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士,不是臥龍鳳雛,不是司馬懿,竟然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8年冬天的一天,剛剛經過了赤壁大敗的曹操奔走在這條小路上,失魂落魄,惶恐不安,在一片樹林邊,曹操滑下馬來,坐在一塊濕漉漉的石頭上,捶胸頓足,痛哭失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奉孝若在,孤安能如此!」此前,因為有郭嘉,曹操統一北方的事業風生水起,一帆風順。
而在他剛剛失去了郭嘉,就遭此大敗。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有句話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很多人認同這個觀點,我覺得不是沒有道理,郭嘉在他極為有限的一生中,主要做了四件事情,攻呂布、預孫策、破袁紹、擊烏桓。
二十六歲的郭嘉見到曹操第一面,就以一篇《十勝十敗論》,讓曹操震撼不已。
郭嘉為曹操所出的第一個謀略,是針對呂布的。
曹操攻打呂布,要冒極大的風險。
因為曹軍勞師遠征,深入湖泊密布的徐州地域,糧草運輸非常困難,而徐州城裡,儲糧充足。
郭嘉和荀攸向曹操建議說:「呂布勇而無謀,今屢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急攻之,布可拔也。
」郭嘉和荀攸對陳宮很了解,陳宮足智多謀,為人穩重,思維縝密,但是,他在沒有把每一個環節和細節考慮好之前,是不會說出自己的計謀的。
所以,趁著現在呂布缺乏鬥志,陳宮謀略未定,可一舉攻克徐州。
於是,曹操命令士兵挖掘水溝,將徐州城外的沂水和泗水挖開,灌入城中。
大水湧入徐州城裡,呂布心膽俱裂,想要投降。
呂布手下將領侯成、宋憲、魏續看到徐州將破,為了活命,就捆綁一向和自己有隙的陳宮、高順,獻給曹操。
呂布聽到這個消息,帶著親兵登上了徐州城白門樓,望著城外滔滔洪水和洪水中密匝匝的曹軍船隻,讓親兵割下自己的頭,獻給曹操,親兵不願意,呂布走下城牆,投降曹操。
曹操在劉備的教唆下,斬殺呂布,陳宮、高順皆被斬。
曹操擊敗了東面的呂布,袁紹也擊敗了北面的公孫瓚。
現在,整個黃河以北遼闊的土地上,只剩下了兩頭大鱷,一是袁紹,一是曹操。
公元199年,曹操謀劃攻打袁紹,將士尚未出行,而袁紹卻打算大舉南下,攻打曹操大本營許昌。
當時,袁紹兼四州之地,兵十餘萬,是曹操兵力的三倍還多。
當時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打不過。
唯獨郭嘉認為,袁紹久謀未定,短時間裡不會發兵南下,而劉備坐鎮徐州,招兵買馬,必須儘快剿滅,免得勢力強大,再生事端。
曹操東擊劉備,生擒關羽,劉備逃奔袁紹。
這次,劉備又把老婆丟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劉備一打仗就先丟老婆,他丟人丟大了。
面對別人的流言蜚語,劉備振振有詞地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衣裳丟了就丟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
袁紹錯過了與曹操交戰的最佳時間。
公元200年冬,袁紹與曹操相持。
交戰多次,雙方各有勝負。
謀士建議袁紹據險堅守,等到曹操糧食短缺,自然退兵,到那時在後掩殺,自然獲勝。
但是,袁紹腦子發熱了,他認為他能夠很快就擊敗曹操。
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突然接到情報說,江南孫策得悉曹操和袁紹相持在官渡,準備渡過長江,偷襲他的老根據地許昌。
此時的孫策,經過連年征戰,已經占據江南六郡,地廣千里,兵精糧足,實力強大。
如果孫策占領許昌,曹操腹背受敵,連退路都沒有了,到那時候,就死無葬身之地。
曹操緊急召集謀士商議,大家慌作一團,拿不出一條計策。
而郭嘉卻說:孫策這樣的人,不需要興師動眾去對付他,一個刺客就足夠了;而且這個刺客還不需要我們派,自然會有人刺殺他,因為江南想殺他的刺客多的是。
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應驗了郭嘉的預言。
此時,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誰先退出,誰也就輸了。
關鍵時候,袁紹帳下一個名叫許攸的謀士,因為自己的謀略一再不被袁紹採納,憤而投奔了曹操,告知袁紹屯糧之地在烏巢,守將無能,有隙可乘。
曹操親率精兵夜襲烏巢,天平一下子傾斜到了曹操這邊。
袁紹戰敗,向北逃竄,曹軍追到黃河岸邊,袁紹只帶著八百人坐船逃走。
在這場名叫官渡之戰的戰役中,除了逃走的,被斬殺的袁軍,多達八萬。
公元203年春,曹操北伐,攻打袁譚和袁尚。
袁紹尚且不是曹操的對手,更何況這兩個吵得不可開交的袁氏兄弟。
曹操連戰連勝,兩兄弟逃奔到鄴城。
此處距離黃河已有數百里,曹操已經深入袁氏兄弟腹地數百里。
當年陰曆四月,曹操軍中缺糧,便攻打鄴城,袁氏兄弟又向北逃竄。
曹操占據鄴城,收割城外小麥,剛好做了軍糧。
袁紹尚能和曹操對峙,而袁氏兄弟在曹操面前沒有還手之力。
袁氏兄弟逃到冀北,冀北為袁紹的發祥地,兵力雄厚,曹操將要面臨一場硬仗。
諸將諸謀士認為趁著士氣旺盛,向北追擊,可一舉消滅袁氏兄弟。
曹操也做好了全力追擊的準備。
但是,郭嘉認為不需追擊,袁氏兄弟會自行毀滅。
袁氏兄弟是一對好鬥的公雞,他們沒事的時候,就你啄我,我啄你,啄得鮮血飛濺,啄得一地雞毛。
郭嘉說:袁紹當初沒有定下繼承人,所以就留下了禍根。
我們不需要打,讓他們狗咬狗去。
現在需要的是,南下到荊州打劉表。
郭嘉一席話讓曹操恍然大悟,他說:「回去,收拾劉表。
劉表手下還有個劉備,一塊收拾了。
」
袁譚信心滿滿地攻打袁尚,沒想到被袁尚打得大敗。
袁譚一直逃到了河北南皮,派謀士辛毗向曹操求救。
兩兄弟自相殘殺,一個打不過另一個,居然向殺父仇人曹操求援。
當時,天下人都恥笑了。
辛毗來到許昌,先向曹操表達歉意,然後才說請求出兵。
曹操將袁氏兄弟打得體無完膚,現在體無完膚的袁譚居然向曹操表達歉意。
袁氏兄弟成了三國時期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曹操對辛毗置之不理,因為他心中想著要去攻打劉表。
郭嘉感到此時出兵攻打袁氏兄弟的時機成熟了,他帶著辛毗面見曹操。
曹操答應出兵。
公元204年,袁尚復攻袁譚,曹操乘機攻冀州,袁尚大敗,奔幽州投袁熙,曹操自領冀州牧。
公元205年,袁譚收攏了袁尚的殘兵後,背叛曹操。
曹操攻打南皮,斬殺袁譚,奪取青州。
幽州將吏驅逐袁熙、袁尚,迎接曹操。
袁熙、袁尚奔往烏桓。
并州刺史高幹又叛曹操。
公元206年,曹操攻打并州,斬殺高幹。
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皆定,曹操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狀態。
四州皆平後,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袁尚隻身逃到了烏桓。
烏桓的活動區域在今天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中東部和遼寧北部一帶,它是東胡的一支。
東胡是中國東北部古老的少數民族,後來的鮮卑、柔然、契丹、室韋、蒙古都是它的分支。
當年,董卓入京,天下大亂,烏桓趁機南下,掠走漢民十餘萬戶,聲勢浩大。
漢人自相殘殺,搶錢搶人搶地盤,無暇顧及北面的烏桓。
袁紹儘管兵力最強,也不願與烏桓交戰,而是採取歷史上的和親政策,把烏桓中的豪強尊稱為單于,把自己和宗親的女兒,嫁給單于為妻。
這些單于中,以蹋頓單于實力最強,袁紹和他關係最好,所以,當袁氏家族集團滅亡後,袁尚投奔了蹋頓單于。
蹋頓單于答應袁尚,替他出頭,把曹操趕走。
蹋頓單于兇殘暴戾,一直是北方的禍患。
曹操決定向蹋頓動手,但是,諸將均認為不宜。
歷朝歷代,凡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戰,不僅曠日持久,耗資巨大,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打贏。
因為遊牧民族的作戰特色,讓農耕文明的軍隊很難應付。
謀士們也認為不能和烏桓交戰,他們說:「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
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
」郭嘉進計說:「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防,因其無備,卒破擊之,可破滅也。
」
郭嘉還分析了攻打蹋頓單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袁氏家族在北方四州經營良久,目前,四州歸附,只是表面現象,如果現在發兵南下攻打劉表,那麼袁尚趁機南下,四州又會反叛。
到那時候,曹操前後受敵,局面就相當被動。
而劉表那邊,是不會興兵攻打許昌的,因為劉表知道自己才能不如劉備,不會讓劉備帶兵出外作戰。
劉表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他只想保有荊州,就滿足了。
曹操決定出兵烏桓。
當時,正逢仲夏,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難以通行。
曹操就詢問當地一個名叫田疇的隱士。
田疇說:「此條大路,每逢夏秋,常有大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阻斷南北交通。
但是有一條小徑,可以繞過這些沼澤區。
然而,那條小路陷壞斷絕,已經有兩百年沒人走過了。
如果從這條小路迂迴穿插,可以打烏桓一個措手不及。
」郭嘉聽田疇說有這樣一條小徑,就對曹操說:「兵貴神速。
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曹操說:「善。
」 曹操派大隊人馬退軍,令人把大木頭堆積於沼澤地邊,四處放風:「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等秋冬,乃復進軍。
」曹軍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南退去,一路喧噪不斷。
蹋頓和袁尚派出的密探看到曹軍撤走了,立即報告,蹋頓和袁尚舉杯相慶,他們謀劃,等到道路可以通行,不等曹操進兵,他們就可南下剿滅曹軍。
袁尚認為自己已經高枕無憂了,此後天天與蹋頓喝酒。
而曹操此時讓田疇帶路,親率一支精兵,出喜峰口,披荊斬棘,攀附懸崖,穿越五百里無人區,來到鮮卑部落的地盤;又晝伏夜行,在茫茫塞北的荒草林莽中潛行兩百里,走進了蹋頓地界。
曹軍突然出現在面前,蹋頓震驚不已,他匆忙集合了幾萬騎兵前來迎擊。
曹軍以步兵居多,他們穿越了七百里荒野,人人衣衫單薄,饑渴難耐,既沒有糧車可以構築防線,又沒有騎兵可以逆襲,這些鞋子都走爛了的步兵,看到漫山遍野的蹋頓騎兵,面面相覷,人人驚恐。
曹操令士卒向附近的白狼山集中。
白狼山在今天的遼寧喀左,名字換成了太陽山。
曹操登上白狼山巔,看到蹋頓騎兵雖然眾多,但是陣型不整,站位散亂,乃知這是一群烏合之眾;張遼衝到蹋頓面前,一槍將蹋頓刺於馬下。
曹操一戰而定烏桓,「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公元207年,三十八歲的郭嘉積勞成疾,撒手人寰。
在郭嘉隆重的追悼會上,曹操痛哭流涕,他哭道:「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在供職曹操集團的這十一年裡,郭嘉對曹操的事業走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國曹操手底下誰才是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其身邊的謀士眾多,那麼誰是曹操底下誰是第一謀士呢?郭嘉,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人。
郭嘉預料孫策死於刺客之手的話應驗,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郭嘉,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天縱奇才,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曹操評論郭嘉是「奇佐」!那麼,郭嘉奇在哪裡?郭嘉先跟袁紹,後嫌袁紹用人不善有謀無斷而離開。在郭嘉之前,曹操的謀士是戲志才,卻英年早...
「鬼才「郭嘉一生只做了兩件事,就幫曹操統一了北方!
郭嘉,人稱「鬼才」,是曹操的智囊,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他兢兢業業,憑藉自己的經天緯地之才為曹操撈取了豐厚的政治資本,也為曹魏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天妒英才,他的英年早逝是曹魏集團不可估...
曹操打了「遠征烏桓」的大勝仗,聽聞這一消息,卻哭倒在營帳中
書接上文。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九月至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軍攻陷鄴城、斬殺袁譚、驅逐袁尚,袁氏一族到了朝不保夕、苟延殘喘的境地,袁熙的兩員大將焦觸和張南認為袁氏一族行將就木,便反...
曹操縱橫天下的重要武器:竟然就靠它
縱觀三國時局,可以說,在戰術層面上,曹操並不比對手強大,也沒有占到很大的優勢。可是曹操有一個強大的智囊集團,進行戰略方面的策劃,這點才是曹操傲視天下的絕對優勢。 開始的時候,曹操與呂布爭霸濮陽,...
三國第一謀士軍師祭酒: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操手下主要謀士之一。郭嘉出身寒門,自幼胸懷大志。「少有遠量」,自20歲起便暗中交結有識之士(「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世俗之士交往(「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被譽為鬼才的郭嘉有什麼過人之處?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郭嘉死了諸葛亮才敢出山;郭嘉於公元207年去世,而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因此,後世的坊間就開始流傳這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倒不在說諸...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
如果郭嘉活著,曹操早就統一天下?
歷史上,除了春秋戰國時代,謀士輩出的時代當數三國時期。西漢時漢武帝太強,文韜武略集於一身,手下多出將才,如衛青、霍去病等,而沒有人稱得上絕頂謀略家;東漢皇帝劉秀雖有中興漢室之大功,得力手下鄧禹也...
郭嘉:封侯在扶溝的大謀士,豪傑冠群英
(備註:給學校的德育讀本加了一個板塊,大標題是「追隨吾鄉先賢的腳步」,按照時間先後依次羅列與扶溝有關的歷史名人;本篇為其一。)郭嘉(170—207),字奉孝,號「鬼才」,東漢末潁川陽翟人,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