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志里可以比肩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的名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凡是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五虎上將是關張趙馬黃,有些看的精一些的讀者肯定還知道曹操帳下有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張頜,于禁,樂進和徐晃。

他們的輝煌戰績不需要我過多贅述想必大家也都知道。

但是若論正史記載,那麼可以比肩他們的將領大家又知道幾人呢?接下來,我就來說說我心中的五個被三國演義所忽略的大將。

1.鞠義

麴義,一做曲義。

漢靈帝年間,平原麴氏避難西平,成為當地的大姓,麴義常在生活在涼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戰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銳。

後來成為冀州牧韓馥的部將。

初平二年(191年),麴義背叛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反被麴義擊敗,袁紹素來有入主冀州之心,於是與麴義結盟,共同逼迫韓馥出任讓冀州,從而讓袁紹反客為主,成功成為冀州牧,麴義從此在袁紹帳下效力。

南匈奴單于於夫羅劫持河內太守張楊反叛袁紹,駐紮在黎陽,袁紹命麴義追擊到鄴南,擊敗南匈奴的部隊。

(三國志12人物圖片)

1、一戰成名——界橋先登

初平二年(191年)冬天,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

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藉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

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

當時,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地說:「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

」於是舉兵攻打袁紹。

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

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

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范為勃海太守,但公孫范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

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

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

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

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

麴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只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

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

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

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

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只帶著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

在距離界橋十餘里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

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

別駕田豐拉著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裡,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

稍頃,麴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

2、連戰公孫

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害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

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

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于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

公孫瓚連戰連敗,只得退還易京固守不出,麴義等乘勝追擊,包圍易京。

公孫瓚在易京內開置屯田。

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糧盡退兵,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重。

3、歷史評價

  • 袁紹: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橋搴旗拔壘,先登制敵者也。

  • 王粲:義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兵皆驍銳。

2.徐榮

徐榮,東漢末年早期的優秀統帥,曾經打敗過曹操和孫堅。

徐榮是遼東襄平人(遼寧遼陽)。

雖然在《資治通鑑》中認為他是玄菟郡(今遼寧撫順)人。

但在《三國志·公孫度傳》里,我們能找到這樣的內容,「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

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

」也就是說公孫度和徐榮是老鄉,而公孫度是遼東襄平人,所以徐榮也只能是遼東襄平人。

在《三國演義》里,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但演義和歷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歷史上的徐榮,可謂是一位名動一時的猛人。

他的戰績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他的記載雖然很少,卻足以令他擠身三國一線大將行列。

(三國志12人物圖片)

1、大敗曹操

漢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召集十一路諸侯,誓要消滅董卓。

同盟軍雖然連克汜水,虎牢,占據洛陽,但由於內部各自為戰,卻開始停滯不前。

曹操只得自己帶兵前往追擊董卓。

曹操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

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

」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

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

從弟洪以馬與操,操不受。

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

」遂步從操,夜遁去。

榮見操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

2、擊破孫堅

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群兵討卓。

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出虜掠。

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烹之。

——《後漢書·董卓傳》

徐榮擊破孫堅,並烹殺了一個太守,足見其狠毒果斷。

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

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

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

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

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三國志·孫堅傳》

孫堅移屯梁東,為卓將徐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

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為騎督。

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資治通鑑·卷六十》

徐榮再次擊敗孫堅。

之後孫堅收攏散卒,與董卓軍戰於陽人。

董卓軍胡軫、呂布將帥不和,被孫堅擊破,都督華雄被斬殺。

3.高順

高順(?-199年2月7日),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

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

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

曹操擊破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

統陷陣營

高順跟隨呂布征戰四方,直屬部下七百餘人,號稱千人,鎧甲兵器都精練齊整,嚴守軍紀軍備嚴整且作戰時相當勇猛,高順每次率領著部隊攻擊敵方陣營,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敵方陣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3] ,所以高順率領之部隊有為「陷陣營」之美譽。

建安元年(196年),呂布趁劉備東擊袁術於淮水時,襲取劉備的根據地下邳。

之後劉備投降呂布,呂布命劉備屯駐於小沛(今沛縣),而自稱為徐州刺史。

(三國志12人物圖片)

1、迅析斬亂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夜半時,呂布的部將、河內人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發動叛亂,率兵部隊攻打呂布治所下邳,城池防守堅固無法攻入,呂布不知道造反的是誰,帶領家眷逃往高順營寨,高順問道:「將軍有所隱不?」呂布回答:「這是河內人的聲音。

」高順便猜到造反的是郝萌,於是率部到下邳平叛,弓弩齊發射殺郝萌的部曲,天亮還營。

(《冊府元龜》則記載呂布與高順一同前往平叛。

郝萌的部將曹性反正,與郝萌對戰,郝萌刺傷曹性,曹性斬斷郝萌一臂,高順乘勢斬下郝萌的首級,用床擔著受傷的曹性前往見呂布。

2、擊潰劉備、夏侯惇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

備為順所敗。

《三國演義》的第十八章提到,高順軍在下邳城外與夏侯惇軍交戰時曾與其單挑。

雙方大戰了四五十個回合夏侯惇擊敗了高順,高順欲退回城內,夏侯惇則令其戰馬追趕。

夏侯惇追趕至高順軍深處,此時,高順的部下曹性偷偷地用弓箭瞄準了夏侯惇,然後,弓箭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

夏侯惇把箭矢從眼睛裡拔了出來,而且眼球也隨著箭矢被拔了出來,隨後,他吞下了自己的眼球並策馬直奔曹性,一槍刺穿了曹性的面部,曹性身死,高順則命令部隊進攻。

最後,高順擊敗了夏侯惇的部隊。

3、歷史評價

王粲《英雄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

所將七百

余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

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

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

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司馬光《傳家集》:或問陳登、高順皆有過人之才,俱事呂布。

而登輸心魏祖,親為反間;順盡力於布,與之偕死。

意者順賢登歟。

應之曰:不然,古者列國並立,同事王室。

故先王制禮,諸侯有王、大夫有君,君臣始終,有死無貳。

漢氏平壹海內,萬國一君,天下之君,唯帝室耳。

順於呂布,雖備將佐,無委質之分。

布者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暴無謀,敗亡有證。

登知幾輕舉以存易亡,徐、豫克清,百姓蘇息。

順託身失所,迷逺不復,以陷大戮。

易稱比之匪人,豈謂順耶。

其才雖美,未能及登。

以茲觀之,優劣見焉。

[12]

4.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為養子,並在讀書期間和孫權相交甚篤。

孫權統事後,朱然歷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衝校尉,率軍平定山賊。

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

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魏國果然趁機攻吳,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從此「名震敵國」。

之後,朱然先後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兩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斬獲。

最後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

赤烏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

孫權為其素服舉哀。

(三國志12人物圖片)

1、早年經歷

興平元年(194年),當時朱治未有子嗣,於是請求孫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兒子施然(時年十三歲)作為子嗣。

孫策遵從朱治的意思,命令丹楊郡守以羊酒為禮召請施然,施然來到吳後,孫策厚禮相賀,施然遂改姓朱。

建安五年(200年),朱然曾經和孫權一同讀書學習,友情頗深。

孫權承繼孫策統領江東,任命朱然為餘姚長。

後又被任命為山陰令,加折衝校尉,督領五個縣。

孫權對他的才能感到驚訝,分丹楊為臨川郡,以朱然為太守,授二千兵給他。

正值山賊四起,朱然出兵討伐,約一個月時間便平定亂事。

2、征戰立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出兵濡須口,朱然在大塢及三關屯備軍,被拜為偏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朱然跟隨呂蒙討伐關羽,與潘璋在臨沮截擊關羽,擒關羽、關平、趙累。

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後來呂蒙病情嚴重,孫權問呂蒙:「假如你不能再起來為我效力,誰可以代替你呢?」呂蒙回答說:「朱然膽略、守業都充足有餘,我認為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

」呂蒙死後,孫權以符節假朱然,鎮守江陵。

黃武元年(222年),劉備東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領五千人與陸遜合共五萬人抗擊劉備,與陸遜、韓當在涿鄉大破劉備,朱然攻破劉備前鋒,截斷劉備後路,劉備於是敗走,退還白帝。

拜征西軍,封永安侯。

此時徐盛、潘璋、宋謙都上表說劉備一定可擒,而朱然與陸遜、駱統認為曹丕大舉結合軍隊,表面上是幫助我們討伐劉備,實則上是懷有奸心的,應該謹慎決定計策,召還大軍。

沒過多久,魏軍果然出擊,東吳三方受敵。

3、膽守無懼

黃武二年(223年),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將攻打江陵,連建數個軍營圍城,曹丕甚至親自到宛城駐守,為其作援。

孫權派遣孫盛率領一萬人在州上防備,建立圍塢,作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隊。

張郃率兵進攻孫盛,孫盛無法抵擋,馬上退兵,張郃駐軍州上守備,使朱然與外援斷絕。

孫權又派遣潘璋、楊粲等將解圍,但依然失敗。

當時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腫病,尚有戰鬥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

曹真等人築起土山,開鑿地道,建立樓櫓逼近城牆,箭如雨下,將士們都驚恐失色,朱然晏然無懼意,激勵士卒,趁敵軍出現戰術漏洞時攻破敵軍兩個軍營。

魏軍圍攻江陵有六個月的時間,還沒有退軍。

江陵令姚泰率領軍隊守備北門,見魏軍強盛,城中守兵少,穀物糧草將盡,便跟魏軍勾通,圖謀作為內應。

準備要實行的時候,事情被發現,於是朱然按軍法處斬了姚泰。

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於是撤走攻城部隊退軍。

朱然因此戰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為當陽侯。

4、累有功勳

黃武三年(224年),朱然嗣父朱治逝世。

朱治此時已經有子朱才,朱才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為朱治治喪完畢後,朱然向孫權請求改回施姓,但孫權不准。

黃武六年(227年),孫權派遣朱然等將率領二萬人圍攻江夏郡,為胡質擊退。

同年,孫權親自率領軍隊進攻石陽,退軍的時候,潘璋斷後。

夜晚的時候軍隊出現錯亂,敵軍追擊潘璋,潘璋不能抵擋。

朱然馬上回軍助潘璋拒敵,使得前軍船艦退得足夠遠,隨後再引軍撤退。

黃武七年(228年),曹休舉軍入皖,朱然在上游,牽制曹休後方,呼應陸遜大軍,陸遜得以大破曹休。

黃龍元年(229年),朱然拜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

不久,兗州在蜀吳「分地」中分給了蜀國,撤去兗州牧一職。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和蜀國丞相諸葛亮約定日期大舉起兵攻打魏國,孫權親自攻打合肥新城,朱然與全琮各受斧鉞,分別擔任左右督。

但是適逢士兵多患疾病,因此未攻而退。

嘉禾六年(237年),朱然出征柤中。

魏將蒲忠、胡質各自率領數千士兵。

蒲忠控制險要的地方,企圖斷絕朱然後路,胡質作為蒲忠的後繼支援。

當時朱然所率領的士兵將領都四面迎戰,聽到這樣的消息後已經來不及收合,於是朱然率領帳下僅有的八百人迎戰。

蒲忠戰鬥不利,胡質等人也引軍退。

走。

5、備受禮遇

赤烏元年(238年),孫權派中書郎袁禮就呂壹之事向朱然等將道歉,並趁此詢問朱然等人時事損益。

赤烏二年(239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希望孫權寬恕周胤,孫權開始並不允許。

後來朱然和全琮亦上疏乞求,孫權終於答應,可惜不久之後周胤病死了。

赤烏四年(241年),朱然、孫倫率領五萬士兵圍攻樊城,朱然用朱異之計攻破樊城外圍。

後來司馬懿率軍抵擋,朱然最後退軍。

赤烏九年(246年),朱然再次出征柤中,魏將李興等人聽聞朱然率軍深入,於是帶領六千步騎斷絕朱然的後路,朱然趁晚上出擊迎戰魏軍,戰鬥最終勝利,斬獲數千,軍隊凱旋。

早在一年前(245年),馬茂企圖叛逆,被發現並且誅殺,孫權非常憤怒。

朱然出征柤中之前上疏說:「馬茂小人,居然膽敢有負國家的恩惠。

臣現在奉天子的威名,戰事有幸報捷,有所斬獲,震撼國內外,整合船艦充塞江面,令其足以成為大觀,來解天子和臣下的怨恨。

希望陛下理解臣戰前的此言,以後再責臣日後努力的戰績。

」當時孫權收下此表而不向大臣們公布,朱然凱旋後,群臣紛紛上表祝賀,孫權舉酒作樂,然後拿出朱然出征之前的上表,說:「朱然之前已經有上表給我,但我認為此戰難以成功,現在果然如朱然所預料的,可以說是在預料事情方面有高明的眼光。

」於是派遣使節拜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赤烏十年(247年),諸葛瑾、步騭都已經逝世,雖然諸葛融、步協分別繼承父親職務,但孫權依然任命朱然作為大督,總理軍事。

此時陸遜也已經逝世,功臣名將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因此待遇無比隆重。

然而,朱然此年開始寢疾。

6、人物評價

孫權: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於見事也。

呂蒙: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

衛臻:然,吳之驍將,必下從權且為勢以綴征南耳。

孫登: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

傅玄:有呂范、朱然以為爪牙。

陸機: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

陳壽:①內行修潔,其所文采,惟施軍器,余皆質素。

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咸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

②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凌統最重,朱然其次矣。

③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

章如愚:如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凌統、全琮、呂范,皆智足以御眾,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

朱熹:古之名將能立功名者,皆是謹重周密,乃能有成。

如吳漢、朱然終日欽欽,常如對陳。

須學這樣底,方可。

郝經:①朱治、呂范以勛舊重,朱然、朱桓以膽勇稱,皆隱然敵國有古大將之風。

②天分鼎裂,鷙搏狼抗。

成霸安疆,式資良將。

形勢深阻,江山沉雄。

勢常北向,以守為攻。

舟楫是利,武騎無用。

矯矯諸臣,功崇信重。

鄧廷羅:司馬懿挑朱然,吳班挑陸遜,皆不得行其計,豈非將之有能有不能哉?

5.曹仁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從祖弟)。

三國曹魏名將。

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

從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

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之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

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魏國建立後曹仁拜車騎將軍,統率荊州、揚州、益州軍事,晉封陳侯,曹丕代漢建魏,封曹仁為大將軍,又遷大司馬,不久卒於軍中,時年五十六歲,諡曰忠侯。

按《史記·諡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

險不辭難。

」故當魏一朝,「忠」實為大譽之諡,只有夏侯惇同焉。

(三國志12人物圖片)

1、討戰群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仁暗自結集上千青年,游於淮河、泗水之間,後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初平四年(193年),在曹操與袁術的戰役中,曹仁大有斬獲。

從征徐州,曹仁經常督領軍騎,擔當陣前先鋒。

又別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

後從攻費縣、華縣、即墨、開陽(以上皆為徐州轄內縣地),陶謙派遣部下急救諸縣,皆被曹仁擊破。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征呂布,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擒呂布手下將領劉何。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平黃巾後,迎接漢獻帝定都於許縣,並以曹仁數有軍功,拜為廣陽太守。

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於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讓他以議郎身份(職官名。

秦代設置,掌論議。

)督軍。

建安三年(196年),從征張繡,曹仁別攻周圍縣地,略城虜眾達三千餘人。

曹操軍退還之際,張繡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繡。

建安四年(199年)二月,張楊為部將楊丑所殺,楊丑又被眭固所殺,眭固引眾欲投袁紹,屯於射犬。

四月,曹軍進軍臨河,曹仁與史渙渡河擊眭固。

眭固使張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自己則帶兵北尋袁紹求救,然而與曹仁等相遇於犬城。

雙軍交戰,曹軍大勝,並斬眭固。

2、從平河北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袁紹相持於官渡,汝南降賊劉辟等響應袁紹反叛,侵擾許地,袁紹遣劉備出襲濦、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

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為憂。

此時曹仁進言:「南方諸縣以為我軍當下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們,而劉備此時卻以大軍壓境,他們的背叛是正常的事。

但劉備剛剛帶領袁紹的兵,還未能得其所用,一擊便可破了。

」曹操同意其言,於是令曹仁遣騎攻打劉備,將其擊走,曹仁終於盡復收各個叛縣而還。

後來袁紹遣別將韓荀想鈔斷曹軍西道,卻被曹仁破之於雞洛山。

袁紹自此不敢再別遣分軍。

曹仁又與史渙等抄截紹運糧車,盡燒其糧。

建安十年(205年),河北既定,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

當時曹操下令:「城陷之後,盡坑敵軍。

」結果連月不下。

曹仁向曹操勸諫:「圍城攻郭,必須向敵軍宣示活門,這是為了替其開闢生路。

如今主公向敵軍宣告城陷必死,那敵人勢將堅心死守。

而且此城堅固糧多,要攻,則士卒疲傷,要守,則遷延日久;這樣駐軍于堅城之下,強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計。

」曹操聽從其言,果然城池立降。

於是收錄曹仁前後軍功,封都亭侯。

3、江陵戰瑜

建安十三年(208年),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征南將軍。

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

周瑜、程普率領幾萬人馬,和曹仁隔江相持。

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

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

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凌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在夷陵擊破曹仁軍,解除了甘寧之圍。

周瑜乘勢渡過長江,駐兵北岸,與曹仁相持。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軍數萬攻打南郡,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

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

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

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

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

與吳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沖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

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余兵從圍中拔出,又殺吳軍數人,把吳軍擊退。

陳矯等初見曹仁衝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轉封安平亭侯。

後來周瑜親自來攻,為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還陣。

曹仁聞知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乃起身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

4、拒超平叛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關中,曹仁為安西將軍,總督諸將拒守潼關,在渭南大破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十部諸侯。

其時河間蘇伯、田銀反,曹仁遂行驍騎將軍,都督七支大軍討破田銀等眾。

曹操復以曹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旅樊城,擔當鎮守荊州之重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仁與夏侯惇、張遼居屯巢。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鄢陵侯曹彰北征烏丸之時,其兄曹丕致書訓誡曹彰說:「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征南將軍(指曹仁)一樣嗎?」

5、據守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宛城有侯音反叛,抄掠附近郡縣的百姓數千人,曹仁帶軍攻破叛軍,斬了侯音,又回師樊城,被任命為征南將軍。

後來關羽進攻樊城,當時漢水暴漲外溢,于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于禁更向關羽投降。

曹仁率數千名士兵據守樊城,水幾乎淹了整個城池。

關羽乘船攻城,圍了好幾層,城裡與外斷了音信,糧食也所剩無幾,但援兵尚未趕到。

曹仁激勵將士們的勇氣,表示了誓死守城的決心,將士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都一心守城。

不久,徐晃帶援兵趕到時,大水也漸漸消退了,徐晃從外圍向關羽進攻,曹仁得以突圍,終於擊退關羽。

6、咸有效勞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總數三千五百戶,後還屯宛城。

孫權派將領陳邵占據襄陽,曹仁奉旨討伐,與徐晃大敗陳邵,入主襄陽,派將軍高遷等徙漢水之南的未開化之民到漢水之北。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

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

黃初三年(吳黃武元年、222年),十月,孫權復叛,曹丕親率各路大軍伐吳,派曹仁率步騎數萬進攻吳之濡須(濡須口之戰),並用聲東擊西之計,派遣蔣濟襲擊羨溪,成功引誘敵軍主將朱桓向羨溪派遣援兵,之後派遣兒子曹泰攻擊濡須城,將軍常雕、諸葛虔、王雙等攻擊中洲,曹仁則坐鎮後方。

黃初四年(吳黃武二年、223年),濡須口之戰仍在繼續,此時,吳方主帥朱桓,親自抵禦曹泰,並派遣將軍嚴圭攻擊常雕等人。

[16] 到了三月份此戰結果為,常雕被斬,王雙被生擒,魏軍死者千餘,只好撤退。

吃了敗仗 不久後,曹仁便逝世,時年五十六歲,諡為忠侯。

青龍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曹仁與夏侯惇、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7、歷史評價

陳矯:將軍真天人也。

鍾繇:征南將軍運田單之奇,厲憤怒之眾,與徐晃同勢,并力撲討。

表里俱進,應期克捷,馘滅凶逆。

曹丕: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

曹植:文武並亮,權智時發。

奢不過制,儉不損禮。

入毗皇家,帝之股肱。

出作侯伯,實撫東夏者,曹大司馬也。

朱桓: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

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眾勇怯齊等故耳。

今(曹)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

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曹)仁等邪!

陳壽:①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咸有效勞。

②仁少時不修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

傅玄: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

褚亮:金壇奇正,得之於懷抱,玉鈐攻取,無勞於積習,祭遵儒術,未足方其雅歌,曹仁智勇,才可用其勝。

李商隱:任重前馳,眾才一旅,許伯則摩壘而旋,曹仁亦逢溝不渡。

舉無遺算,仕匪遭時,何茲皓首,不識丹墀。

劍折而空留玉匣,馬死而猶掛金羈。

郝經:心為氣城,兵為城城,心固則氣固,兵固則城固。

靜密專安,內外如一,無隙無瑕,以主待客,雖畫地守之可也。

況於城乎!又必兵械備具,薪糧足餘。

進有郭圍,退有停障。

遠有救援,邇有間侯。

嗇力多暇,明慎罰賞,申飭教戒,禁絕訛妄。

血視肉薄,示之必死。

曹仁之守樊,郝昭之守陳倉,張特之守新城,皆是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