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 看看曹操乾的這兩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7年,魏武帝曹操寫了一首《觀滄海》,使祖國東北海岸的「碣石」更加出了名。
這一年,曹操還幹了另外一件更大的事。
先來說說「碣石」在哪?魏武帝曹操這一年東臨碣石是為了觀滄海嗎?
翻閱史料得知:有關碣石出處有兩說,一說在河北昌黎。
另一說在遼寧興城。
20世紀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附近的孟姜女墳發掘出一些古代物品,證實這裡是碣石真正的所在地。
站在海岸上遠眺,在孟姜廟對面4公里外的大海上,有兩塊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者如墳丘,當地人稱之為孟姜女墳。
在這裡,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秦漢時期大型高台觀海建築遺址,即:石碑地和小黑山頭。
出土的草雲紋瓦當,經專家鑑定是炎秦漢時期的建築遺物。
從而推斷出石碑地是秦皇東巡入海求仙的地點;漢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時「行自泰山,復東巡海上,至碣石」。
在仙台頂築有漢武台;魏武帝曹操在207年征伐烏桓於柳城(今朝陽)回軍途中,東臨碣石。
寫下千古名篇《觀滄海》。
唐太宗李世民出臨榆關(今山海關)征遼曾幾次臨觀滄海至碣石,並多有詩篇與群臣唱和。
有人考證,碣石山先後有很多帝王(大約有9位)登臨,很早就成為歷史名山。
秦始皇登山求仙,是為了崇拜碣石山的靈氣。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山頂修建「漢武台」也是祈仙求神。
因此,漢武台又名仙台頂。
據《史記》載:「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
公元207年,即東漢建安十二年,曹操領兵東征烏恆凱旋,由遼西走廊返回,途經碣石。
留下著名的《步出夏門行》,即《碣石篇》。
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均來此登高望海。
文成帝還大宴群臣百官于山下,將碣石山改為「樂游山」。
(碣石山)
隋煬帝東征高麗時,分兵出昌黎,並登上碣石山。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春,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麗,途經碣石,留下《春日望海》一詩:「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
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以記功德。
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等皇帝東巡時也都到過此地。
雖然這麼多帝王東臨碣石,但給後人留下記憶最多的當屬魏武帝曹操,要不然,毛主席老人家也不會在自己的詩篇里單單點到他。
事實上,曹操東臨碣石絕非為了觀滄海而來,只是征戰路過而已。
但他詞中所說「以觀滄海」,幾乎淹沒了他率兵北征的往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曹操決定傾巢而出,遠征占據遼西的「三郡烏桓」。
這次遠征烏桓,曹操給歷史留下了兩筆記錄:第一是成功平定烏桓,完成北方統一大業;其次才是班師途經碣石時留下了千古名篇《觀滄海》。
東漢末年,各路豪強紛紛揭竿而起,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進行終極戰略決鬥。
最終曹操擊潰袁軍主力,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兵敗兩年後,袁紹病死,其子袁尚繼位。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再次出兵,占領了冀、青、幽、並四州。
袁紹之子袁譚被斬,其餘二子袁尚、袁熙逃往遼西柳城(今朝陽市南袁台子古城),投奔與袁紹甚有交情的「三郡烏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
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史稱「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
三郡烏桓與袁氏關係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
這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薊縣)。
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
曹操聽從無終人田疇的建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
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
八月,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
兩軍相遇,當時曹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而烏桓軍軍勢甚盛。
曹操登高瞭望,見烏桓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烏桓軍陣稍動之機,向烏桓軍發動猛攻。
烏桓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
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
」遂率軍還師。
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
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後人仔細研究,在曹操這次北征中,兩軍相遇之戰是一場典型的遭遇戰,也是場生死決戰。
如果曹操不能取勝,全部曹軍將殞命於遼西,遠征之旅,他們沒有任何退路。
殺敗烏桓,整個烏桓會從此臣服曹操。
烏桓同樣沒有別路可選。
烏桓的優勢是占據地利,以逸待勞;曹軍的優勢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百戰餘生的精銳「虎豹騎」,不過他們是經過十幾天行軍的疲憊之師。
狹路相逢,勇者勝。
大戰在即,曹操縱馬登上白狼山,向柳城方向瞭望,看到烏桓軍布陣無法,陣形鬆散,漏洞百出,心裡喜中有了勝算。
他當即命令手下大將張遼、張郃二人為前鋒,率部沖陣。
曹軍在勇將率領下直衝敵陣,與烏桓騎兵展開廝殺。
烏桓軍士本來就畏曹軍虎威,現在見這般陣勢更加慌亂。
張遼拍馬直取烏桓首領蹋頓,大戰二十餘合,未分上下。
張遼佯裝敗走,等蹋頓趕來,張遼猛然撥馬回身,乘其不備,刀光一閃,斬蹋頓於馬下。
烏桓兵見主帥已死,慌不擇路,拚命逃生。
袁尚、袁熙見勢不妙,急領數千騎兵奪路而逃。
兩軍遭遇的白狼山之戰曹操大獲全勝,一舉平定了烏桓,占據柳城。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曹軍開始撤出柳城。
因田疇引路立了首功,曹操封他為柳亭侯,想讓他駐守柳城。
但田疇淡於名利,故而不受。
他泣涕道:「我本是負義逃竄之人,深感丞相厚恩活命,我怎能以區區之勞而受爵祿呢?」曹操為他的忠義所感動,於是拜他為義郎,另派他人守柳城。
史料介紹,曹軍這次回師走的是東路,即從今天的朝陽到沿海,然後循遼西走廊向南走。
由於大旱,一路上缺水少糧,鑿地三十丈乃得水。
天冷衣單,人飢馬乏,這一段路,走得十分艱苦。
九月中旬,曹軍到達渤海岸邊碣石山下。
望海台上,曹操極目遠眺,但見驚濤拍岸、海納百川,不禁壯懷激烈,寫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千古名句。
大漢遺風,三國時期曹魏對外作戰十戰九勝,不容胡馬踏足山河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裊雄亂舞,不知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典故,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當時的蒼涼亂世被後人神往至今。然而當時華夏大地的舞台上真的只有「三國」嗎,當時的少數民族在哪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當時...
無恥袁氏,竟將子民賣予異族,幸虧曹操萬里遠征,不留問題給子孫
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鄴城,打敗了繼承袁紹大將軍之位的幼子袁尚,全定冀州,袁尚只得向北逃奔幽州,投靠二哥幽州刺史袁熙,沒過多久,袁熙袁尚又因部下叛亂而地盤全失,只得再往北投奔烏桓...
揭秘曹操北伐:反敗為勝血戰白狼山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嚇得屁滾尿流,沒日沒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陽縣十二台鄉袁家台子村附近),投靠了烏桓。袁紹曾與烏桓關係密切,兩個兒子跑去和他們一勾結,遲早是個大禍患,怎...
官渡之戰袁紹敗北, 曹操乘勝追擊, 徹底肅清袁氏勢力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都(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
漢末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和官渡之戰一樣也是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戰役的結果曹操方面取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歷史鉤沉北征烏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點擊上方「央視百家」可訂閱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北征烏桓可以說...
曹操的一次冒險軍事行動,差點全軍覆沒!
曹操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先後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和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征戰天下,戎馬一生,然而有一次,他採取了非常冒...
三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世人皆稱讚
說到五胡亂華,就想到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的時代。不禁感嘆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胡人在中華大陸上橫行。其實在三國時期,北方的曹操跟胡人就有一場戰爭就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