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了「遠征烏桓」的大勝仗,聽聞這一消息,卻哭倒在營帳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書接上文。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九月至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軍攻陷鄴城、斬殺袁譚、驅逐袁尚,袁氏一族到了朝不保夕、苟延殘喘的境地,袁熙的兩員大將焦觸和張南認為袁氏一族行將就木,便反叛袁熙、歸降曹操,迫使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逃到了三郡烏桓。
至此,曹操面臨了一次首鼠兩端的戰略抉擇:北伐烏丸、斬草除根,但雄踞荊州的劉表威脅著曹操的腹地;南征劉表、消除心腹大患,但袁熙和袁尚藉助於烏桓王蹋頓之手而捲土重來,則黃河以北的轄地必生大亂。
曾經,大漢王朝和北方胡人戰事不斷、烽煙連綿,胡人的騎兵數次襲擾和掠奪幽州的黎民百姓,受害者多達十餘萬戶。
為了消除北方的襲擾和隱患,袁紹與胡人廣修盟好、互通姻親,最強悍的烏桓王蹋頓與袁紹的關係極為密切,故此,袁熙和袁尚才歸附了蹋頓。
曹操傾向於「北伐烏桓、斬草除根」的選項,但中軍大帳里的將領和謀臣皆認為袁熙和袁尚不足為慮,「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兄弟二人能苟且偷生就不錯了,若曹軍遠征三郡烏桓,劉表乘虛而入的突襲許縣,那就大事不妙了。
曹操無言以對,即將放棄「北伐烏桓」的念頭時,謀士郭嘉又一次力排眾議,獻上了奇謀。
對於「北伐烏桓」一事,謀士郭嘉與曹操的看法如出一轍,他認為袁紹對烏桓王蹋頓有恩有義,蹋頓援助於袁熙和袁尚,既可以回報袁氏一族的恩情、又可以渾水摸魚和漁翁得利,何樂而不為呢?況且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之人是懾於曹軍的軍威才俯首帖耳,並非心悅誠服,若袁熙和袁尚殺入幽州、號召袁氏一族的忠臣和趁火打劫的暴民群起響應,則黃河以北的地區一定是叛亂迭起,幽州、冀州、青州皆得而復失,若不斬草除根、勢必後患無窮。
與烏桓王蹋頓和袁氏一族相比,劉表才不足為慮,他僅僅是徒有其表、誇誇其談的庸人,心知自己的才能不及劉備,對劉備處處設防,生怕荊襄之地易於劉備之手,所以,劉表不會聽取劉備的諫言而突襲許縣。
郭嘉的一席話字字珠璣,讓眾人嘆服不已,曹操更是心花怒放,立即調兵遣將、籌備遠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不遠萬里、北伐烏桓。
同年五月,曹軍抵達無終縣一帶,此地山巒起伏、道路崎嶇,曹軍的行軍十分艱難和緩慢,而且「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大雨晝夜不停、道路泥濘不堪,山坳之間的路段積了一米左右的泥水,糧車和戰馬無法通行,而且積水也不能承載小舟和木筏,阻塞了曹軍的進路。
恰在曹操無計可施之際,聽聞無終山一帶隱居著名士田疇一家,便差遣一名使者拜訪田疇,請他作為曹軍的嚮導,田疇對烏桓王蹋頓和胡人們深惡痛絕,就應允了曹操的邀請。
田疇引領著曹軍翻越徐無山、穿過盧龍塞,途徑白檀和平岡二縣,直奔柳城而去,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時候,烏桓王蹋頓等人才知道曹軍迫近的消息。
蹋頓驚出一身冷汗,心急火燎的下令袁熙、袁尚、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人率領數萬騎兵迎擊曹軍。
同年八月,曹軍和烏桓軍在白狼山一帶偶遇,爆發了一場名為「白狼山之戰」的遭遇戰,烏桓軍人數眾多、兵馬齊備,而曹軍的戰車、軍械、鎧甲等等輜重皆在部隊的後方,披堅執銳、全副武裝的將領和士卒並不多,故此,大部分將領和士卒心生畏懼,呼籲曹軍整備完畢之後再發起進攻。
大將張遼厲聲喝止了眾人的喧譁,認為大敵當前、切忌怯戰,他願率領曹軍的先鋒部隊,直取烏桓王蹋頓的首級。
曹操拍手稱讚大將張遼的豪氣雲天,且他登高遠望,發現烏桓軍一盤散沙、鬆懈不堪,便將指揮部隊的麾旗交予張遼,令他率領和指揮曹軍的先鋒部隊突襲烏桓軍。
張遼一聲令下,曹軍的先鋒部隊衝下白狼山的山坡,喊殺震天的奔向烏桓軍,烏桓軍措手不及、亂作一團,迎戰和逃命的人撞在一起、交相踐踏,不管烏桓王蹋頓怎樣的喝令和叫罵也無濟於事了。
張遼率領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殺入烏桓軍中,擒賊先擒王、直撲蹋頓而去,一刀斬落了蹋頓的首級。
烏桓王蹋頓斃命,烏桓之眾逃的逃、降的降,歸降於曹軍的胡人和漢人多達二十餘萬。
遼東單于速仆丸、以及遼西和遼北的豪強,背棄了他們的部落和族人,隨同袁熙和袁尚二兄弟逃往遼東,歸附於遼東太守公孫康。
平定了烏桓之後,一些人勸諫曹操征討公孫康、擒拿袁熙和袁尚,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我有辦法讓公孫康斬首袁尚和袁熙,且將他們的首級給我送來,不用勞師動眾了)。
」果然,曹軍撤離了柳城不久,公孫康設下「鴻門宴」,宴席之間斬殺了袁熙、袁尚及速仆丸等人,將他們的首級送去曹營。
曹營里的將領們又喜又驚,問曹操為何如此,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一直以來,公孫康畏懼袁氏一族,我急迫的侵攻公孫康、則公孫康和袁氏二兄弟就齊心協力,我暫緩攻勢、則公孫康和袁氏二兄弟就自相殘殺,此乃形勢使然)。
」
此時,曹操占踞了半壁江山、執掌了雄兵百萬,人才濟濟、糧多物博,已是群雄割據時期最強大的一方霸主,恰在曹操雄心萬丈、意氣風發的時候,一則晴天霹靂摧毀了曹操的喜悅之情,謀士郭嘉身染重疾、醫治無效,於途中病故,聽聞郭嘉病故的消息,曹操悲痛欲絕,頓足而哭、幾近昏厥。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最投緣的知己,也是曹操心目中的「託孤之臣」,郭嘉英年早逝,曹操不僅僅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失去了曹氏一族基業的一根支柱,這般悲痛和悵憾,已是難以言喻。
曹軍得勝而歸的途中也險情不斷,天寒地凍、風霜刺骨,二百餘里的漫漫歸途找不到幾處水源,而且曹軍的軍糧耗盡,不得不宰殺數千匹的軍馬,烹煮馬肉為食,可以說是饑寒交迫、苦不堪言。
這一段艱苦的歸途,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預兆,預示著曹操也走上了人生的下坡路。
小考題:您認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一句話是恰如其分、還是牽強附會?郭嘉和諸葛亮能否相提並論、有什麼異同之處?
(本號專注於歷史拾遺、人物品鑑,還望您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相關閱讀:袁紹招致「官渡之戰」慘敗的人性弱點,你是否也有呢?當心啊!
幸虧此人死於非命,不然曹操打不贏「官渡之戰」!你信不信?
東漢末年草原民族為何不趁中原大亂之際南下劫掠?原來是被打怕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中原地區各路諸侯互相攻伐。這時候的原本喜歡南下打家劫舍的北方草原民族卻異常的安靜,沒有任何行動,為什麼他們不趁著中原大亂之際,南下劫掠呢?
三國第一謀士,不是臥龍鳳雛,不是司馬懿,竟然是他
公元208年冬天的一天,剛剛經過了赤壁大敗的曹操奔走在這條小路上,失魂落魄,惶恐不安,在一片樹林邊,曹操滑下馬來,坐在一塊濕漉漉的石頭上,捶胸頓足,痛哭失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奉孝...
曹操如沒有此人為謀 斷然難成霸業 曾想把身後的治國大事相托
昨天,《掌新春秋》分享了西晉著名風水大師郭璞的神奇故事,受到很多朋友喜歡。今天本篇故事的主人公也姓郭,仍夠得上奇人。因為有人甚至說,他的謀略要比諸葛亮強。他是早於西晉的三國時期人物郭嘉,乃為東漢...
三國對外戰爭之一:曹操力排眾議北征烏桓,大勝後心有餘悸
一、戰前謀劃曹操擊敗袁紹後,袁尚和袁熙逃往北方投奔烏桓。為徹底消滅袁紹勢力,平定北方亂局,曹操和手下眾人商議北征。眾謀士、將軍都認為袁尚、烏桓不足為懼,而且如果深入征討,劉備一定會建議劉表來偷襲...
大漢遺風,三國時期曹魏對外作戰十戰九勝,不容胡馬踏足山河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裊雄亂舞,不知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典故,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當時的蒼涼亂世被後人神往至今。然而當時華夏大地的舞台上真的只有「三國」嗎,當時的少數民族在哪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當時...
曹操統一北方,此人發揮了關鍵作用,還建了一支精銳之師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殲滅袁紹十萬大軍,河北主力在這一戰盡數被摧毀,袁曹的攻守開始逆轉。
三國郭嘉是怎麼死的?歷史上郭嘉的死亡之謎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一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毛澤東曾評價郭嘉說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
公元207年 看看曹操乾的這兩件事
公元207年,魏武帝曹操寫了一首《觀滄海》,使祖國東北海岸的「碣石」更加出了名。這一年,曹操還幹了另外一件更大的事。先來說說「碣石」在哪?魏武帝曹操這一年東臨碣石是為了觀滄海嗎?
此族入侵中原,此人大手一揮必須打,結果挽救中華百年國運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劉備武,無授權禁轉曹操野心素著、饒有雄才,一生多經大戰、芟夷群雄,平定北方,與孫劉鼎足而三,堪稱「超世之傑」。眾所周知,曹操定鼎中原的關鍵一戰,是官...
歷史鉤沉北征烏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點擊上方「央視百家」可訂閱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北征烏桓可以說...
曹操的一次冒險軍事行動,差點全軍覆沒!
曹操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先後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和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征戰天下,戎馬一生,然而有一次,他採取了非常冒...
無恥袁氏,竟將子民賣予異族,幸虧曹操萬里遠征,不留問題給子孫
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鄴城,打敗了繼承袁紹大將軍之位的幼子袁尚,全定冀州,袁尚只得向北逃奔幽州,投靠二哥幽州刺史袁熙,沒過多久,袁熙袁尚又因部下叛亂而地盤全失,只得再往北投奔烏桓...
漢末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和官渡之戰一樣也是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戰役的結果曹操方面取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揭秘曹操北伐:反敗為勝血戰白狼山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嚇得屁滾尿流,沒日沒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陽縣十二台鄉袁家台子村附近),投靠了烏桓。袁紹曾與烏桓關係密切,兩個兒子跑去和他們一勾結,遲早是個大禍患,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