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失敗真正原因?後勤跟不上外,劉禪做的這件事才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日221,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年號章武,其地方有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雖與曹操略有不如,但也算不錯了。

可惜的是劉備註定無福享受皇帝命,公元223年,此時劉備上位才兩年,就便病逝於白帝城,享年63歲。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輔政。

劉禪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被趙雲在長坂坡悶過,又被劉備假摔過,從而影響了大腦的發育。

在長大後什麼事慘就辦什麼事,直到現在都成了一句罵人的話,傻子窩囊廢的代稱。

劉禪在位期間,諸葛亮連年北伐。

直接導致國庫空虛,加上「傻子」治國,國家又是貧困,當時《出師表》是這樣說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烽火頻年。

國困空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

連打仗的軍費,都要靠賣布頭了,可見當時蜀國成什麼樣。

這打仗就是打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你沒錢肯定干不過有錢的,人家扔原子彈,你扔手榴彈,誰生誰死一目了然嗎?

所以諸葛亮北伐,姜惟九伐中原都失敗,重要一點就是後勤跟不上,皇帝不差飢餓兵。

趙子龍一聲是膽,你餓他三天三夜試試看,他還能不能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我估計,一句進就倒了,就不要說出。

到這樣就奇怪了,以諸葛亮的才學。

明知道不可為,為何還要強行而為之呢?

這件就要說劉備了,劉備建立的是漢。

漢應該是在洛陽,而不應該是在成都,如果不討伐曹魏,蜀漢就沒有生存的必要。

這情況,就有點像早些年的蔣介石一樣,不能老呆在島上啊。

又不是島主,要不然就成了黃蓉她老爸了,大家都得叫我蔣島主。

還有一點,令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就是劉禪了。

三國演義是這樣說的:諸葛亮在北伐中,本來是有幾次機會是可以滅了曹魏的。

但是偏偏在這關鍵時候,被弱智的劉禪一封詔書,給著急的召了回來,整整有兩次是這樣的。

曰:我想念相父了,特召相父回來看看。

這話說的是情深意切啊,把諸葛亮感動的一塌糊塗,差點不是吐血而是落淚了。

你說這諸葛亮又不是召喚獸,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就這樣戰事一擱淺,諸葛亮氣壞了,兩眼一翻,吐了兩口血,沒幾天就在北方途中,死在五丈原。

不過我還是懷疑,當時諸葛亮很有可能是有高血壓,要不然這劉禪的詔書,應該沒有這麼大威力,被兩聲相父給叫到極樂世界去。

諸葛亮一死,姜維一人獨立難之,於是宦官專權,蜀國逐漸見咯衰弱,最後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所滅,消失在歷史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三番五次北伐,是盡忠,還是另有玄機?

劉備死後,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掌管著蜀國。諸葛亮南征之後,由於疆土擴展,而且錢糧富足(南征時候,由於戰勝,消耗由戰敗一方出)。諸葛亮在劉備臨死時說」一定輔佐劉禪,竭盡一生」。而此刻正是國富民強的時...

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屢敗屢戰的真正目的

東漢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政權發動了五次戰爭。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諸葛亮準備屯田,與曹魏進行持久戰,但...

蜀國大將姜維北伐的目的是要滅亡魏國嗎

眾所周知,姜維北伐最後的結果是比較失敗的,估計姜維自己也知道自己北伐不會取得什麼成果,至多不過是拖延幾年蜀國的壽命,那麼姜維為什麼還要堅持北伐,以至於他的一生總共北伐多達十餘次,北伐的目的又在哪裡呢?

天大的誤會,扶不起的阿斗,劉嬋其實不昏庸

「扶不起的阿斗」是過去人們對劉禪天大的誤會。在很多人對歷史的印象中,提到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兒子劉禪,我們就往往會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和頗具諷刺的「樂不思蜀」,都不是什麼好的印象。其實這都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