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話權謀(42):還有比桃園結義更忠義的人,此人人人都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全書的文眼,是曠古爍今的一次英雄的結合,三個身體一個靈魂。

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每每讀到此段,我總會熱血澎湃。

相比於《隋唐演義》中的賈家樓結拜。

桃園結義顯然沒有那麼大的規模,但是三個人的感情,卻不知道超過賈家樓四十六友多少倍。

先說劉備,他是一個城府多深的人啊。

但是,當關羽被孫權所害,他的表現是怎麼樣的?傾全國之兵而伐吳,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他的亡弟關羽。

聯吳抗曹,這本是蜀國大計,但在兄弟義氣面前,劉備也顧不得這些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多麼深厚感情的沉澱才能達到的啊。

劉備完成了一次義的詮釋,死而值矣。

關羽的典故不必多少,五關六將,千里單騎,單刀赴宴。





這都是義氣最好的印證。



張飛在古城,當他得知關羽不是真正的降曹後,那種天真的激動,都他大意失城時,無臉見劉備欲自盡,當他得知關羽亡故,性格暴怒,最後也尋兄跡而去,哪一個不是結義時,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最好的解釋。

能夠做到同富貴,共患難的,能夠一直讓我們為之感動的,僅僅只有桃園結義。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政治家,被稱譽為集忠、義、智、勇於一身,是中國歷史上智慧神的化身。

後人對諸葛亮評價頗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臨終託孤

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孫吳,意圖奪回荊州,失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

諸葛亮反對東征計劃,主張與孫吳結盟對抗曹魏,大嘆可惜法正逝去,認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劉備東征,即使劉備東征,若有法正跟隨,戰局也不至如此頹喪。

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尚書令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涕泣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諸葛亮之忠誠,備受後世推崇。

在劉備託孤後,諸葛亮對後主劉禪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憂國忘家,於《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後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

在割據政權中,諸葛亮總攬朝政十餘年,既不斂財,也不營謀私利或名位,以興復漢室為任。

另一位託孤重臣李嚴 (蜀漢)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是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為漢室收復中原就不算有功。

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

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

諸葛亮死後30年,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蜀漢保衛戰中戰死沙場。

現在看來,諸葛亮之忠義實質上已經超過劉關張三兄弟,之不過他的政治、軍事謀略光環讓後人最終把忠義千秋的口碑給了劉關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聊聊劉備的為人

在三國被稱為劉皇叔的劉備,是個歷史上的名人,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稱帝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損...

為了這句話,諸葛亮恪盡職守、奮鬥到死!

公元221年5月15日,剛剛當上皇帝的劉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年前,結拜兄弟兼愛將關羽,被本是同盟陣營的東吳大將呂蒙、陸遜設計殺害,隨之失去的是荊州大片已經歸蜀的領土!兩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

三國里的這些,你確定知道?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國演義我們自然十分的了解,就比如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大意失荊州等一些典故至今我們還是耳熟能詳,但你所知道的三國真的是這樣嗎?「桃園結義」大家都知道,劉關張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

夢三國劉備託孤引發的一樁公案!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今四川奉節縣東)病危,臨終前曾託孤於諸葛亮。《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