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亡國之因,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魏亡國原因自然很多,若論及根源,或許還在曹操這裡。

曹操崩於洛陽後,魏國出了點內亂。

曹丕還是很有手段的,安撫宗親士族,妥善處理彰、植,鎮壓了一些小的反叛,穩住了局勢和王位。

曹丕在那篇文采斐然而又帶些自戀的《典論》里,點評各家文章所長,還帶諷刺的批評了古今文人的小心眼。

其實他何嘗不是在說自己呢,他的位置剛坐穩,就想起了兩個弟弟給他留下的心理陰影,想對兩兄弟動殺手,曹彰不幸中招,曹植因母求情而倖免,但這事兒沒完,之後曹丕像防賊一樣防著曹植,就連惜墨如金的陳壽都看不下去,評論說: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

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

」(三國志曹植傳)

意思就是,曹丕活著的時候,就沒讓曹植消停過,讓他到處跑著玩。

曹叡完美的繼承了其爹的做法,弄得曹植鬱鬱寡歡,跟曹丕一個歲數死的。

對兩兄弟尚且如此,對待曹氏宗親亦是打壓,曹洪就是例子。

其後,他還實行了九品中正制,雖然制度在曹丕時剛剛實行,但足以證明曹丕對待曹氏宗親的態度。

後曹丕病篤,其子曹叡繼位。

繼位時二十二歲左右,按當時來看,已是年長之君,孫權和劉禪繼位時都比他小得多。

曹叡小時候曹操就說這孫子聰明能做第三代繼承者,且曹叡文章雖不如三曹,但軍事才能比他爹可強多了。

孫權、諸葛亮數次來犯,上庸孟達反叛,遼東公孫淵反覆,曹叡都是鎮定指揮、調兵有方,方使國家穩定。

曹叡能力不細論,肯定是曹魏皇帝除曹操外最有能力的。

曹叡如此能幹,曹丕卻仍要託孤輔政於曹休、曹真、司馬懿、陳群。

曹丕這麼做的根源還是在曹操這裡。

曹操的三個嫡子嫡子皆很有能力,曹操都很喜歡。

其中曹丕是最像曹操的,也是最適合繼位的。

可其弟曹植文章造詣太高,讓曹操在立儲上產生動搖。

三弟曹彰是難得的悍將,又有戰功,曹操唯才是舉,自然給其兵權,令其駐守一方。

後曹植敗北,勢力消沉,可曹彰還是手握兵權的,故曹操的動搖是給曹丕留了很多隱患的(更別說還有一堆手握大權的叔伯輩的曹氏宗親)。

以致曹丕繼位後,一直防著這些人。

曹叡雖年長且聰慧,卻一直未立為太子,曹丕病篤才剛做太子,地位不穩,曹丕只得命人輔政,他不僅託孤曹休、曹真這樣的宗親,還有司馬懿、陳群這些士族。

可見他並不完全信任曹休、曹真,而且曹彰雖死,曹植還硬朗呢,不得不防,故分權給司馬懿以為牽制。

這算是為後來司馬懿坐大埋下伏筆。

曹丕沒算到自己四十歲便壽盡,更沒想到聰慧的曹叡三十五歲就去世了。

明帝病重時,曹真、曹休早已去世,有些才能的曹植也憂憤而死。

只得託孤給曹爽和軍功甚重的司馬懿。

一直被曹丕打壓的曹氏宗族,只剩曹爽這樣的二代和何晏、夏侯玄這樣的空談之輩。

哪能比得上韜光養晦幾十年的司馬懿,結果被夷三族。

曹魏在三國之中,建國最早,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

可實際上也是最早沒落,因權臣獨掌大權而亡。

而其根源或許只是當初曹操立儲時有所動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防備司馬懿,為什麼曹丕不防備司馬懿?

曹操作為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雄才大略,橫掃群雄,統一北方,曹操以獨特的眼光,任用了一大批人才,這也是他能做一番大事的重要原因。曹操對司馬懿有戒心,曾想殺掉司馬懿,但因為曹丕和司...

兩晉之西晉

西晉皇帝不像秦始皇,劉邦,劉秀,劉備,曹操,孫權靠自己打下來,說西晉還的從三國的曹魏政權說起。司馬懿在曹操的一再要挾下不得已到魏國當官。但是曹操這個人很會用人,他知道司馬懿是能人,始終在用的時候...

司馬懿其實並沒有什麼本領,僅靠長壽而已

都說司馬懿是因為謀略過人,而取得曹魏天下,我看則不然。司馬懿若不是因為長壽,他想篡權簡直是痴人說夢,只能用幸運二字來形容司馬懿。司馬懿啥都不靠,就靠活的長,生生的熬死了一群人。曹操的子孫不知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