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劉備最羞辱的一戰,此戰徹底葬送了蜀國的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於此前失去了荊州,再加上關羽被東吳所殺,這讓劉備更加堅定了攻打東吳的想法。
公元前221年,劉備親自領兵四萬(小說70萬)東下,準備一雪前恥,打開蜀漢出去的大門。
關於是否攻打東吳,劉備部下意見極不一致,趙雲反對最為激烈,而支持者也不少,諸葛亮此時並未表態,大概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
劉備此時求戰心切,誰的話都聽不進去,甚至有的反對者還被投入了監獄,諸葛亮奉命留守成都。
劉備大軍氣勢洶洶,先發制人,深入吳境數百里,孫權令陸遜領兵五萬迎敵,次年二月,劉備大軍行至夷陵,命大將吳班等百般挑戰,陸遜堅守不出,力避與蜀軍交戰。
劉備沒辦法了,親自指揮主力改攻夷道,屯兵滬亭。
夷道被圍,孫桓情急,連連向陸遜求援,但是陸遜認為夷道城堅糧足,絕不會出現問題,沒搭理他,而夷道在陸遜的戰術中只不過是牽制劉備主力,而這一點孫桓做的非常好。
夷陵過不去,夷道久攻不下,劉備徹底焉了。
而這一帶江道狹窄,險灘遍布,兩岸都是高山,大隊人馬根本無法通過,劉備只得舍舟登陸,在巫峽至夷陵七百裡間,紮營五十有餘,這裡劉備犯了致命的錯誤,兵力被分散,士氣更是低沉。
六月陸遜先攻劉備一營,燃火猛攻,斬殺蜀將張南,馮習等,接著連破劉備四十餘營,劉備敗退馬鞍山(今湖北宜昌),乘夜色拚死突圍,水陸軍資,消耗殆盡,這才得以保全性命。
夷陵兵敗,劉備退到白帝城,召集殘部,為了挽回面子,叫囂著還要與東吳決一雌雄。
夷陵一敗,蜀漢徹底被封閉於西邊,本來就弱小的蜀國,此戰更是讓蜀國國力消耗殆盡,而劉備兵敗後在白帝城鬱郁中死去,在他臨死之際徹底葬送了蜀國的未來 。
諸葛亮對伐吳的態度為何過於沉默?
夷陵之戰,爆發於公元222年。這是三國時期吳國和蜀國為了爭奪荊州所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或者蜀漢,改元章武。
諸葛亮與劉備,第一次意見相左,一個放虎歸山,另一個險些亡國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曹操大敗。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
劉備若是在夷陵之戰中取勝,吳國是否會滅亡,司馬懿一語點出
三國時期,正值亂世,各方豪雄逐漸登場,但是到了後期,隨著一些風雲人物的去世,逐漸讓人感到悲傷;這之中,便有關羽的離世。因為當時桃園三結義時,三人曾立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備兵敗夷陵,陸遜為何不趁勝追擊,一舉消滅劉備,原因何在
在三國動盪的時代,軍閥混戰。發生許許多多的大戰。劉備自從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相助後,實力越來越強盛。得荊州,平益州,地大物博,還有大軍70餘萬,實力漸漸成為三國中最強一方,倘若能照此形式好好發展下去...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很簡單
劉備稱帝後不久,就開始籌備為報關羽之仇的伐吳之戰。雖然出征時劉備並未率領馬超、趙雲等彪悍的戰將,還在出發前折了張飛,但劉備還是依靠吳班、馮習等將,於戰爭的初期,將駐守宜都的東吳陸遜打得大敗,致其...
劉禪並不支持北伐,諸葛亮為何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其用心何在?
劉禪並不支持北伐,諸葛亮為何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其用心何在?1劉備借著為關羽復仇的名義率大軍征伐東吳孫權。但是劉備的運氣非常不好,遇上了軍事奇才陸遜。東吳之主孫權派遣陸遜為大都督,統兵抵禦劉備。當...
劉備打不過陸遜,狼狽逃到白帝城,陸遜為何不追,原因很無奈
三國中劉備的陣營,從關羽失荊州開始,形勢急轉而下,蜀漢接連出現敗仗,損兵折將,同時又丟了大片先前打下來的領土,關羽死後,劉備發兵東吳,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卻打不過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兵敗逃...
此戰奠定了後三國格局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