洪,統兵征戰時獨當一面者,幾乎均為譙沛人。
「中領軍」和「中護軍」是曹操所設的宿衛軍的最高將領。
擔任過中護軍的有韓浩、擔任過中領軍的有夏候尚、曹休、曹真、史渙。
著名猛將許褚為「武衛中郎將」,後遷「中堅將軍」,領兵宿衛。
史渙為沛國人,曹休、曹真、許褚均為譙人。
韓浩雖不是譙沛人,但久隨夏候惇,為譙沛之黨。
可見宿衛軍的最高與最重要的職務都在譙沛集團手中。
甚至連曹操宿衛軍的士兵中,譙沛人也有突出的地位。
《魏志·許褚傳》云:「諸從許褚俠客,皆以為虎士」。
所謂「俠客」,即是許諸的宗族賓客。
他們追隨許褚,成了護衛曹操的嫡系部隊。
「許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
這些領兵征討與宿衛的將領,大都是曹操的宗族、重臣,於是就結成了一個強大的譙沛集團。
汝穎集團中大部分出身於世族地主,故是一個世族地主占主導地位的派別。
譙沛集團中如夏侯惇、夏候淵、許褚、曹洪、曹真、張遼等父祖之名均不見史傳,可見都是寒門庶族出身,因此譙沛集團當是庶族地主占主導地位的新官僚集團。
汝穎集團標榜儒術經學,主要成員擔任文職;譙沛集團之成員大多為領兵將帥,擔任武職。
在曹操創業初期,這兩個集團的結合,是建立在輔佐曹操,南征北戰,擊滅群雄和建立曹魏政權基礎上的。
由於這兩個集團代表的利益不同,它們之間的合作就不能久長,隨著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彼此之間就爆發了明顯的利害衝突。
如曹操屯田,實行軍事編制,典農部民都掌握在擔任武職的譙沛集團手中,這是汝穎文官集團不甘心的。
經濟上的利益還在其次,政治上的衝突則更加尖銳,兩派矛盾到曹操晚年就逐漸明朗化了。
由於汝穎集團的人大都擔任卿相,譙沛集團的人大都擔任將帥,故兩派實力起初不相上下,可謂平分秋色,但這種權力平衡的局面不久就被打破。
兩派權力的消長升降,以曹操王位繼承權為轉折點。
兩個集團矛盾的爆發,亦由此而開始。
曹操晚年,在王位繼承權的問題上始終搖擺不定,曹丕和曹植也就各引朋黨,進行了爭奪儲位的劇烈鬥爭。
曹丕雖為長子,但地位一直不穩,曹操始欲傳位於曹沖,曹沖死後,又因曹植「以才異見稱」,數次欲傳位於曹植。
支持曹植的主要黨羽為楊修、丁儀、丁虞。
二丁均為沛國人,楊修雖非譙沛人,但其在政治上傾向於譙沛集團。
既然上自曹操,下至楊修、二丁都有立曹植之意,便很自然地使曹丕與譙沛人之問形成一道心理上的鴻溝。
曹丕世子地位既定之後,鄴都發生了沛人魏諷的謀反事件,使曹丕對譙沛人更生猜忌。
曹操剛剛病死,有人就向曹丕提出更換各地守城官吏,用譙沛人取而代之,結果遭到朝臣徐宣反對。
「太祖崩洛陽,群臣人殿中發哀,或言可易諸城守,用譙沛人。
宣厲聲曰:『今者遠近一統,人懷效節,何必譙沛,而沮宿衛者心』。
文帝(曹丕)聞曰:『所謂社稷臣也」』(《徐宣傳》)。
曹丕對徐宣的褒揚,悅明他對譙沛人是心存芥蒂的。
後來曹彰又從長安趕來,問「先王璽綬所在?」欲爭奪王位,使曹丕對支持曹彰的樵譙沛將領更感到厭惡。
由於汝穎集團代表世族地主,標榜儒學宗法制度,倡導嫡長子繼承,無論從主客觀方面都符合曹丕的政治需要。
這樣曹丕感情的天平便自然地傾斜於汝穎集團。
汝穎士人看到曹丕即位,更能代表他們的利益,也就全力擁戴他了。
在荀彧,荀攸死後,陳群就成了汝穎集團的中心人物。
《魏志·陳群傳》載,曹丕對陳群深表「敬器」,「待以交友之禮,常嘆曰:『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與陳群同稱「四友」的司馬懿、吳質、朱鑠亦為曹丕所信重。
曹操一死,曹丕繼為魏王,便馬上任命陳群為吏部尚書。
及代漢稱帝,又命陳群為中領軍,繼為鎮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黃初五年,魏文帝興師伐吳,任命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內鎮百姓.外供軍資。
天子自廣陵還洛陽,詔懿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晉書·宣帝紀》)。
自陳群、司馬懿成為曹魏政權支柱後,軍政大權的相當一部分就落到汝穎集團之手。
可見,曹丕稱帝,使魏國的兩大政治派別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來與軍權無緣的汝穎集團不僅可以參預政事,且可以掌握部分軍權,譙沛集團在政權中的地位遭到削弱,對軍權壟斷的局面到此結束。
譙沛集團雖然在魏文帝時期漸趨衰落,但它畢竟和曹魏宗室關係密切,其中不少人是宗室貴戚,身居朝廷要職,在一定程度上仍可與汝穎集團分庭抗禮。
魏明帝時期,以司馬懿為代表的世族地主集團和以曹真為代表的宗室集團互相爭奪,權力不相上下,誰也不能壓倒誰。
汝穎集團要想把政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須對譙沛集團予以致命的打擊,才能達到目的。
譙沛集團當然也不甘心自身地位的下降,他們處心積慮地圖謀打垮汝穎集團,以奪回失去的權力,這樣雙方都在重新組合成員,準備進行一次新的規模更大的較量。
曹魏後期,汝穎集團發生了一個顯著變化,它的領袖已不再是汝穎地區的士人,而是能代表汝穎集團利益的司馬懿。
司馬懿曾與曹真、曹休、陳群等共同輔佐明帝曹睿,以後曹真等人相繼病故,司馬懿權勢越來越大,歷官至大將軍、太尉。
司馬懿善於用兵,他西拒諸葛亮於關隴,南平孟達於上庸,北滅公孫淵於遼東,戰功卓著,成為曹魏朝廷中最有威望的大臣。
由於司馬懿位尊望高,又出身高門世族,「伏膺儒教」,故陳群一死,舊世族就轉過來擁戴他。
當時支持司馬懿的重要人物有穎川人陳泰(陳群之子)、荀顗(荀彧之子)、荀勖(荀攸族子)、鍾毓、鍾會兄弟(鍾怒之子),以及陳群引進的傅嘏、高柔、賈充等人。
這就充分表明司馬懿所倚重的世族核心人物都是屬於汝穎集團。
這些人物在司馬懿死後,繼續支待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成了司馬氏集團的心腹。
《軍事聯盟》第25集中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情節,當曹魏宗室們圍聚在一起,為曹丕代漢以及可以預想的封王進爵彈冠相慶的時候,座中的一位年輕人卻對司馬懿執意在此時上表曹丕要求實施新政(其主要內容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行為感到狐疑和不解,這位年輕人正是夏侯淵之孫、夏侯尚之子夏侯玄。
作為曹魏宗親中罕見的有識之士,夏侯玄對九品中正制蘊藏的危險是有預見的,《三國志》卷九記載了他對九品中正制的負面看法:「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來,有年載矣,緬緬紛紛,未聞整齊······中正干銓衡之機於下,而執機柄者有所委仗於上,上下交侵,以生紛錯······」他擔憂中正官用人職權過重,會逐漸侵蝕朝廷權柄,導致「機權多門」的狀況。
然而,如同電視劇中夏侯玄的叔伯們痛罵他「小毛孩胡說八道」一樣,曹魏宗親貴胄對豪族勢力的復興和壯大缺乏憂患意識。
尤為可怕的是,隨著時間流逝,宗室成員的才能素養都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像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休、曹真那樣文武兼資的幹才已難覓蹤影,代表宗室集團活躍在曹魏晚期政壇上的人物是曹爽、曹羲等眾多的紈絝子弟,要他們與司馬懿較量又怎麼能成功呢?
文帝曹丕、明帝曹叡父子兩代的統治則進一步加快了曹魏「自我毀滅」的速度。
曹丕好大喜功,兩次征吳皆無功而返,徒耗國力;曹叡耽於逸樂,大興土木,導致民怨沸騰。
兩代帝王尚有一個共通的致命弱點:享祚不永、盛年早逝。
曹丕統治魏國七載,終年四十歲,曹叡統治魏國十三載,終年三十六歲。
當臨終前的曹叡有氣無力地將年僅八歲的齊王曹芳託付給司馬懿,讓他十分「榮幸」地當了第二回顧命大臣的時候,明眼人都意識到曹家氣數已盡了。
這個時期的譙沛集團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朝廷內形成了以曹爽、夏侯玄為首的新官僚集團,在地方上有忠於曹氏的王凌、毋丘儉、文欽、諸葛誕等將領,他們表里相結,內外呼應,伺機向汝穎集團反擊。
曹爽乃曹真之子,素為魏明帝所器重,明帝臨終時,「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少主」(《曹爽傳》)。
以新官僚為主體的譙沛集團就把希望寄託於曹爽身上,支持他對汝穎集團發動攻擊。
司馬懿與曹爽的鬥爭,是這兩個集團的一次大搏鬥,不僅決定這兩個集團的生死存亡,且還決定日後魏晉兩個政權的興衰存亡,故雙方都使出渾身的解數,用盡一切陰謀詭計。
曹爽集團策劃架空司馬懿。
曹爽向魏帝建議,「轉宣王為大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曹爽傳》)。
由此巧妙地剝奪了司馬懿的軍政大權。
與此同時,曹爽又用自己的心腹黨羽何晏「典選舉」,丁溢、鄧颺為尚書,以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又命己弟曹羲、曹訓分任中領軍和武衛將軍,「盡據禁兵」。
針對譙沛集團的挑戰,司馬懿一面「稱疾困篤,示以蠃形」。
一面積極準備。
《晉書·景帝紀》載:「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指司馬師)潛劃。
帝陰養死士,散在人間」,以圖一舉撲滅譙沛集團勢力。
嘉平元年,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拜謁高平陵之機,派兵占領武器庫,然後陳兵洛水浮橋,發動了策劃已久的軍事政變。
譙沛集團的重要人物大司農桓范逃出洛陽,力勸曹爽奉天子至許昌,傳檄以付司馬懿,曹爽不採納,竟交出兵權,以侯歸第。
曹爽回府後,司馬懿誣「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陰謀反逆」(《資治通鑑》卷75)。
於是逮捕以上諸人及桓范,「支黨皆夷及三族」。
這就是高平陵事件。
司馬氏消滅曹爽,夏侯玄集團後,曹魏政權雖已歸司馬氏為首的汝穎集團控制,但並不等於兩大派系的鬥爭已經結束。
譙沛集團的地方勢力猶存,為了作最後掙扎。
淮南壽春地區的王凌、毋丘儉、諸葛誕(均是譙沛集團的軍事將領)先後發動三次叛亂,但已是強彎之末,均被司馬氏父子相繼鎮壓。
景元元年,司馬昭殺死魏帝曹髦。
泰始元年(265),西晉代魏,
這就標誌著汝穎世族地主集團取得完全的勝利,譙沛庶族地主集團已徹底覆滅。
以司馬氏為首的汝穎集團取得最終勝利並非偶然,這是因為他們在政治上較有作為,較得民心,才有可能,有條件消滅譙沛集團,奪取曹魏政權。
並且較快地穩住了政局,沒有引起社會動亂。
對此,甚至連譙沛集團的重要人物王廣也說:「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而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失民故也。
今懿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爽之所以為惡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為先」(《王凌傳》注引《漢晉春秋》)。
東吳丞相張梯也說:「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盪異己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孫皓傳》注引《襄陽記》)。
這些話出自司馬氏政敵和敵國謀臣之口,應該說是可信的。
如果曹植替曹丕做皇帝,曹魏會不會更長命,曹操選錯人了嗎
曹魏沒有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長盛王朝,真正的強盛期只是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這兩代,後面還有三位少帝,基本上是司馬氏的傀儡了。有人說曹操接班人沒選好,如果選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情況會完全不同,但...
曹操給魏國留下兩大虎將:他倆不死 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大家好,我是天空,今天我們來講講三國。蜀漢政權北方的曹魏集團在曹操病逝後,同樣為繼任者留下了兩位託孤重臣,可以說如果此二人不死,司馬懿父子根本不敢去篡位,此二人便是曹真和曹休。
曹魏亡國之因,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
曹魏亡國原因自然很多,若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曹操崩於洛陽後,魏國出了點內亂。曹丕還是很有手段的,安撫宗親士族,妥善處理彰、植,鎮壓了一些小的反叛,穩住了局勢和王位。曹丕在那篇文采斐然而又...
曹魏宗室子孫眾多,為何後期卻難堪大任,原因很簡單
文|小河對岸 三國初期,論宗室的人才,曹魏最為鼎盛。論文學成就,「建安三曹」是當時最高文學的代表。而論軍事才能,曹操本就是漢末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統帥,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寫道:曹操智計,殊絕於...
軍師聯盟沒有演的,次等「官二代」司馬懿靠什麼快速發跡?
論及司馬懿,人們常說的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而將曹魏政權視作寒門庶族的代表,根據就是「九品官人法」和「唯才是舉令」。但是,「九品官人法」是曹丕授意頒布,其背後有著深刻的政治目的,這個我們容後展開,...
高平陵政變——士族的勝利?
隨著《虎嘯龍吟》的熱播,三國後期司馬氏篡權的歷史問題再度登上話題榜。有的歷史愛好者對曹魏政權的旁落得出這樣的論斷——跟隨曹操起兵的譙沛庶族軍功集團逐漸沒落,以司馬氏為代表的士族政治集團興起並取而...
曹操的這個決定,竟然影響了從三國到唐朝近六百年的歷史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北方社會逐漸從戰亂中恢復穩定,而曹操集團內部鬥爭卻越來越厲害,世家大族與曹操親信的譙沛豪強從開始的合作走向對立,曹操晚年立嗣問題便是兩股勢力矛盾激化的表現。沒想曹操的最終決定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