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君臣相顧聲淚俱下,敢問古代哪一對君臣關係能超越他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剛剛在成都稱帝的劉備,在經歷了荊州丟失,二弟關羽,三弟張飛相繼被害後,報仇心切,不聽群臣諫阻,一意孤行御駕親徵發兵東吳,結果在猇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逃回白帝城,從此臥病不起。

劉備在白帝城修養的期間內,每天都以面洗淚。

想到自己當年白手起家時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如今自己身為皇帝享受榮華富貴,二弟三弟卻死於非命,本想給二人報仇雪恨,自己卻中了陸遜的計大敗而歸,蜀國七十萬大軍毀於一旦,再加上他又想起丞相對自己的勸阻,更是悔恨莫及。

種種複雜的心情交雜在一起,讓這位蜀漢皇帝日益消瘦,生命垂危。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向丞相諸葛亮吐露心聲,希望諸葛亮能夠輔佐劉禪完成自己匡扶漢室的心愿。

所謂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劉備作為一代梟雄,作為一代帝王,對諸葛亮說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而諸葛亮淚如雨下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和諸葛亮,不僅僅是君臣,更是一對知心的朋友,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委以重任,有人說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的關係和信任達到歷史上的最大程度,沒有哪一對君臣能夠超越他們,被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所稱頌,這一託孤重擔更成就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前後出師表的忠貞壯舉。

公元223年,劉備在悲憤交加之中駕崩,視角馬上切到了他同關張二人一起戎馬天涯的鏡頭,在涿郡桃園結義,在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在臥龍崗三顧茅廬。

劉備這位皇帝在中國歷代皇帝中算是一位比較忠厚的皇帝,大多皇帝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如劉邦,勾踐等,但是他卻與眾不同,寧可千里江山不要,寧可不做蜀漢皇帝,也要替他的兩個兄弟報仇,甚至隨他們共赴黃泉,也心甘情這就是劉備,可以說劉備打天下靠的是一個義字,最終失敗也是因為這個義字,義氣讓劉關張三人的心連在一起,義氣也讓他們相繼去世,這怎能不讓人替他們感到惋惜,悲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聊聊劉備的為人

在三國被稱為劉皇叔的劉備,是個歷史上的名人,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稱帝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