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君臣相顧聲淚俱下,敢問古代哪一對君臣關係能超越他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剛剛在成都稱帝的劉備,在經歷了荊州丟失,二弟關羽,三弟張飛相繼被害後,報仇心切,不聽群臣諫阻,一意孤行御駕親徵發兵東吳,結果在猇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逃回白帝城,從此臥病不起。
劉備在白帝城修養的期間內,每天都以面洗淚。
想到自己當年白手起家時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如今自己身為皇帝享受榮華富貴,二弟三弟卻死於非命,本想給二人報仇雪恨,自己卻中了陸遜的計大敗而歸,蜀國七十萬大軍毀於一旦,再加上他又想起丞相對自己的勸阻,更是悔恨莫及。
種種複雜的心情交雜在一起,讓這位蜀漢皇帝日益消瘦,生命垂危。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向丞相諸葛亮吐露心聲,希望諸葛亮能夠輔佐劉禪完成自己匡扶漢室的心愿。
所謂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劉備作為一代梟雄,作為一代帝王,對諸葛亮說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而諸葛亮淚如雨下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和諸葛亮,不僅僅是君臣,更是一對知心的朋友,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委以重任,有人說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的關係和信任達到歷史上的最大程度,沒有哪一對君臣能夠超越他們,被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所稱頌,這一託孤重擔更成就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前後出師表的忠貞壯舉。
公元223年,劉備在悲憤交加之中駕崩,視角馬上切到了他同關張二人一起戎馬天涯的鏡頭,在涿郡桃園結義,在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在臥龍崗三顧茅廬。
劉備這位皇帝在中國歷代皇帝中算是一位比較忠厚的皇帝,大多皇帝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如劉邦,勾踐等,但是他卻與眾不同,寧可千里江山不要,寧可不做蜀漢皇帝,也要替他的兩個兄弟報仇,甚至隨他們共赴黃泉,也心甘情這就是劉備,可以說劉備打天下靠的是一個義字,最終失敗也是因為這個義字,義氣讓劉關張三人的心連在一起,義氣也讓他們相繼去世,這怎能不讓人替他們感到惋惜,悲傷。
劉備託孤諸葛亮是信任嗎?其實暴露出當時蜀漢的尷尬境地
特約作者:楊楊愛歷史自古以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都是一個美談,比如,大家一說起「禮賢下士」的楷模,就會想到這個。但是,我們需要想一想,劉備真的那麼信任諸葛亮嗎?
劉備戎馬一生打了一輩子仗,為何最後一仗敗得那麼慘?
三國演義可謂是家喻戶曉。如果說,三國里誰的人氣最高,除了諸葛亮恐怕就數劉玄德,劉皇叔了。這位賣草鞋出身的草根,憑著一句:我乃中山靖王之後,愣是忽悠出了一個蜀漢政權,可謂是三國中成功創業的典範。
劉備屢戰屢敗,最終卻能建立蜀漢,靠的就一個字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義字所指,訓詁學也許有很多講究,我不是很明白,但我讀三國,看水滸,抱著港片不鬆手,可以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桃園三結義」有個廣泛的影響。交情發展到劉關張...
劉備臨死託孤,讓諸葛亮可以自己做蜀漢皇帝,這是真心還是假意?
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前的"白帝城託孤",將後主劉禪連同蜀漢江山,一同交付給丞相諸葛亮照管。這一幕本為千古佳話,令無數後世君臣士子感懷。同時亦有許多人以己度人,認為劉備並非真心,甚至以為一旁埋藏了多少...
劉備從打算稱帝開始,桃園結義就已蕩然無存了嗎?
小說《三國演義》里對劉關張桃園結義這一故事敘述詳盡,表現了劉關張三人的英雄氣概和雄心壯志,一種英雄相惜相見恨晚的真情讓三人舉酒結義,對天盟誓。一直到小說的最後,三人的感情都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實上...
說三國話權謀(42):還有比桃園結義更忠義的人,此人人人都知道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全書的文眼,是曠古爍今的一次英雄的結合,三個身體一個靈魂。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每每讀到此段,我總會熱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