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易守難攻,為什麼割據很難超過50年?原因中國人都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詩人李白曾有一句著名的感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說的就是四川盆地這個地方道路艱險,是個易守難攻之地。

也正因為如此,自古以來,四川都是很多梟雄割據稱王的地方。

從蜀漢時期的劉備,到五代時期的蜀國,再到明朝末年的張獻忠,都是利用了蜀道的艱險,才成就一番王業。

但縱觀整個歷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四川的割據勢力從來沒有統一過天下(劉邦並不是四川的割據勢力),反倒是常常被其他勢力攻入。

最典型的就是諸葛亮北伐,這其中固然有戰略戰術的差異,但總體而言,想要出川統一全國非常困難,畢竟道路艱險運輸不便,諸葛亮北伐就多次因為缺糧而不得不半途而廢。

可是出去不容易,進來的人不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嗎?鄧艾偷渡陰平或許是個特殊案例,但宋朝伐蜀國、明朝滅大夏國都十分順利,這也足以說明四川這個地方割據無法超過50年另有原因。

是川兵不能打嗎?還真不是。

就拿蜀漢來說,諸葛亮北伐的常備兵力不足10萬,而曹魏僅用來防禦蜀漢一方的軍隊就多達15萬,在冷兵器時代,諸葛亮敢以一州之兵數次北伐占據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足見川兵的戰鬥力是不遜色於中原的。

再拿近代來說,抗戰時期,四川出兵多達340餘萬,幾乎每個戰場都有川兵的身影,但實際上川兵的裝備卻是最差的,常常被其他軍隊笑稱是「叫花子軍隊」。

可是面對裝備精良的侵華日軍,川軍的戰績相當出色。

所以,並不是川兵不能打。

而是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在內。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國家和天下其實是兩個概念。

國可以有很多個,但天下卻只有一個。

無論是哪一國的君主,最終都必須歸於一個天下,也就是說無論你是蜀漢、曹魏、還是東吳,最終都必須要歸於一統。

如果一個政權被認為阻礙了天下統一,那麼他就該滅亡。

當然,這跟遇到外族入侵時不抵抗而是屈膝投降可不是一個概念。

再拿蜀漢來舉例。

雖然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弱的,但諸葛亮時代的蜀漢卻是三國當中政治最穩定的,而諸葛亮一生也在致力於天下一統,所以這個時候的蜀漢不僅不會敗亡,反而一直在主動進攻。

但蜀漢後期就不同了,由於政治腐敗,軍備廢弛,這個時候的蜀漢已經完全不可能統一天下,反倒因為連年戰爭導致了百姓凋瘁。

所以,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本地人就希望蜀漢投降曹魏,並且只降曹魏而不能選擇投奔東吳。

因為魏可以吞吳,而吳不能吞魏,最終統一天下的必然是魏國。

十幾年前的一部電影《英雄》當中就有一個很有深度的片段—刺客最終放棄刺殺秦始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兩個字:天下。

即: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可以結束連年征戰,順應天下民心,這也是任何國人都明白的道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明知弱小,為何仍要不停的北伐?

三國中蜀國力量最弱,魏國力量最強,在分裂時期,按理說只有勢力強大的一方才會堅持統一,勢力弱小的一方更願意保持獨立,這叫國強主統,國弱就主分。道理很簡單,國弱了還主統,那不是找死嗎。但是三國時候的...

歷史名相之諸葛亮

現如今信息發達,各種達人充斥網絡。圍繞歷史名人的討論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本人才疏,淺析一下名相諸葛亮以饗讀者,不周之處還望賜教。先來一首杜甫詩《蜀相》以頌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

鄧艾只有2000兵馬,憑什麼逼迫劉禪投降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在蜀漢建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

如果關羽不丟失荊州,劉備能統一三國嗎?

歷史不能重演,而且,戰爭的勝負和時局的發展變化受諸多因素影響,即便不丟荊州,劉備未必能夠一統三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荊州不丟的話,劉備和蜀漢在與曹魏和東吳的抗衡中會不落下風,至少戰略...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