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誠: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真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但與其說改變的是命運,不然說改變的是思維方式。
如今的香港首富李嘉誠,早年出生在廣東,家境一度非常窘迫。
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不得不寄居在舅父的家裡。
做學徒時期,李嘉誠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但他從未忘記讀書。
一本舊《辭海》,細心琢磨,他也能領悟出一般人無法領悟到的知識。
為了在洋人主導下的香港獲得一席之地,他攢錢買了本英漢詞典,自學英語。
正是這種學習,讓李嘉誠在進入塑料貿易公司之後,年紀輕輕就被老闆任命為經理、總經理。
有一句老話叫:「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
」李嘉誠從寄人籬下的小學徒到如今的香港首富,人生路上和讀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其實李嘉誠30歲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一家人一輩子吃穿不愁的資產,但是他仍然兢兢業業,保持看書的好習慣。
如今已經90多歲的李嘉誠說:「我晚上一定會看書。
如果我有一個小時,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
」
這個故事乍看之下,讓人不禁覺得是他通過讀書提高了文化知識,學會說英文,才有了後面的平步青雲。
不過別忘了,偌大一個香港,把英語說得跟母語一樣流利的高知分子一抓一大把,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嘉誠只有一個。
只有當人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人才會產生質變。
在日本有個叫大岩俊之的人一年嘗試讀了300本書,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並領悟到了如何將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方法,將這些讀書方法寫成了《實用性閱讀指南》。
你為什麼一直覺得讀書沒有用,不是書本上的內容沒用,而是你閱讀的思維和方法有差錯。
大岩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從大家讀書時都會遇到的痛點入手,比如如何高效讀書,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以及將書本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來講述最實用的讀書法則。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開卷有益,切實學習到知識並運用到實際中,接下來,我將從高效閱讀方法、高效記憶書中內容和付諸實踐三個方面來介紹高效率讀書法則。
一、高效閱讀法
眾所周知的「二八定律」是這樣說的:「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會財富。
」
同樣,這個定律也可以延伸到閱讀中去,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作者大岩俊之認為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這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內容僅占4%。
所以我們讀書最開始就找出書中最核心的4%,這樣閱讀會更加高效。
高效閱讀法的本質不僅僅是提高讀書速度,更加是剔除不需要不重要的內容,也就是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這麼說有點抽象,摘取需要信息的具體操作是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書中尋找答案。
那如何確定問題呢?
(1)明確讀書目的
(2)概覽序言、目錄、後記——大概了解書中內容
(3)確定問題
這裡要補充說明一下的是,為什麼目錄可以反映全書架構?因為作者是按照目錄草案來完成全書撰寫的。
所以想要掌握一本書的大概內容,就要看目錄。
另外,閱讀後記,可以增強和書之間的聯結,了解當時作者的境況和所思所想。
提高閱讀效率,最本質和最簡單的一個方面是要提高閱讀速度。
提高閱讀速度,有時間觀念很重要。
比如你有一天上班事情多,但是你這一天想早點回家不想加班,你就會發現自己這天工作效率特別高,這就是因為你有時間觀念。
讀書也是一樣,一本書你拿到手,要大概估算一下你打算用多少時間讀完,給自己一個deadline。
另外,想提高讀書效率,不要把自己當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有「輸出」意識。
所謂「輸出」,就是「向他人講述」和「寫下來」。
當你以向他人講述為前提去閱讀的話,效率會高很多。
二、高效記憶書中內容
波音公司在對高級航空技師百人規模小組的培訓上通常要花費數年的時間,而自從引用了「思維導圖」法,數年的培訓時間一下子被縮短至幾周就能完成,從而可知,正確的記憶方法可以給知識掌握帶來多大的變革。
近些年來,「思維導圖」筆記法大熱,什麼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以上解釋來自百度百科)。
那思維導圖的架構是如何構建的呢?作者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了兩種常用的方法。
一種是以書中的目錄以及標題為基礎,搭建思維導圖。
另一種方法是以書中主要/重要內容為基礎的,按照順序整理自己覺得重要的內容。
那我們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書並製作思維導圖呢?
製作思維導圖是的閱讀習慣:
(1)從頭到尾讀一遍書,對書中內容有整體把握
(2)用自己標記的方法來採集需要的內容
(3)然後對著做了很多標記的書,來做思維導圖
按照書中所講方法,我自己也為《實用性閱讀指南》做了一個思維導圖,一下子就覺得書本思路清晰很多。
我用的導圖軟體是process on,在線就可以使用,挺方便不用付費。
高效記憶書中內容,並不僅僅是要有效的筆記方法,也要抵制遺忘。
根據池谷裕二先生所著《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一書中所說的,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感一一記住的話,不出5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
人的大腦本就善於遺忘,除了經常複習需要記憶的內容之外,還可以通過調動情緒來記憶。
根據池谷裕二所著的《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大腦中的海馬體負責接受記憶。
海馬體旁邊是扁桃體,負責處理情緒。
扁桃體一旦受到刺激,海馬體會認為這是個重要信息,就會儲存起來。
三、付諸實踐
陸遊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寫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特別是閱讀商務類書籍的時候,讀完之後要將所吸收到的知識,實踐到工作生活中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你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如果沒有實際操作,很快就會忘記。
但如果實際操作過了,就會印象深刻。
當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你要去想,我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什麼?我應該如何實操呢?
當你要去實踐書中內容的時候,你不得不去思考,應該設立一個怎樣的目標?行動之後,最終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結果?
當我們設立目標的時候,不要和現實差距太大。
作者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安利了一個好辦法,當你覺得自己只有50%的實力和狀態的時候,那就把目標設立在實際狀態+10%,也就是說以60%為最終目標,而不是完美的100%。
設定了最終目標之後,就要開始思考,應該具體做些什麼才能達到目標。
請儘可能多列舉幾項,再從裡面挑選出你最想做的去實行。
為了提升自己的行動力,可以將自己的行動和打算告訴別人,或者寫成行動宣言記在本子上。
有一個很增加動力的方法是,可以想像一下自己達成目標後的樣子,當然是往好的地方想哦,想完美滋滋就能去加緊幹活了。
當我們達成結果之後,也請將這個結果告知給他人。
大岩俊之所著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正是一本這樣調整讀者閱讀思維的書籍,一改閱讀小白們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在高效閱讀和筆記的基礎上,實踐書中的內容,切實地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讀100本書,不如用好1本書!
當面前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時,你光看能飽嗎?不吃飽能有力氣幹活嗎?讀書也一樣,光看書但不用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即使你一年讀300本書也沒用。道理就跟吃飯一樣,光看著好吃的食物我們不會飽,讀書後不能將知...
做學生16年,你知道怎麼把書里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嗎?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教科書里的知識,相對順利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小考、大考,以及後來的中考與高考,直到大學畢業。十六年的學習生涯,表面上看,似乎獲得了很多知識,比如語文課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如何一年閱讀3000本書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終於找到有效讀書的好方法
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幾乎每個人在讀書上面耗費的時間都挺多,有些人一本書讀完甚至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少年時期,有時間去慢慢研究書中精髓的話,那麼成年以後,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如果還要花費大量的...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書中自有黃金屋,你卻不知道怎麼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這句話被長輩們拿來激勵我們多讀書,從學校到工作,我們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只要把書讀好,就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連小學的教室里都會貼上高爾基...
你有一份實用性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胡雪岩是大清首富,可人到中年卻得了抑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胡雪岩派手下到各地開拓市場,租房、僱人、各種稅費打點,還要做慈善事業...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