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蜀國官員居然是這樣評價:若他不死,早晚會圖謀不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民間的評價之高,可謂古今罕有,堪稱「千古一相」。
他的去世對於蜀國的震動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因為他實在太重要,以至於他死後誰來當接班人都成了劉禪擔心的問題,劉禪曾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去當面詢問諸葛亮,他死後誰可以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蔣琬。
李福又問那蔣琬之後呢?諸葛亮說費禕。
又問費禕之後呢?諸葛亮沒有再回答。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蜀漢公認的擎天之柱,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卻有大臣對其公然給予截然相反的評價。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諸葛亮死後,蜀漢大臣李邈等人竟上書,匪夷所思地說道:「亮身仗強兵,狼傾虎視,亮之早死,使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意思是如果諸葛亮手握重兵,胸懷野心,幸虧他死了,不然早晚會圖謀不軌。
劉禪聽到這番言論勃然大怒,立刻將李邈等人下獄處死。
但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是,儘管劉禪對諸葛亮極為尊敬,但是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廢除了丞相制,設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軍事,兼管政務;又設大司馬,主管政務,兼管軍事,相當於把大權獨攬的丞相一分為二,令兩人分掌權力,互相制約。
到了公元246年,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大將軍、錄尚書事蔣琬死了,按照諸葛亮以前的安排,應該是費禕接任,但劉禪卻沒有再按照諸葛亮的遺囑行事,親自接管軍政大權直至亡國。
而且,諸葛亮死後,蜀漢各地曾上書,請立諸葛亮廟,但劉禪認為這違背禮制,沒有同意,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
直至景耀六年(263年),也就是諸葛亮去世29年後,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劉禪才在距成都千里之外的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那麼,在小說演義中視諸葛亮為父的劉禪,為什麼顯得如此口是心非呢?其實,從真實的歷史中不難理解這個問題。
當年,劉備對諸葛亮託孤時曾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雖然不敢真的「自取」,但在諸葛亮有生之年,其實他才是蜀國真正的執政者,而劉禪不過是一位象徵性的國家元首。
從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師表》中可以看出,通篇一大半都是在教育劉禪怎麼當皇帝的。
《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意思是說內政治理是他的長項,但打仗用兵其實並不是。
但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偏要親自領兵連年征戰,而不能把軍權交給更加具有才能的蜀漢將領,比如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北伐時,都有新創見,但都被諸葛亮否決。
因此,蜀漢也好、劉禪也好,都一直生活在諸葛亮巨大的身影之下。
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劉禪迅速採取措施,淡化諸葛亮在蜀漢的影響。
而蜀漢大臣李邈等人上書,也是出於這種心態。
當然,劉禪不可能公開否定諸葛亮,所以他定然還是要將李邈等人治罪。
但既然如此,諸葛亮為什麼又那麼受到普通百姓的熱愛呢?陳壽曾評價過這樣一句話:「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諸葛亮雖然連年用兵,加重了蜀漢的負擔,但他的為官清廉有目共睹,直到去世之時,他家中只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像這樣的宰相,又怎能不令百姓愛戴呢?
劉備之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
兩個措施,表明劉嬋有大智慧!是在諸葛亮大權獨攬下裝傻
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如何?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之和諧與美妙,為歷代有識之士讚不絕口,被視為封建社會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關係。由此踵躡的問題就從這裡引發:作為劉備的接任者,劉禪能從父親那裡完整地...
蜀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亡在牛人太多
後世人談論蜀國的敗亡,主要歸因於三方面:一是諸葛亮之後蜀國政壇後繼無人;二是後主劉禪昏庸;三是大將軍姜維大意,沒有在陰平天險屯駐足夠的守軍,致使被魏國的鄧艾抄了後路……在我看來,這三類判斷多少都...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什麼不同意給他立廟,一直到幾十年後?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諸葛亮去世於五丈原時,蜀漢皇帝劉禪特意換上白色喪服,下令舉國哀悼三日。有個在諸葛亮手下不得志的官員李邈,卻上書稱:「諸葛亮倚仗強軍,狼顧虎視,獨攬大權,是對國...