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真看不穿諸葛亮空城計?非也,表面雖敵人,其實都為對方著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諸葛亮、司馬懿兩人一直鬥智鬥勇,在計謀上諸葛亮更勝一籌,但司馬懿在領軍方面顯得更穩一些。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後人就評價其「多智而近妖」,「就好比開了掛一樣,跟神仙似的」,後人津津樂道的空城計,也是他最出色的一場智慧戰。

其實司馬懿當時就看出了問題,但為什麼直接撤退呢?十五萬大軍,試問一座小小的城能裝的下多少兵馬?為何不先派一先鋒小隊打探虛實呢?如此老奸巨猾的人,為什麼那麼草率就退兵了?,實則不像司馬懿的風格。

就連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都看出來問題了,問其父「就算他諸葛亮再有詐,可到底也敵不過十五萬兵馬啊,這可是消滅諸葛亮的大好機會,為何要退兵呢?」

司馬懿沒有回答兒子的話,只是在城下自我解嘲的說道:「諸葛亮啊,諸葛亮,你是空城也罷,實城也罷,老夫今日是不上你的當了。

」司馬懿搖搖頭,真的領兵走了。

其實這兩位是在打某種心理戰,所謂埋伏,當然不止一個小小的空城,於是司馬懿聯想到了曹魏內部想致自己於死地的人。

司馬懿立馬就清醒了:孔明絕對不能死!昭兒險誤大事。

當即立斷退去兵馬,一路上感念孔明的好處:孔明真乃吾之千古知音也!

之後的對陣中,司馬懿一直不敢真往死里懟孔明,但是孔明卻是一個勁地往死里打司馬懿。

何故?孔明在蜀漢有實權,司馬懿而在曹魏的地位卻是岌岌可危。

若司馬懿一下搞死諸葛亮,打敗蜀國後就是無用之人,必被曹魏收回兵權甚至砍殺,所以等曹操去逝後,奪兵權收復東吳和蜀國,司馬懿時間上耗的起曹操劉備諸葛亮。

由此看來,只要孔明活著,司馬懿才無性命之憂,曹魏對司馬懿是喜懼參半,喜,是他的才華,懼,也是他的才華。

在他能為曹魏創造價值時他是安全的,若是讓曹魏感到半點威脅,那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所以司馬懿一直都是在挨打的狀態,多守少攻,最終把握魏國政權,最後成為了三國最大的受益者,同樣證明了自己。

經過多年的隱忍,從而一統三國。

都說諸葛亮乃神人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還是被司馬懿活活耗死,只能說環境不同,畢竟魏強蜀弱,要是同等條件下,誰輸誰贏還真不一定!

臨終前司馬懿說到:「吾事魏歷年,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司馬懿也非奸臣,為了自己也為了後代,逼不得已啊。

活在亂世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那種情況下誰又能說對與錯呢。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智者如斯,司馬懿明知「空城計」卻依然退兵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

西城樓上竟然是諸葛亮被套路了!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

「空城計」的背後:誰是城府至深的高手?

讀《三國演義》者,常津津樂道於諸葛亮之「空城計」,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先來回顧下《空城計》 依然經典空城計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