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於定軍山,不立祠,不設丞相,劉禪就如此怨恨諸葛亮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禪完全把政務交給諸葛亮 ,所謂「祭由寡人,政則葛氏」。

但是,一個皇帝會甘願把政權交給臣子嗎?

諸葛亮病死於伐魏前線,屍體運回蜀國,並沒有安葬在成都,而是葬在了定軍山。

在諸葛亮之後,劉禪不再設立丞相一職。

尤其是,蜀國百姓要求為諸葛亮立祠,劉禪遲遲不同意,無乃之下,才不得已在沔水為他設祠祭祀。

有人就此認為,劉禪對諸葛亮是心生怨恨的。


先來看看劉禪是怎樣對待諸葛亮的?

給予諸葛亮很高的待遇和評價

諸葛亮死後,遺命葬漢中的定軍山。

劉禪為諸葛亮發哀三日,下詔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派出使節「贈丞相武鄉侯印綬」,並立即給予「忠武侯」的美諡,而不是事後的追諡。

可以說,這已經是一種准國葬了,作為臣子,不可能再有更高的殯葬待遇了,如果有,那就是「逾越禮制」,那樣反而對這個人不美。

不僅如此,有個叫李邈的大臣上書詆毀諸葛亮,說他是呂祿、霍禹之類的人物,他的死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劉禪本能的反應是:「大怒」,馬上把他下獄,然後將他殺死。

如果劉禪感到諸葛亮位高權重而長期膽戰心驚,他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高興,即便是為了穩定目的也不應該是馬上就處死他。

可見,劉禪對這個李邈是真的很生氣,他處置這個人,就是不容許任何人對諸葛亮的不敬。

繼任的蔣琬是諸葛亮的事先安排

諸葛亮死於前線,跟隨出征手握重兵的魏延和楊儀都認為自己是當然的接班人,但諸葛亮並不看好他們倆,而是「意在蔣琬」。

諸葛亮生前對劉禪有秘密表奏:「我一旦有不幸,身後的事應該交給蔣琬承擔。

就是按照這個建議,劉禪任命蔣琬擔任了尚書令,緊接著加官代理都護,授予符節,再兼任益州刺史,以後又升任為大將軍,總理尚書事務。

就當時的蜀漢國來說,蔣琬的官職、資歷並不高,劉備時期又不被看好,劉禪如果不是對諸葛亮情深信重,他是完全可以不用蔣琬的。

不僅蔣琬,以後的費禕、姜維都是諸葛亮有意培養的人。

這倒有點兒像劉邦臨死之前對呂后說的丞相人選的安排,只不過諸葛亮作為臣子,不能直接說出來罷了。

一切國策、政策都沒有改變

除了人事方面,諸葛亮主持制定的一切政策法令都沒有改變,就是連「北伐魏國,恢復漢室」的國策也沒有更改。

其他如東和吳國,安撫蠻戎等基本國策直到蜀漢亡國也沒有改變。

而這些基本國策,大多都是諸葛亮提出並制定的,劉禪有國從來就沒有改變。

重用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應該說,劉禪對諸葛亮之情最明顯的是體現在諸葛瞻身上。

諸葛亮死於建興十二年(234年),這一年諸葛瞻八歲,還是一個孩子。

諸葛瞻十七歲的時候,不但當了官,還娶了公主,這是多大的榮耀!從此以後,諸葛瞻一路高升,到了景耀四年(261年)他已經是「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官職雖然不算最高,但他是「統朝事」重臣,連廖化這種右車騎將軍都想登門拜訪。

如果蜀漢國還有國祚,姜維之後第一大臣非諸葛瞻莫屬。

試想,如果劉禪對諸葛亮有怨,他會這樣對待諸葛瞻嗎?

那麼,開頭說的那些情況為什麼會出現呢?

葬於定軍山是諸葛亮自己的安排。

定軍山在漢中,可以算作是蜀漢國「復興漢室」的前線重鎮,人們看到他的墓地,就會想起他的一生理想,意在激勵後人,勵志進取而不要甘願保守。

蔣琬沒有當丞相問題。

首先需要說明,廣義上的丞相職位名稱不一,一般以宰相概括,這種制度直到朱元璋時代才徹底廢除。

像蔣琬開始的「尚書令」,後來的「大將軍,錄尚書事」都屬於宰相官職。

因此,蔣琬是有丞相之實,無丞相之名。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這既是根據蔣琬自身情況的一種安排,因為原來蔣琬職位不高,需要逐步提升;也是對諸葛亮的一種尊重。

這就像漢初一樣,蕭何是相國,在繼任者曹參之後,這個職位就只是丞相了。

其中原因之一,就在於其他人的功勞都不能和這兩個人比。

蜀漢國的諸葛亮,也是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至於不給諸葛亮立祠,是因為不合禮制,劉禪左右為難,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用習隆、向充等人的話說「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至京師,則逼近宗廟」。

當兩人提出,這種給大臣和有德者立廟,自古和本朝(漢朝)都有先例,只要不「逼近宗廟」即可。

當他們提出在諸葛亮墓地附近立祠,不准許私自祭祀,劉禪馬上就同意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後主劉禪真的是扶不上牆的阿斗嗎?

關於劉禪,在大家印象中就是昏庸無能的阿斗,這大多是從三國文本和眾多影視題材作品中了解後的一個簡單評價。關於歷史,過於厚重,我們無法去真正了解一個權力巔峰的人所思所想。我更沒有能力去論定一個歷史人...

劉禪怨恨諸葛亮才做了這三件事?

諸葛亮病死於伐魏前線,屍體運回蜀國,並沒有安葬在成都,而是葬在了定軍山。在諸葛亮之後,劉禪不再設立丞相一職。尤其是,蜀國百姓要求為諸葛亮立祠,劉禪遲遲不同意,無乃之下,才不得已在沔水為他設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