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最終亡國始於草妖作怪,誰也想不到草妖竟是孫權最愛的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

江表傳曰:是歲,交阯稗草化為稻。

稗草化為稻穀,就是民間所說的草妖現世。

根據當年吳國發生的事情推斷,草妖就是孫權的女兒孫大虎。

以下正文>>>>>>>

三分天下的曹、孫、劉三家,誰也沒有統一天下。

如果從後代身上找原因,則可以說:
劉備敗於兒子太無能;

曹操敗於子孫活得太短;

孫權則敗於有一個變態女兒。

陳瓷解讀孫權時提到過一個奇怪現象:孫權在給子女命名的時候,七個兒子都未得虎字,卻是一雙女兒都得了虎字。


孫權的七個兒子,從大到小的名字分別是登、慮、和、霸、奮、休、亮,而且他們的字里也都沒有虎字;而他與得寵時間最長的步夫人所生的兩個女兒,姐姐孫魯班字大虎,妹妹孫魯育字小虎。

孫權的七個兒子,分別是七個女人生的。

長子孫登,生母身份卑賤,連名字都沒留下來。

孫登二十一歲那年,在父親稱帝後被立為太子。

次子孫慮,生母不詳,他在二十歲時病逝。

三子孫和,生母琅邪王夫人。

四子孫霸,生母謝姬。

五子孫奮,生母仲姬。

六子孫休,生母南陽王夫。

七子孫亮,生母潘夫人。

後來吳國政壇亂象不斷,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七個兒子各有自己的母親。

這七個生下兒子的女人,無論哪一個,都不如只為孫權生下一雙女兒的步夫人受寵。

步夫人生前在宮中就被稱為皇后,死後被追封為皇后。

讓人痛心的是孫登三十三歲那年突然病逝,而這一年孫權六十歲。

孫登去世之後的第二年正月,孫權立十三歲的第三子孫和為太子。

因為次子孫慮在九年前已經去世,本著立嗣以長的原則,立孫和為太子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是,接下來發生了很不正常的事情。

立孫和為太子不到八個月,孫權就立孫霸為魯王,而且給魯王的待遇,與太子幾乎沒有區別。

最不正常的是魯王也居住在京城,違背了封王在外的禮制。

朝野為此不安,丞相陸遜上書說:「二宮並立,正如天有二日。

是孫大虎慫恿父親這樣做的。

孫大虎最初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

周循有其父之風,但是他卻活得比其父還短。

周循之後,孫大虎又嫁給了孫權的心腹愛將全琮。

因為與太子孫和的母親王夫人關係糟糕,孫大虎就暗暗籌劃把孫和拉下太子之位。

她做的第一步就是慫恿父親封孫霸為魯王,製造二宮並立的局面,給太子出難題;第二步是誹謗太子孫和,讓孫權廢掉他。

孫權為何會聽孫大虎的?只能說,畢其一生征戰殺伐,玩弄權術,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六十歲的孫權現在只是一個想哄女兒開心也需要女兒哄開心的老頭兒。

同樣是弟弟,孫大虎為什麼厚孫霸而薄孫和?

這是因為兩個弟弟的母親是不同的。

孫和的母親琅琊王夫人,是在孫大虎的母親步夫人之後得寵,然後生下孫和的。

王夫人所受的寵愛僅僅次於步夫人, 是步夫人不得為後的障礙之一。

步夫人死後才被追封為皇后,孫大虎把所有的怨恨都傾瀉在王夫人身上。

很多時候,一個霸主開創的基業最後落於他人之手,往往起於嗣位之爭。

而吳國的衰亡,也正是起於孫權父女精心策劃的二宮之爭。

事情偏離了父女二人預設的發展軌道。

江東文武大臣一看二宮並立,各有彼此,互相對抗,展開混亂內鬥。

老邁的孫權無法收拾這個爛攤子,只能把攤子砸了。

公元250年,六十九歲的孫權做了一個非常二百五的決定:廢黜皇太子孫和,流放鄣縣。

同時,魯王孫霸被賜死。

分別支持二宮的大臣,遭到大清洗,吳國遭到巨大損失。

而丞相陸遜在此之前就因反對孫霸,遭到孫權特使的辱罵,而在憤恚中死去。

陸遜死了之後,江東再也沒有出現一個軍事才能超過他的人。

二宮同遭廢黜,孫權尚有三子可作儲君:五子孫奮,年齡不詳;六子孫休,十六歲;七子孫亮,八歲。

孫奮和孫休都排在孫亮之前,可是孫權最後立最小的孫亮為太子。

孫權真是老糊塗了,在立孫亮這事上聽了孫大虎的。

孫權這時健康狀況惡化,而孫亮只有八歲,顯然無法勝任嗣位,孫大虎選擇他,就不怕娘家基業毀在這個小弟弟手裡嗎?

孫大虎這樣做,是為了背後的兩個男人。

第一個男人是全琮,她的丈夫。

全琮在去年病逝,但是他有個堂侄叫全尚,全尚有個女兒叫全惠解,孫大虎十分喜歡這個與孫亮同齡的女孩,於是做主把她嫁給了孫亮。

孫亮是娘家弟弟,全惠解是夫家侄孫女,二人隔著輩兒,孫大虎就把兩個孩子撮合在一起。

孫大虎管不了這麼多,甚至她也不管誰做太子,反正是誰能讓全惠解當太子妃,就讓誰做太子。

孫奮很可能已經成年,孫休馬上成年,無法娶一個十歲的小女孩。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太子妃必須是全惠解?這牽扯到孫大虎背後的第二個男人孫峻。

孫峻是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論起輩分來,孫大虎是孫峻的姑媽。

全尚的妻子是孫峻的姐姐,也就是說,孫峻是全惠解的舅舅。

可是,這和孫大虎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因為孫峻是孫大虎的情夫。

人物關係的確太亂了,但是有一點孫家人、江東人乃至天下人都知道,孫大虎的確與娘家侄子孫峻通姦多年。

繞這麼多彎才發現孫大虎立孫亮為太子,原來是為了討好情夫孫峻。

孫大虎就怕太子年齡大了,將來即位不接受孫峻的控制。

而八歲的孫亮,無論如何是不能親政的,必須有人輔政。

所以,下一步孫大虎的目標就是把孫峻列為輔政大臣。

輔政大臣的最強力競爭者是朱據,他目前是驃騎將軍兼任丞相。

朱據是孫小虎的丈夫,堂堂吳國駙馬。

為了替亂倫的情夫除掉擋路石,孫大虎必須要殺死這個位高權重的親妹夫。

還有一點導致了孫大虎一定要朱據去死,那就是孫權在以全惠解為太子妃的同時,又讓廢太子孫和娶了孫小虎的女兒。

親舅舅娶了親外甥女,孫家的婚姻關係夠亂的,不知道家庭聚會的時候稱呼問題如何解決。

這樣一來, 朱據就成了孫和那邊的人,就成了孫大虎的敵人。

孫大虎先慫恿孫權把朱據由丞相貶到荒涼偏僻的徽嶺做郡丞。

然後孫峻用假詔書宣布賜死朱據。

七十一歲那年,孫權去世。

孫亮即位,改元建興,希望這個年號讓已經沒落的吳國復興。

孫權生前確定了諸葛恪、滕胤、呂據、孫峻、孫弘五人輔政。

諸葛恪,大將軍,太子太傅,軍界大佬。

滕胤,娶孫權堂弟孫奐之女為妻,也算是駙馬爺,擔任太常,位列九卿之首,政界大佬。

呂據,大司馬呂范之子,能征善戰,軍功赫赫。

孫弘,中書令,孫權最後時刻最信任的侍臣,孫權臨終對他幾乎言聽計從。

孫峻,未曾領軍作戰,未曾主持大事,一個小小侍中而已,但他和孫大虎上過床。

五人的輔政團隊里,有孫大虎最愛的孫峻,有和孫大虎一條心的孫弘,也有保持中立的呂據,還有孫大虎最討厭的諸葛恪和滕胤。

諸葛恪是廢太子孫和張妃的舅父,而且此人掌管吳國兵權,根本不把孫大虎這個公主放在眼裡。

滕胤是諸葛恪的親家,是諸葛恪次子諸葛竦的岳父。

諸葛恪和滕胤都是孫和一黨的核心力量,孫大虎下一步要除掉二人。

孫亮即位的第二年正月初一,全惠解被立為皇后。

全家因此飛黃騰達,除了全尚擔任衛將軍並錄尚書事之外,全氏另有五人封侯,皆統領兵馬。

其餘擔任侍郎、騎都尉的全家人,一抓一大把。

自從孫吳在江東興起後,外戚之盛, 莫過於全家。

諸葛恪年少成名,又一躍成為首輔大臣,這讓他更加膨脹,發誓一定要開創其叔父諸葛亮所未能擁有的功業。

孫和的張妃派黃門官陳遷到建業上疏中宮,並以探望親戚的名義拜訪諸葛恪。

陳遷臨走的時候,諸葛恪對他說:「為我轉達太子妃,我一定要讓她勝過他人。

諸葛恪可不是說說就算了的,他很快就付諸於行動了,醞釀遷都武昌的事情。

而武昌曾經是孫和最先封王的地方,民間因此傳言,諸葛恪遷都其實是為了迎立孫和。

但是沒等這事兒有著落,諸葛恪又做另一件事去了:北伐。

諸葛恪以為他可以借鑑司馬懿的做法:在一次次戰爭中對軍隊進行洗牌,打造自己的軍事力量。

全惠解被立為皇后的這一年三月,諸葛恪不顧江東臣民反對,徵發二十萬人伐魏。

但是,司馬懿克敵制勝,讓攻擊他的人啞口無言;

諸葛恪的北伐卻一塌糊塗,無功而返,引得吳地民怨沸騰。

失意的諸葛恪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建業,然後被孫峻親手砍殺於殿上。

諸葛恪死了,那麼孫和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可以任意宰割。

孫權臨終封孫和為南陽王,肆無忌憚的孫峻而今給他頒發賜死詔書。

孫和無奈自殺,張妃認為丈夫的死全在於她是諸葛恪的外甥女,於是跟隨孫和自殺。

舉國臣民,暗暗地為他們傷心流淚。

孫和的另一個女人何姬卻不肯陪同自殺,她說:「如果都跟著死了,誰來養育孤兒呢?」何姬為孫和生了一個男孩,名叫孫皓,孫權十分喜歡孫皓,又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彭祖。

當孫皓穿著喪服,牽著何姬的手,跪在孫和墳前抽噎時,誰也想不到這個孩子會成為吳國的末世之君。

諸葛恪一死,孫奮以為有了機會,就順江而下,到了蕪湖,伺機而動,打算進攻京城。

未等發動進攻,孫奮就被孫峻廢為庶人,流放到章安縣。

孫和死後,他的部下桓慮憤憤不平,召集人馬,擁立孫登的兒子孫英。

桓慮志大才疏,行動還未發起就敗露,而這時孫英還絲毫不知情。

孫峻和孫大虎這對亂倫的姦夫淫婦,一拍即合,逼迫孫英自殺。

但是還有孫休這個更大的麻煩,讓孫大虎無比頭疼。

孫休本人不麻煩,但是他身邊的人麻煩——孫休的王妃朱氏是孫小虎的女兒。

那就讓那個爛女人死!孫大虎對孫峻說。

她所說的爛女人是她的親妹妹孫小虎。

孫峻無中生有地給孫小虎安了謀反的罪名,將其處死。

這一年,從偏遠的交阯傳來一個消息,那裡的稗草化為稻穀,草妖現世。

因為自然雜交等原因,稗草進化為稻穀也是很平常的事兒,但是人們無法解釋孫大虎為何如此暴戾冷酷,只能說她不是人,而是妖。

草妖現世的說法,由此而來。

江東君主的女兒,為了滿足自己邪惡暴戾的內心,在江東掀起一場又一場政壇風暴,孫吳基業元氣大傷,一步一步走向衰敗。

志得意滿的孫大虎想不到,她最信賴的男人孫峻還是被人殺死了。

孫大虎無法為他復仇,因為他是被一個死人殺死的。

孫峻做夢的時候,諸葛恪的冤魂用劍擊中他。

孫峻從驚懼中醒來,被嚇病了,不治而亡。

這總讓人想起司馬懿是因賈逵、王凌之魂作祟而死。

孫峻死前,安排堂弟孫綝代替他執掌朝政。

孫綝比孫峻更狠,他一上來,就乾淨利索地除掉掌有兵權的呂據和素有聲望的滕胤。

此前,諸葛恪已經除掉孫弘,至此,孫權生前為孫亮所確立的五位顧命大臣全已不在人世,孫綝成了唯一操控權力的人。

接下來,孫亮欲除掉孫綝,因舉事不慎而失敗,反而被廢。

然後是孫綝擁立孫休。

孫休即位後除掉孫綝。

孫休在位五年就駕崩,然後是亡國之君孫皓登場。

提起司馬氏奪取魏國權力,人們都嘆息宗親積弱,以至外姓重臣上位。

吳國宗親強大,清洗了外姓重臣,可是吳國非但沒有強盛,反而越來越衰弱。

宗親也罷,外姓也罷,只要是臣強君弱,權力的歸屬就會發生變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帝王 吳廢帝孫亮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吳廢帝,公元252-258年在位。母潘皇后,他是吳大帝孫權最小的兒子(七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太平三年(258年)被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