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vs司馬懿,諸葛亮沒輸,但是司馬懿贏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諸葛亮給司馬懿上了一場《空城計》,可謂耳熟能詳。
民間都認為,在這場戲中,足智多謀的諸葛孔明戲弄了多疑的司馬懿,完勝。
但是到底唱戲的人是誰?贏的是誰?輸的是誰?
司馬懿魏國股肱之臣,抵禦諸葛亮屢次伐魏,逐漸掌握魏國軍政大權,心懷廢魏自立之心。
空城計對於諸葛亮: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所在西城無險可守,魏國軍隊盡在咫尺,就算立馬極速撤軍,如果遭遇突襲,不會覆沒,也是重創。
蜀國軍事將是毀滅性的打擊,諸葛亮自己也會失去威信,甚至在蜀國逐漸失勢,那麼討伐曹魏也將難以在進行。
《空城計》喝退魏軍數十里,不僅保存了軍隊的有生力量,也讓諸葛亮自身能力得到認可。
蜀國人民、群臣也稱之似神乎其神,權力沒有削減反而增強,這一場戰役雖然沒有達到戰略目的,但是卻沒有實質損傷,諸葛孔明沒有輸。
空城計對於司馬懿:曹操曾經對曹丕說過:司馬懿此人非池中之物,狼顧之相,不可重用。
曹丕雖有其父的囑咐,但與司馬懿關係甚好,再加上外部吳蜀的攻伐,逐漸啟用司馬懿。
司馬家族接著抵禦外敵的契機,也不斷的蠶食著魏國的軍政大權。
《空城計》中,諸葛亮城門大開,司馬懿怎麼能看不出來。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諸葛亮城門大開,裡面到底是不是空城,司馬懿只要派一個小分隊進去看看,就算裡面有大軍,損失一直小分隊,對於司馬懿根本無關痛癢;如果是空城,這個分隊就可以把諸葛亮手到擒來。
但是司馬懿沒有,因為他要的不是打敗諸葛亮,而是天下。
諸葛亮敗,蜀國敗,魏國則沒有威脅,那麼司馬懿抵禦外敵的價值就沒有了,他就沒有繼續掌握兵權的理由,所以他藉機退兵,給諸葛亮活路,給自己繼續掌權以理由。
諸葛亮後續還是伐魏,司馬懿還是抵禦,直到諸葛亮死,魏國滅,司馬晉一統天下。
司馬懿真正的贏家,他最終贏得不是一張戰爭,而是天下。
《空城計》中,諸葛亮心知肚明:不是自己的計策高明,而是政治鬥爭太微妙,他了解司馬懿之心,也了解何為政治,他利用的不是司馬懿多疑,而是司馬懿的竊天下之心。
司馬懿明白諸葛亮所明白的。
《空城計》,兩個明白人,陪天下人演了一場大戲,而這場大戲的作用:1.保住了兩個主角各自的政治權力;2.造就了諸葛亮空城退兵的神話;3.給司馬家族篡魏創造繼續準備的時間。
諸葛亮和司馬懿配合最默契的一次:諸葛亮出兵,司馬懿出人,此人就這麼掛了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對旗鼓相當,惺惺相惜的對手。一方代表蜀國,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統一中原」的理想,不斷地出兵發動戰爭;一方代表魏國,為了守護自己的疆土,應對來犯之敵。可就是這麼兩...
三國群英:司馬懿是中了空城計?其實他有鮮為人知的秘密
三國時候,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他是曹魏的三代託孤的重臣,權力可以足以憾動朝綱,戰功卻不怎麼樣。不過,他對魏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很突出的貢獻,為司馬家後來奪取天下...
三國司馬懿是否真的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司馬懿字仲達,是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做為一位足智多謀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著卓越的軍功和崇高的地位,那麼司馬懿他的國籍是什麼呢?他是屬於哪一國的呢?
西城樓上竟然是諸葛亮被套路了!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
司馬懿真的中了空城計,落荒而逃?其實只是配合諸葛亮演戲!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很有名的一幕,司馬和諸葛兩人在最近的距離直接對話,結果是司馬懿大軍20萬卻落荒而逃,只留下千年來人們對丞相智慧的敬仰和讚嘆。小說情節雖是虛構,但空城計卻真有其事,根據《三國志》...
曹操智囊團——「忠奸難斷」司馬是贏家
司馬懿,字仲達,雖然屬於曹操後期的智囊團,但他沒有在曹操時代發揮多少才能,主要功績也是抵抗了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才能更多的是用在了曹丕身上。 這倒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或者沒有得到曹操的賞識,恰恰相反...
末世梟雄司馬懿,我們能從他身上學習到什麼?
英雄有兩種,打出來的和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亮麗,如項羽,然秋後軋帳,常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大,如劉邦。在漢末三國,若曹操、諸葛亮算前一種,劉備和孫權就屬後一種,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此...
唇亡齒寒: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真相竟是這樣
歷史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讀史如《三國》者,常津津樂道於諸葛亮之「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