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時說:此人用了,蜀國有難,諸葛亮不聽,結果預言成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0年,東吳反水,撕毀與蜀漢的盟約,派呂蒙偷襲荊州。

此時,關羽在荊州鎮守。

本來憑藉著關羽的勇猛,一個呂蒙造不成威脅。

但是關羽剛剛在襄樊大戰中,擒獲于禁,斬殺了龐德。

曹操大怒,派徐晃接著打關羽。

關羽面對前曹操後東吳的境況下,分兵兩路作戰,最終分身乏力,兵敗。

而關羽也死在這次的戰鬥中,劉備聞詢痛哭。

次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發動了對東吳的討伐。

但是卻慘敗於夷陵中,之後劉備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

臨終前,劉備把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

劉備託孤時,還交待了許多事情給諸葛亮,諸葛亮事事照做。

唯獨一個忠告沒有聽取,劉備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當時嘴上答應著,之後卻不以為然,差點導致蜀國敗亡。

馬謖也算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跟在劉備身邊做了許多官職,但都是文官。

馬謖並不喜歡條條框框的文書工作,所以工作都是草草了事。

但是每次談到興兵打仗,他總是誇誇其談。

這讓劉備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一個文官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越職談論武將的事情,讓劉備覺得他不務實。

其實馬謖這個人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他也有苦研兵法,卻一直當文官,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劉備死後,貌似他的機會也來了。

諸葛亮是十分器重馬謖的,把他當成親兒子一樣,每次和馬謖談論軍事,晝夜不分。

諸葛亮之所以器重馬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馬謖的理論能力十分強大,一定程度上迷惑了諸葛亮,認為他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為馬謖的家世,馬謖的哥哥馬良是蜀漢的重要人物。

種種情況下,即使劉備臨終時鄭重其事對諸葛亮說,馬謖不可靠,要多加觀察才可重用。

諸葛亮也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已經先入為主覺得馬謖可用。

所以,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不顧眾人的反對,起用馬謖為將。

最終在失街亭一戰中,馬謖理所當然敗了。

理論知識強大而缺乏實戰經驗的馬謖,被派去駐守蜀國的咽喉重地街亭。

本來諸葛亮已經為他鋪好路搭好橋,只要按照諸葛亮說的去做就行了。

諸葛亮讓馬謖在河邊駐紮,馬謖自認為聰明,認為山上地勢險要,所以不顧反對帶著軍隊上山了,咋不上天呢?

馬謖急切用實戰證明自己的雄才大略,一掃之前不被劉備重用的陰霾。

正是因為這種心態,讓他目空一切,即使是蜀國的智囊諸葛亮說的話,他也只是噹噹耳邊風。

此時的他,只相信自己心中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連諸葛亮都有時被深深折服不是嗎?

張郃一來到,喲呵,都上山了?那我就封掉你們下山的路,讓你沒水可用。

在無水可用的情況下,張郃包圍上山士兵,發起進攻。

馬謖軍隊潰不成軍,個個都沒有心思打仗,紛紛各自逃命去了,最終失去了重要的據點。

最終,諸葛亮斬了馬謖。

劉備察人識才的功夫真不是吹的,古代帝王大多都是如此。

馬謖失街亭也證明了劉備眼光的毒辣,馬謖真的是一個理論大於實戰的人。

不光如此,馬謖還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連諸葛亮的軍令都不聽從的人,怎麼能委以重任呢?可惜的是諸葛亮沒有聽取他的意見,這一戰失利,給本在夷陵之戰中元氣大損的蜀軍又一次重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嗎?諸葛亮也犯過錯!

你知道嗎,著名人物諸葛亮一生中也有犯錯的時候,前文中我講過的馬謖失街亭,就是一個過錯,劉備臨終前就說馬謖是個紙上談兵,不適合打仗的書生.但是諸葛亮還是沒有聽取建議,結果街亭丟失,使蜀國戰略很被動。

蜀漢敗落之謎: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無數的英雄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