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宗室子孫眾多,為何後期卻難堪大任,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小河對岸
三國初期,論宗室的人才,曹魏最為鼎盛。
論文學成就,「建安三曹」是當時最高文學的代表。
而論軍事才能,曹操本就是漢末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統帥,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寫道: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
除曹操之外,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彰、夏侯尚、曹真、曹休等都可堪稱宗族良將,為曹魏統一北部中國與守衛曹氏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到了曹魏後期,雖宗室子孫更加繁盛,卻都難堪大任。
魏明帝曹叡病重之際,原想以燕王曹宇(曹操之子)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曹真之子)、屯騎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驍騎將軍秦朗(曹操養子)等對輔政。
可見,曹叡對宗室的倚重之心。
但最終致使曹叡該託孤計劃流產,固然有劉放、孫資專寵弄權,從中使壞的原因。
但更為本質的原因是,以這些人的才能與名望,都難以勝任輔臣之位。
首先,作為曹叡的託孤輔臣之首,燕王曹宇固辭輔臣之位,以致曹叡不得不改變初衷。
最終,在劉放、孫資的蠱惑之下,曹叡才不得不以曹爽而代曹宇,並詔回司馬懿參與輔政。
那麼,為何曹魏初期,宗室人才鼎盛。
而到曹魏後期,宗室子孫雖多,卻人才凋零,以致曹魏的江山被司馬氏給篡奪了去?
其實,曹魏的宗室人才凋零,其病源在魏文帝曹丕。
曹丕對兄弟們的刻薄,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因與曹植有過「世子」之爭,其對曹植尤其嫉恨,曹植的《七步詩》便是為此而作。
曹丕對其他的兄弟也不好,並防範甚深。
曹丕不但削奪藩王們的權力,還時常變更藩王們的封地,曹魏的藩王沒有治權與兵權,行為更受到嚴密的監視,形同囹圄。
而能獲得曹魏朝廷重用的,只是那些對皇權沒有威脅的曹氏旁支。
故而,一則,曹魏宗室子孫雖更加繁盛,但能受到朝廷起用的範圍卻很窄(曹宇因與曹叡關係親善,才被曹叡托以後事)。
二則,這些曹氏旁支,其二、三代之後,生於富貴之家,沾染了許多不良風氣,如何晏(曹操養子)、夏侯玄等雖有才學之名,卻浮而不實。
曹爽等人更是純粹的膏粱紈絝子弟,缺乏基本的磨鍊。
而司馬氏篡奪曹氏江山之後,鑒於曹氏無宗室夾輔之故。
故廣封宗室為王,並授以兵權,以拱衛司馬氏的江山。
卻不曾想又使得宗室權力過大,而引發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場皇族內亂(八王之亂),並給「五胡亂華」以可乘之機,致使北方漢族幾被屠戮殆盡,而給國家與民族都帶來了一場最為深重與長久的災難。
參考史籍:《三國志》、《資政通鑑》等等;
、
軍師聯盟沒有演的,次等「官二代」司馬懿靠什麼快速發跡?
論及司馬懿,人們常說的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而將曹魏政權視作寒門庶族的代表,根據就是「九品官人法」和「唯才是舉令」。但是,「九品官人法」是曹丕授意頒布,其背後有著深刻的政治目的,這個我們容後展開,...
曹魏亡國之因,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
曹魏亡國原因自然很多,若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曹操崩於洛陽後,魏國出了點內亂。曹丕還是很有手段的,安撫宗親士族,妥善處理彰、植,鎮壓了一些小的反叛,穩住了局勢和王位。曹丕在那篇文采斐然而又...
曹操給魏國留下兩大虎將:他倆不死 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大家好,我是天空,今天我們來講講三國。蜀漢政權北方的曹魏集團在曹操病逝後,同樣為繼任者留下了兩位託孤重臣,可以說如果此二人不死,司馬懿父子根本不敢去篡位,此二人便是曹真和曹休。
曹叡明明忌諱司馬懿,為什麼還讓司馬懿成為託孤之臣?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總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尤其是最近熱播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再一次的掀起了《三國熱》。在這部劇之中,我們常常看到一幕,曹魏皇帝曹叡和司馬懿的政治博弈,司馬懿功勞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