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的俊才之鷹是誰呢?看完這個簡介就知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
三國時期魏國將領、謀士,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毓之弟。
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
鍾會大力結交西蜀名士,打擊鄧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權,但由於手下官兵不支持鍾會的行動而發動兵變,鍾會與姜維等人皆死於兵亂之中。
早期發展
在正始五年,起家擔任秘書郎的職務。
正始八年,遷尚書郎。
嘉平元年中書侍郎。
高貴鄉公即帝位時,賜與他關內侯的爵位。
[3]
鍾會跟隨大將軍司馬師討伐毌丘儉叛亂時,掌管機要。
接著司馬師在許昌過世,遂由司馬昭接掌軍權,繼任大將軍。
後來鍾會隨著大軍回到雒水南部駐守時,又升遷做黃門侍郎、並受封東武亭侯的爵位,有三百戶的食邑。
久持劍閣
鍾會263年八月,受司馬昭之命,與鄧艾和諸葛緒等人以十八萬兵力,分東中西三路攻蜀,意圖滅蜀漢。
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的、午谷進軍漢中,不久攻陷陽平關。
其間將諸葛緒奪權,并吞並其兵力。
鍾會大軍攻打劍閣,卻被姜維絆住,久攻不下。
這時鄧艾奇襲得手,擊殺諸葛瞻,劉禪率眾投降。
姜維得知消息後,歸降於鍾會。
十二月,皇帝下詔任命鍾會為司徒,並且進封他為縣侯,增加一萬戶的食邑,另外還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各給予一千戶的食邑。
精鍊策數
魏少帝甘露二年時御駕親征,率領司馬昭和鍾會去討伐在壽春叛亂的諸葛誕,後來鍾會使用計謀,讓壽春城內各將領彼此分裂,順利攻下壽春。
大軍凱旋而歸後,朝廷晉升鍾會為太僕,但堅辭不受,於是用中郎的身份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司馬昭的心腹。
又因討伐諸葛誕有功,朝廷封其為陳侯,但又多次不受,於是皇帝下昭表揚他功成不居的處事態度。
後鍾會被升遷為司隸校尉。
魏元帝景元三年,司馬昭任命鍾會當鎮西將軍,假節鉞,並且掌管關中的所有軍事。
野心自傲
鍾會平蜀後,鍾會有謀反之心,謀誅魏將,於是密報司馬昭說鄧艾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司馬昭命鍾會把鄧艾關進囚車解壓回朝,鍾會遣衛瓘在前,把司馬昭的手諭傳達給鄧艾的士兵,於是鄧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並將鄧艾壓入囚車。
既除鄧艾,鍾會自認已無敵手,假傳太后遺詔,準備起兵滅掉司馬昭,鍾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占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恐麾下魏諸將不從,引蜀降將姜維為援,後胡烈用計致使全軍混亂,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鍾會與姜維死於胡烈發動的兵亂之中,終年四十歲。
2
人物傳記
編輯
歷史傳記
三國時魏國謀士、將領,曹魏大臣鍾繇的兒子。
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
在征討毌丘儉、諸葛誕其間,鍾會屢出奇謀。
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又曾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得以成為司馬氏的親信。
名士嵇康被殺,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從而發動伐蜀之戰。
滅蜀後,鍾會大力結交西蜀名士,打擊鄧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權,但由於手下官兵不支持鍾會的行動而發動兵變,鍾會與姜維等人皆死於兵亂之中。
演義傳記
鍾會,字士季,少有異才,受眾人賞識,夏侯霸降蜀後預言其終究成為吳蜀之大患。
毌丘儉叛亂後,鍾會說服司馬師親征。
司馬師病死後,鍾會又幫助司馬昭保住兵權。
諸葛誕叛亂其間,鍾會多次獻策助司馬昭平叛。
又畫西蜀圖本力勸司馬昭伐蜀。
伐蜀其間,鍾會為嚴軍法,處死名將許褚的兒子許儀,又攻下陽安關,因為在陽安城中受諸葛亮託夢,於是對百姓秋毫無犯,但在追擊姜維時與鄧艾交惡。
滅蜀後,鍾會打壓鄧艾,又準備與姜維策劃謀反,但事情敗露,被士兵亂箭射死。
3
歷史評價
編輯
蔣濟:非常人也。
(《三國志—鍾會傳》)
鍾會曹髦: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勛,而推寵固讓,辭指款實,前後累重,志不可奪。
(《三國志—鍾會傳》)
司馬師:此真王佐材也!(《三國志—鍾會傳》注引《世語》)
陳壽:①壽春之破,會謀居多,親待日隆,時人謂之子房。
②王凌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干,諸葛誕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策數,咸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廿八評》)
王元姬: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晉書—文明皇后傳》)
辛憲英: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
(《三國志—鍾會傳》注引《世語》)
裴楷:鍾會「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
(《晉書—裴楷傳》)
荀勖:鍾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
(《晉書》)
傅嘏: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
可不慎哉!(《三國志》)
夏侯霸:有鍾士季,其人管朝政,吳、蜀之憂也。
(《三國志·鍾會傳》注引《世語》)又曰:有鍾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三國志·鍾會傳》注引《漢晉春秋》)
姜維: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
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漢晉春秋》)
王夫之:「躡鍾會之已跡而益以貪,則必罹衛瓘之網羅而弗能辯,誅死在眉睫而不悟,其工也,正其愚矣。
」(《讀通鑑論》)
羅貫中:漢時良將後,幼作秘書郎。
當世夸英俊,時人號子房。
壽春多贊畫,蜀郡逞軒昂。
不學陶朱法,遊魂返故鄉。
(《三國志通俗演義》)
4
歷史年表
編輯
正始年間(240-249),任命為秘書郎,後升遷為尚書中書侍郎。
正元元年(254),封為關內侯。
正元二年(255),毌丘儉叛亂,隨大將軍司馬師東征,主管機密事件。
司馬師死於許昌,司馬昭統領大軍。
當時朝廷派尚書傅嘏傳令,以東南剛剛平定為理由,讓衛將軍司馬昭留在許昌,負責內外接應,由傅嘏率領軍隊回朝。
鍾會於傅嘏商議,讓傅嘏上表,於是鍾會與司馬昭一同啟程,把部隊屯在雒水以南。
因此朝廷拜司馬昭為大將軍、輔政。
鍾會升遷為黃門侍郎,東武亭侯,邑三百戶。
甘露二年(257),朝廷任命諸葛誕為司空,當時鐘會守喪在家,算定諸葛誕必不從命。
後來諸葛誕謀反,聖駕停駐在項,司馬昭率領大軍到壽春,鍾會隨行。
當時東吳右大司馬全琮之子全懌、孫全端、全翩、全緝等率領大軍來救援諸葛誕。
全懌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留在建業,因為他二人與其他家有官司,所以帶著他的母親河家將數十人渡江,投降了司馬昭。
鍾會秘密作書,派遣全儀、全輝的家人去給全懌報信,說吳主因為全懌等不能拿下壽春而暴怒,想要盡殺他的家人,所以逃到北方。
全懌等聞訊,內心恐懼不安,於是開城投降。
後來攻破壽春,鍾會功勞最大,當時的人都稱他為張子房。
景元年間(260-264),司馬昭以為蜀國大將姜維屢屢騷擾邊疆,想要派大軍伐蜀。
群臣皆曰不可行,唯獨鍾會說蜀可取。
景元三年(262),封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景元四年(263),魏舉兵伐蜀,鍾會為主將統兵十萬,分別從斜谷、駱谷進兵。
命牙門將許儀為先鋒開路,自己率領大軍在其後,當經過一座橋時,鍾會的戰馬蹄陷入坑中,鍾會大怒,不顧及許儀先父許褚的功績,將許儀斬首。
當時蜀軍下令,沒有據險而守,而是將部隊收回駐守漢城和樂城。
鍾會讓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領萬人,分別包圍漢城和樂城。
鍾會西出陽安口,派遣人祭拜諸葛亮之墓。
又派護軍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關城,得到那裡的金銀珠寶及糧食。
鍾會派遣田章等從劍閣向西,出江油。
鍾會想專權,密報司馬昭說諸葛緒畏縮不進,於是把他裝上囚車送往朝廷,這樣一來,大軍都由鍾會統領了。
鍾會大軍攻打劍閣,卻被姜維絆住,久攻不下。
這時鄧艾奇襲得手,擊殺諸葛瞻,劉禪率眾投降。
姜維得知消息後,歸降於鍾會。
蜀亡後,鍾會有謀反之心,密報司馬昭鄧艾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司馬昭命鍾會把鄧艾關進囚車解押回朝,鍾會遣衛瓘在前,把司馬昭的手諭傳達給鄧艾的士兵,於是鄧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把鄧艾押入囚車。
既除鄧艾,鍾會自以為再無敵手,假傳太后遺詔,準備起兵滅掉司馬昭,後胡烈用計致
使全軍混亂,幾天後,胡烈之子胡淵號召本部人馬起義,看到這情況諸軍皆反,鍾會死在亂軍中。
5
書法造詣
編輯
鍾會鍾會字士季,元常子。
善書,有父風。
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
遂逸致飄然, 有凌雲之志。
亦所謂「劍則干將鏌鋣焉。
」會嘗詐為荀勖書,就勖母鍾夫人取寶劍。
兄弟以千萬造宅,未移居。
勖乃潛畫元常形象,會兄弟入見,便大感慟。
勖書亦會之 類也,會隸行草章草併入妙。
(唐·張懷瓘《書斷》)敏慧夙成,少有才氣。
受其父影響,在書法上有獨到成就,梁武帝蕭衍稱其書「
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書人優劣評》)。
鍾會之父為著名書法家鍾繇,而鍾會本身在書法上亦有相當造詣,唐朝時尚有作品傳世。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引梁庾元威《論書》目鍾會為九品中的「上品之下」。
引唐張懷《書議》評價鍾會的書法為「真書第五」,「章書第六」「草書第七」。
引竇臮《述書賦》贊鍾會之書法「觀士季之軌轍,審鍾家之超越。
將遺古而偕能,與象賢而蹈拙。
如後生之可畏,實氣蓋於前哲。
」
鍾會又善於效仿他人書法,伐蜀勝利後,曾偽造鄧艾書信使司馬昭對鄧艾產生懷疑下令收押鄧艾。
鍾會趁機兼并了鄧艾的軍隊。
《世說新語》亦記載有鍾會假冒外甥荀勖筆跡,騙取荀勖的寶劍之事。
6
軼事典故
編輯
在《世說新語》及《三國演義》中,有幾段說鍾會的故事:
戰戰慄栗,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
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栗,汗不敢出。
譯文:鍾會父親鍾繇的幾個兒子都很不錯,上進成才,大兒子鍾毓就很厲害,年紀輕輕就做到散騎常侍的官。
可是最厲害的還是小兒子鍾會。
鍾會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當時著名的大臣蔣濟到鍾繇家做客,看到了鍾會就非常吃驚,對鍾繇說:「這個孩子可不是一般的人啊,你看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一點兒也不怯場,這是個膽大如斗的奇才。
」後來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皇帝曹丕,鍾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鍾會呢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的很。
皇帝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
」皇帝又問鍾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
」皇帝哈哈大笑。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
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
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
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 譯文:鍾會精明有才思,原先並不認識嵇康。
他便邀約了當時一些賢能傑出的人士一起去找嵇康。
嵇康正在樹下打鐵,向秀幫他拉風箱。
嵇康揮錘敲打不停,旁若無人,過了很久也不和鍾會他們說一句話。
鍾會起身離開,嵇康說:「你們聽說了什麼而來?看到了什麼而去?」鍾會說:「我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離開。
」
推薦賢才
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
」謂「裴公之談,經日不竭。
」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
」於是用裴。
譯文:鍾會評論安豐侯王戎說:「阿戎聰明伶俐,懂得別人的心意。
」又評論說:「裴公善談,一整天也談不完。
」吏部郎這個職位空出來了,晉文帝司馬昭問鍾會誰是適當的人選,鍾會回答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能掌握要領而處事簡約,都是適當的人選。
」於是委任裴楷。
慧眼識人
王浚沖、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
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
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
譯文:王戎、裴楷兩人童年時拜訪鍾會,一會兒就走了,走後,有位客人間鍾會說:「剛才那兩個小孩怎麼樣?」鍾會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簡約扼要。
二十年以後,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
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
妙語連珠
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
比出,已遠。
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群!」帝復問會:「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鐘會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
」
譯文:晉文帝和陳騫、陳泰一起乘車,當車子經過鍾會家時,招呼鍾會一同乘車,還沒等他出來,就丟下他駕車離開了。
等他出來,車子已經走遠了。
他趕到以後,晉文帝藉機嘲笑他說:「和別人約定時間一起走,你為什麼遲遲不出來?大家盼著你,你卻遙遙無期。
」鍾會回答說:「懿德、實才矯然出眾的人,為什麼一走要和大家合群!」文帝又問鍾會:「皋繇是怎樣一個人?」鍾會回答說:「比上不如堯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當時的懿德之士。
」
按:陳騫的父親名陳矯,晉文帝的父親是司馬懿,陳泰的父親名陳群,祖父名陳寔(音實)。
鍾會在回答時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來報復他們三人。
才藝比拼
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
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鍾夫人許。
會善書。
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
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
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
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
二鍾入門,便大感勵,宅遂空廢。
譯文:鍾會是濟北公荀勖的叔伯舅父,兩人感情不和。
荀勖有一把寶劍,約值一百萬,經常放在他母親鍾夫人那裡。
鍾會擅長書法,就模仿荀勖筆跡,寫了一封信給他母親要寶劍,於是就偷去不還回來。
荀勖知道是鍾會幹的事,可是沒有辦法要回來,就想法報復他。
後來鍾家兄弟花了一千萬修建一所住宅,剛落成,非常精美,還沒有搬進去年。
荀勖很擅長繪畫,就偷偷地到鍾會的新居去,畫上鍾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樣。
鍾毓和鍾會兄弟進門看見,就大為感傷哀痛,不能住進去,房子於是閒置不用。
鐵面無私
征蜀時,許褚之子許議,先鋒不利,不顧眾將求情,斬殺之。
會喚許儀至帳下,責之曰:「汝為先鋒,理合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專一修理橋樑道路,以便行軍。
吾方才到橋上,陷住馬蹄,幾乎墮橋;若非荀愷,吾已被殺矣!汝既違軍令,當按軍法!」叱左右推出斬之。
諸將告曰:「其父許褚有功於朝廷,望都督恕之。
」會怒曰:「軍法不明,何以令眾?」遂令斬首示眾。
諸將無不駭然。
7
仕官記錄
編輯
鍾會黃初六年(225),鍾會生;
正始五年(244),弱冠入仕,為秘書郎; 正始八年(247),轉為尚書郎;
嘉平元年(249),轉為中書侍郎,在虞鬆手下;
正元元年(254)十二月,為關內侯[由此可推測在此前便已有寵於司馬師,有可能是嘉平五年(253)合肥新城戰前後];
正元中(254-256),為黃門侍郎(可能就是元年十二月);
甘露二年(257),母憂,但似乎未去職,以黃門侍郎從司馬昭征諸葛誕;
甘露三年(258)二月,軍還,遷太僕不就,為大將軍從事中郎;
景元中(260-264),為司隸校尉;
景元三年(262)冬,為鎮西將軍;
景元四年(263)十二月,為司徒;
咸熙元年(264)正月,反叛未遂,被殺,死時四十歲不到。
8
相關拓展
編輯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
鍾會影視形象(6) 鍾會字士季,穎川長社人。
太傅繇小子也。
少敏惠夙成。
中護軍蔣濟著論謂「觀其眸子,足以知人。
」會年五歲,繇遣見濟,濟甚異之曰:「非常人也。
」及壯,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以夜續晝,由是獲聲譽,正始中,以為秘書郎。
遷尚書、中書恃郎。
高貴鄉公即尊位,賜爵關內侯。
毌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會從,典知密事,衛將軍司馬文王為大軍後繼,景王薨於許昌,文王總統六軍,會謀謨帷幄。
時中詔敕尚書傅嘏,以東南新定,權留衛將軍屯許昌為內外之援,令嘏率諸軍還。
會與嘏謀,使嘏表上,輒與衛將軍俱發,還到雒水南屯住。
於是朝廷拜文王為大將軍、輔政,會遷黃門恃郎。
封東武亭候,邑三百戶。
甘田二年,征諸葛誕為司空,時會喪寧在家,策誕必不從命,馳白文王。
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復追改。
及誕反,車駕任項,文王至壽春,會復從行。
初,吳大將全琮,孔權之婚親重臣也。
琮子懌、孫靜、從子端、翩、緝等,皆將兵來救誕。
懌兄子輝、儀留建業,與其家內爭訟,攜其母,將部曲數十家渡江,自歸文王。
會建策,密為輝、儀作書,使輝、儀所親信齎入城告懌等,說吳中怒懌等不能拔壽春,欲盡誅諸將家,故逃來歸命。
懌等恐懼,遂將所領開東城門出降,皆蒙封寵,城中由是乖離。
壽春之破,會謀居多,親待日隆,時人謂之子房。
軍還。
遷為太僕,固辭不就。
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
以討諸葛誕功,進爵陳侯。
屢讓不受。
詔曰:「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
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勛,而推寵固讓。
辭指款實。
前後累重,志不可奪。
夫成功不處,古人所重,其聽會所執,以成其美。
」遷司隸校尉。
雖在外司,時政損益,當世與奪,無不綜典。
嵇康等見誅,皆會謀也。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鐘會文王以蜀大將姜維屢擾邊陲,料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欲大舉圖蜀。
惟會亦以為蜀可取,豫共籌度地形,考論事勢。
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文王敕青、徐、兗、豫、荊、揚諸州,並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為將伐吳者。
四年秋,乃下詔使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餘人。
艾趣甘松、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
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
會在後行。
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
儀者,許褚之於,有功王室,猶不原貸。
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
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諸軍數道平行,至漢中。
蜀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兵各五千。
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
會徑過,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
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得庫藏積穀。
姜維自沓中還,至陰平,合集士眾,欲赴關城。
未到,聞其已破,退趣白水。
與蜀將張翼、廖化等合守劍閣拒會。
會移檄蜀將吏士民曰: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於泯滅。
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夏。
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
受命踐阼。
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
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
今主上聖德欽明,紹隆前緒。
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施德百蠻而肅慎致貢。
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
是以命授六師,龔行天罰,征西、雍州、鎮西諸軍,五道並進。
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
王者之師,有徵無戰。
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財、發廩、表閭之義。
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重,庶弘文告之訓,以濟元元之命,非欲窮武極戰,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中更背違,棄同即異,諾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
勞動我邊境,侵擾我氐、羌,方國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徵也。
今邊境乂清,方內無事,蓄力待時,並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眾、分張守備,難以御天下之師。
段谷、侯和沮傷之氣,難以敵堂堂之陳。
比年以來,曾無寧歲。
征夫勤瘁,難以當子來之民。
此皆諸賢所親見也。
蜀相壯見擒於秦,公孫述授首於漢,九州之險,是非一姓。
此皆諸賢所備聞也。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窺禍於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長為周賓,陳平背項,立功於漢。
豈安酖毒,懷祿而不變哉?今國朝隆天覆之思,宰輔弘寬恕之德,先惠後誅,好生惡殺。
往者吳將孫壹舉眾內附,位為上司、寵秩殊異。
文欽、唐咨為國大害,叛主仇賊,還為戎首。
咨因逼擒獲,欽二於還降,皆將軍,封侯。
咨與聞國事。
壹等窮踧歸命,猶加盛寵,況巴蜀賢知見機而作者哉。
誠能深鑒成敗,邈然高蹈,投跡微子之蹤,措身陳平之軌,則福同古人,慶流來裔,百姓士民,安堵舊業,農不易畝,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豈不美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其詳擇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聞知。
」
鍾會 鄧艾迫姜維到陰平。
簡選精銳,欲從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詣綿竹,趣成都,與諸葛緒共行。
緒以本受節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進軍前向白水,與會合。
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
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
遂長驅而前。
會與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征還。
軍悉屬會,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
艾遂至綿竹,大戰,斬諸葛瞻。
維等聞瞻已破,率其眾東入於巴,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維。
艾進軍向成都,劉撣詣艾降,遣使敕維等令降於會。
維至廣漢郪縣,令兵悉放器仗,送節傳於胡烈,便從東道詣會降。
會上言曰:「賊姜維、張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
臣輒遣司馬夏侯咸、護軍胡烈等,徑從劍閣,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參軍愛(青彡)、將軍句安等躡其後,參軍皇甫闓、將軍王買等從涪南出沖其腹。
臣據涪縣為東西勢援,維等所統步騎四五萬人,擐甲厲兵,塞川填谷,數百里中首尾相繼,憑恃其眾,方軌而西。
臣敕咸、闓等令分兵據勢。
廣張羅網,南杜走吳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絕越逸之徑,四面雲集,首尾並進,蹊路斷絕,走伏無地。
臣又手書申喻,開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窮數盡,解甲投戈,面縛委質,印綬萬數,資器山積。
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師,商旅倒戈。
有徵無戰,帝王之盛業。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用兵之令典。
陛下聖德,侔蹤前代,翼輔忠明,齊軌公旦,仁育群生,義征不譓,殊俗向化,無思不服,師不逾時,兵不血刃,萬里同風,九州共貫。
臣輒奉宣詔命,導揚思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賦調,弛其征役,訓之德禮以移其風,示之軌儀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懷逸豫,後來其蘇,義無以過。
」會於是禁檢士眾不得抄略,虛己誘納,以接蜀之群司,與維情好歡甚。
十二月詔曰:「會所向摧弊,前無強敵,緘制眾城,網羅進逸。
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
凡所降誅,動以萬計,全勝獨克,有徵無戰。
拓平西夏,方隅清晏。
其以會為司徒,進封縣侯。
增邑萬戶。
封予二人亭侯,邑各千戶。
」
會內有異志,因鄧艾承制專事,密白艾有反狀。
於是詔書檻車征艾。
司馬文王懼艾或不從命,敕會並進軍成都,監軍衛瓘在會前行,以文王手筆令宣喻艾軍,艾軍皆釋仗,遂收艾入檻車。
會所憚惟艾,艾既擒而會尋至,獨統大眾,威震西土。
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率皆在己手,遂謀反。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
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
會得文王書云:「恐鄧艾或不就征,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逕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會得書驚,呼所親語之曰:「但取鄧艾,相國知我能獨辦之。
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
便當速發。
事成。
可得天下。
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
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
我欲持此安歸乎!」會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及蜀之故宮,為太后發喪於蜀朝堂。
矯太后遺詔,使會起兵廢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議訖,書版署置,更使所親信代領諸軍。
所請群官,悉閉著益州諸曹屋中,城門宮門皆閉,嚴兵圍守。
會帳下督丘建本屆胡烈,烈薦之文王,會請以自隨,任愛之。
建愍烈獨坐,啟會,使聽內一親兵出取飲食,諸牙門隨例各納—人。
烈紿語親兵及疏與其子曰:」丘建密說消息,會已作大坑,白棓數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賜白?焰?,拜為散將,以次棓殺坑中。
「諸牙門親兵亦咸說此語,一夜傳相告,皆遍。
或渭會:」可盡殺牙門騎督以上。
「會猶豫未決。
十八日日中,烈軍兵與烈兒擂鼓出門,諸軍兵不期皆鼓譟出,曾無督促之者,而爭先赴城。
時方給與姜維鎧杖,白外有匈匈聲,似失火,有頃,白兵走向城。
會驚。
謂維曰:」兵來似欲作惡,當云何?「維曰:」但當擊之耳。
「會遣兵悉殺所閉諸牙門、郡守,內人共舉機以柱門,兵斫門,不能破。
斯須,門外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卒兵相得。
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
會時年四十,將士死者數百人。
鍾會 初,艾為太尉,會為司徒。
皆持節、都督諸軍如故,咸未受命而斃。
會兄毓,以四年冬薨,會竟未知問。
會兄子邕,隨會與懼死。
會所養兄子毅及峻,辿等下獄,當伏誅,司馬文王表天子下詔,曰:「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極位台司,佐命立勛,饗食廟庭。
父毓,歷職內外,幹事有績。
昔楚思子文之治,不滅斗氏之祀。
晉錄成宣之忠,用存趙氏之後,以會、邕之罪,而絕繇、毓之類,吾有愍然!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
惟毅及邕息伏法。
「或曰,毓曾密啟司馬文王,言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故有峻等雲。
初,文王欲遣會伐蜀,西曹屬邵悌求見曰,「今遣鍾會率十餘萬眾伐蜀,愚謂會單身無重任,不若使餘人行。
」文王笑曰:「我寧當復不知此耶?蜀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眾人皆言蜀不可伐。
夫人心豫怯則智勇並竭,智勇並竭而強使之,適為敵擒耳。
惟鍾會與人意同,今遣會伐蜀,必可滅蜀。
滅蜀之後,就如卿所慮,當何所能一辦耶?凡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心膽已破故也。
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國事。
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
若作惡,只自滅族耳。
卿不須憂此,慎莫使人聞也。
」及會白鄧艾不軌,文王將西,悌復曰:「鍾會所統,五六倍於鄧艾,但可敕會取艾,不足自行。
」文王曰:「卿忘前時所言邪,而更雲可不須行乎?雖爾,此言不可宣也。
我要自當以信義待人,但人不當負我,我豈可先人生心哉!近日賈護軍問我。
言『頗疑鍾會不?』我答言:」如今遣卿行,寧可復疑卿邪?『賈亦無以《易》我語也。
我到長安,則自了矣。
「軍至長安,會果已死,咸如所策。
被譽有張良之才,為何創造了最短的造反記錄?僅三天即兵敗身死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不少的造反行動,少數能成功的造就出一番偉業,大多數失敗的則以悲劇告終。然而有一案例卻是那麼的別具一格,此人被譽有張良之才,手握二十幾萬重兵,卻僅僅造反三天即兵敗身死,徒讓後人唏噓...
姜維捕蟬謀鍾會,司馬黃雀身後吟
鍾會是著名外交家、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這是一個極其早熟的孩子,智商也特別高。《世說新語》中,有幾段說鍾會的故事。另兩段出自晉書。汗不敢出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魏文帝曹丕,鍾毓緊張地全身是汗,鍾會呢好...
《軍師聯盟》中的鐘會結局是怎樣的呢?
大家對《軍師聯盟》中的鐘繇之子鍾會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儒生,在曹丕被陷害一事中有獨特的見解,其人也是歷史上也是有名的書法家。但是,其實鍾會的名頭遠比這些更加響亮。曹丕稱帝後,鍾會是魏國大將軍,攻克蜀...
三國謀士鍾會滅蜀建立奇功、最終竟謀反、慘死於兵變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的謀臣、將領,太傅鍾繇(yáo)之幼子,鍾毓(yù)之弟,長期為司馬氏出謀劃策。在魏國官居要職,是三國後期 魏國重要的策臣與謀士、制定伐蜀計劃...
魏國為何先拿蜀國開刀,統兵主帥為何是書生鍾會而不是鄧艾?
從曹操時代起,因為魏國與吳國在j荊、豫、徐、青四州交界,戰線綿長,又多為平川,故曹魏不得已投入更多兵力在東線以相互支持;反觀魏國與蜀國,只有雍、涼兩州接壤,又有秦嶺間隔,易守難攻,所以派駐相對...
都說他是「叛賊」,其實他是最後一個舉起曹魏旗幟反抗司馬氏的人
司馬氏篡魏,歷經三代。每一代司馬氏的當家領袖,都需面對曹魏王朝軍事政治上的反撲。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消滅大將軍曹爽勢力。在第一次壽春反抗中,司馬懿降服王凌,逼死楚王曹彪。司馬師繼位後遭遇第二...
他被贊為張良,壓皇帝攻蜀漢卻和姜維反叛失敗化身石魔降臨夢三
鍾會,字士季。太傅鍾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鍾會曾為司馬昭獻策 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平定諸葛誕叛亂時,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
鍾會到底多牛,15年的時間從小官升到軍事最高統帥,人稱張良在世
可能鍾會自己都不知道,有朝一日,他會成為魏國的最高軍事統帥,去征討敵國。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鍾會一定能出人頭地。潁川素有「名士搖籃」之稱,荀彧、陳群、郭嘉、徐庶等皆出自此地。曹操能一手創立魏國,...
周瑜、司馬、諸葛之後,三國最傑出的軍師是誰?
在末代三國史上湧現出這麼三個軍事家、陰謀家、政治家。這三個真的是三國史上的閃亮人物,而且此三人相生相息形成了相互牽制的局面並且加速了大一統的局面,此三人若有一人倒下剩下二位必無活路。先來說一下是...
互為犄角,功成身亡,滅蜀戰爭中的傑出統帥——鄧艾、鍾會
艱難時事 脫穎而出鄧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載,南陽郡棘陽縣人。鄧氏曾經是南陽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他的父親早年亡故,撇下孤兒寡母二人。他們生活在戰爭頻仍、社會動盪的年代...
鍾會 後三國時代最矛盾的謀士 瞭然一身 無子無妻 從馬反馬
與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相比,在後三國時期。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已經趨於平穩化了。驚才艷艷之輩有,但是已經很少有能在朝堂又或是軍隊中大放光彩的人了。蜀國有一個姜維,卻也被群臣壓的很難抬起頭。魏國則是...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曹魏篇(四)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